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于夹层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附近的StanfordBS型主动脉夹层,传统治疗方式是采用介入方法连带左锁骨下动脉一起封闭,术前需要行头臂血管重建,术后并发症多。2009年5月,我们采用直视下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此类患者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总结胸降主动脉替换联合短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经验。资料:自2003年8月~2006年3月,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近端胸降主动脉替换联合短支架象鼻手术,急性夹层9例,慢性夹层9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为43.67±7.75(28~55)岁。主动脉阻断联合远端灌注12例,均采用股股转流,远端灌注时间为25.5±8.6(15~40)分钟,远端开放吻合时间为12.3±2.4(8~15)分钟;单纯主动脉阻断联合血泵法血液回收股静脉输入4例,阻断时间为21.3±2.8(18~24)分钟;深低温停循环2例,停循环时间分别为20,22分钟。结果无住院死亡。脊髓损伤2例:截瘫1例,于随访期间失访;左下肢无力1例,于随访期间痊愈。术后多发性单神经病1例,脑出血1例,均于随访期间痊愈。1例因人工血管吻合部位出血行二次开胸,术后痊愈出院。平均随访19.47±7.98(6~34)月。出院时CT扫描示支架象鼻周围假腔均闭塞形成血栓,2例膈肌水平存在开放假腔。3~6个月后,膈肌水平假腔均形成血栓闭塞。随访期间无死亡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降主动脉替换联合短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促进假腔闭合,改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潘旭东  郑军  刘宁宁  朱俊明  刘永民  孙立忠 《中国医药》2009,4(12):929-932,I0001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后脑损伤的分子机制中是否存有细胞能量障碍、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ARP-1)过度激活及细胞坏死和(或)凋亡这些分子事件。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兔20只,完全随机分为2组,建立安装脑微透析装置的单纯体外循环模型(CPB组)和DHCA模型(DHCA组),连续监测整个过程中脑组织中能量物质和谷氨酸的动态变化,后取脑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PARP-1活性和原位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微透析的结果显示,DHCA组的乳酸/丙酮酸和乳酸/葡萄糖比值及谷氨酸浓度较CPB组和术前基础水平显著升高;组织学检测结果提示,DHCA组脑损伤程度、PARP-1激活程度和细胞凋亡发生率较单纯CPB组增高。[DHCA组VSCPB组:HE(33.6±4.4)vs(15.4±2.1),P〉0.05;PARP-1激活程度(48.2%±5.2%)vs(17.5%±4.4%),P〈0.05;凋亡发生率(3.2%±0.3%)vs(0.2%±0.04%),P〈0.05]。结论在DHCA后脑损伤的分子机制中存在以下分子事件,细胞能量障碍、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PARP-1过度激活及细胞坏死和(或)凋亡,它们共同作用导致脑损伤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大动脉炎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0年 12月至2 0 0 2年 7月 ,手术治疗大动脉炎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 0例 ,12例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 (AVR) ;8例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ARR) ,包括Bentall术 5例 ,Carbrol术 2例 ,David术 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 ( 2 4 14± 2 1 12 )个月 ,最长 6 1个月。术后发生瓣周漏或瓣撕脱 7例 ,全部为AVR术后。再次手术 7例 ,其中 3例因再次瓣周漏第 3次手术 ;死亡 4例 ,远期死亡率为 2 0 %。结论 恰当的手术时机、适宜的手术方法和长期抗炎治疗有助于提高大动脉炎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的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15.
外科治疗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女性 ,19岁 ,阵发性心慌、胸闷、气喘 2年 ,近 2个月症状加重且有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伴咳嗽、咯痰。查体 :双上肢血压 12 0 /70mmHg(1mmHg=0 133kPa) ,双下肢血压 85 /6 5mmHg,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细弱。胸部X光片显示 :心脏明显增大 ,以左心室为著。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胸降主动脉近端严重狭窄 ,左锁骨下动脉近端部分狭窄 ,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仅 18%。血沉(ESR )最高 4 9mm/h ,术前复查为17mm/h。患者未采用过激素治疗。在内科诊断为 :大动脉炎累及降主动脉、左…  相似文献   
16.
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30例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各种心脏瓣膜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 ,并报告 130例临床结果。 方法  4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采用胸骨上段切口 ,其余手术均经胸骨下段切口。胸骨上段切口自胸骨上凹至第三肋间并向两侧横断胸骨 ,皮切口长度 5cm~ 7cm ;胸骨下段之皮切口自第三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根部 ,长度 9cm~13cm ,自下而上纵行劈开胸骨至第二或第一肋间处向右侧横断。手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 ,共行二尖瓣置换 6 6例 ,主动脉瓣置换 2 0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 32例 ,二尖瓣成形 11例 ,单纯三尖瓣成形 1例。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 2 2例及三尖瓣DeVega环缩 35例。 结果 无手术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分别为 6 3分± 2 9分、92分± 32分和 191分± 4 7分 ;平均气管插管 12小时± 5 2小时 ;平均住院 14天± 6 8天。术后胸液量平均 345ml± 197ml(5 0ml± 170 0ml) ,有 82例患者 (6 3% )未输血。 结论 正中经胸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安全可靠 ,美观 (胸骨下段入路 ) ,创伤小 ,出血少 ,保留了胸廓的连续性 ,早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二例孙立忠谢涌泉常谦朱俊明⒇肺动脉瘤(PAA)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异常,国外统计尸检发生率为1/13696。我院1993年3月至1996年7月收治2例肺动脉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例患者,男女各1例。症状:均有活动后心悸、气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24例锚定区不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50.6±9.8)岁.合并高血压2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根部瘤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缩窄1例.14例有吸烟史.4例为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术后内漏.结果 24例患者均行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5例,主动脉瓣替换+升主动脉成形3例,左锁骨下动脉重建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1例,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1例.体外循环(163.1±48.6) 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时间(29.1 ±12.4) min.无围手术期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功能不全气管切开1例;无截瘫及卒中发生.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8.3%(2/24例).1例失访;随访23例,随防率95.8%(23/24),平均随访24个月,随访期间2例因Ⅰ型内漏行修补术,1例因支架远端假性动脉瘤行主动脉覆膜支架修复.20例(86.4%)患者支架附近可见血栓形成.结论 对锚定区不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行主动脉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97例同期行主动脉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8例,女9例;年龄(57.6±9.5)岁.其中,真性动脉瘤63例,主动脉夹层25例,主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7例,主动脉溃疡2例.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依靠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术中探查3种方式.术前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分别为,真性动脉瘤组93.7%(59/63例),主动脉夹层组40.0%(10/25例),主动脉溃疡和狭窄闭塞组均为100.0%.结果 术前未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者行主动脉手术同期合并抢救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明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移植术.两种情况各死亡3例.Fisher精确检验P=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主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尽可能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冠状动脉CTA检查,主动脉手术同期合并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1月至6月,随机采集5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12例;年龄28 ~ 7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0.4 ~14.0天.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体重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心脏射血分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定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测定结果、ICU时间和住院时间.低氧血症定义为静态未吸氧情况下,氧分压(PaO2)<(100~年龄×0.33 ±5)mm Hg(1 mm Hg =0.133 kPa).结果 患者中无低氧血症组14例,其中2例未手术者死亡,手术12例无死亡;低氧血症组40例,其中7例未手术者均死亡,手术33例,死亡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心脏射血分数、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定量、C-反应蛋白、钙素原测定、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伴有低氧血症与肥胖、凝血纤维溶解系统被激活和炎症反应过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