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73篇
预防医学   16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2篇
  1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我们遇到6例乙状结肠冗长的患者,现就其引起的临床症状及其特点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例,年龄61~65岁,平均(63±1)岁,女性4例,年龄27~43岁,平均(38±3)岁,2例男性以急性肠扭转入院手术治疗,4例女性以长期下腹部不适、腹痛、便秘,近期症状加重而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99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动脉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冠脉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利用血管内超声 (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自然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冠脉重构 ( coronary artery remodeling)的现象重新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它在粥样病变的形成和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 ,冠状动脉总的横截面积 ( CSA)增加以适应斑块的变化而不造成血管腔的任何减少 ,这一过程称之为冠状动脉的代偿性扩张。此现象最早由病理学家 Glagov等[1] 于1987年在尸体标本研究中首先发现 ,故也称之为G…  相似文献   
993.
1988~1992年我国住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率及性别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率及性别比.方法采用1988~1992年出生缺陷监测网监测的住院分娩的国产儿资料,分析围生儿死亡率及性别比.结果1988~1992年全国男性围生儿死亡率为17.4‰~23.7‰,女性围生儿死亡率为15.8‰~21.9‰,性别比为1.0~1.1.其中死胎、死产率男性为11.6‰~15.4‰,女性为11.6‰~15.7‰,性别比为0.9~1.1.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男性为5.9‰~8.4‰,女性为4.2‰~6.3‰,性别比为1.2~1.5.乡村的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县级医院的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市、地、州医院及省级医院.结论我国围生儿死亡率水平较高,1990~1992年呈一定的下降趋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65例原发性肝癌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31例,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组(TACE+RFA组)34例。治疗后通过DSA、CT、超声检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评价。结果 单纯TACE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复发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16.1%、48.4%、48.4%,TACE+RFA联合组分别为47.1%、17.7%、79.4%,两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单纯TACE组的肿瘤缩小率、AFP下降率分别为22.6%、19.4%,TACE+RFA联合组分别为32.4%、44.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ACE+RFA较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好,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995.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通常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手术只适用于T1N0、T2N0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而对有淋巴结转移病例的手术治疗仍应谨慎[1].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术后是否需放疗?何种情况下需放疗?目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991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后可分析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45例,初步探讨其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高危因素及术后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996.
患者,男性,52岁。因持续胸骨后疼痛伴恶心、冷汗3小时于1997年7月21日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30年,糖尿病病史5年。大量吸烟,不饮酒。体检:除第一心音低钝外,余无特殊发现。血压22/14kPa。实验室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89IU/L,磷酸肌酸激酶772IU/L,肌钙蛋白T阳性。空腹血糖12.3mmol/L,总胆固醇6.64mmol/L,甘油三酯2.2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mmol/L,载脂蛋白B1.29g/L,载脂蛋白A1.…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围产儿面斜裂病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我国面斜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基本状况.方法:1987~1992年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500多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5年共监测围产儿4 489 692例,面斜裂畸形71例,全国发生率为0.16/104.男性的发生率为0.18/104,女性为0.12/104;城镇为0.14/1 04,乡村为0.19/104,差异均无显著性.单侧面斜裂占80%,双侧占20%.男性左侧面斜裂的发生大于女性.围产期患儿的病死率为51%.72%的面斜裂伴有其它畸形,以颌面部的畸形较为常见,伴发唇腭裂的机率为27%.结论:我国围产儿面斜裂的发生率与其它一些国家相似,单侧多于双侧,男性左侧多于女性左侧,畸形儿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137例经临床和病理学诊断为脊柱转移瘤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脊柱转移瘤术后预后危险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原发肿瘤类型、累及椎体数、脊柱外骨转移、合并基础疾病、内脏转移、转移时间、吸烟、原发肿瘤性质、术后局部放疗。结果患者均随访24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34)与死亡组(n=103)。经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原发肿瘤类型、累及椎体数、合并基础疾病及吸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转移时间≤20个月、原发肿瘤性质迅速、术后无局部放疗死亡组多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转移时间≤20个月、原发肿瘤进展迅速及术后无局部放疗为影响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淋巴瘤患者人群的死亡原因和长期预后情况。  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 200例淋巴瘤患者的基线资料,筛选其中已经发生死亡且死亡原因已知的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和死亡信息。  结果  共筛选出1 173例患者,其中男性742例(63.3%),女性431例(36.7%)。中位年龄为56(8~92)岁。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77例(6.6%),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1 095例(93.4%),病理分类不明确1例。总体人群生存期为0~25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直接死亡原因包括淋巴瘤688例(58.7%),各类感染性疾病119例(10.1%),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96例(8.2%),第二原发肿瘤68例(5.8%),其他疾病202例(17.2%)。根本死亡原因包括淋巴瘤936例(79.8%),第二原发肿瘤94例(8.0%),CVD 75例(6.4%),呼吸系统疾病32例(2.7%)和其他疾病36例(3.1%)。生存期超过5年的217例患者根本死亡原因为淋巴瘤129例(59.4%),第二原发肿瘤38例(17.5%),CVD 35例(16.1%)和其他疾病15例(6.9%)。生存期超过10年的60例患者根本死亡原因为淋巴瘤28例(46.7%),第二原发肿瘤17例(28.3%),CVD 7例(11.7%)和其他疾病8例(13.3%)。  结论  原发肿瘤仍是淋巴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第二原发肿瘤和CVD是除原发肿瘤以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并且随着生存期的延长,二者所致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