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摘要】〓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外科手术治疗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导致围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不可缺少。在围术期镇痛以及包括癌性疼痛在内的多种疼痛的治疗中,阿片类药物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故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使用阿片类药物。然而阿片类药物可能影响乳腺癌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细胞休眠、复发、转移,进而有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此,阿片类药物对于乳腺癌复发转移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葡聚糖接枝聚乳酸载吗啡缓释纳米粒胶束(MP/DEX-PLA)对急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效应.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空白纳米胶束对照组),C组(普通吗啡组),D组(载吗啡纳米胶束组).制备可生物降解的载吗啡葡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皮下用药后测定急性疼痛大鼠的累计疼痛评分(CPS)和痛阈,评价药物的镇痛效果,观察其副作用.结果:MP/DEX-PLA纳米胶束呈球形,平均载药量为20.94%,平均包封率为36.27%.建模手术后,各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P<0.05);给药后,C组和D组CPS明显低于B组,痛阈明显升高(P<0.05);C组和D组分别于给药后30 min和2h时达到最大镇痛效应,C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C组和D组痛阈最高值和CPS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皮下单次给予MP/DEX-PLA可通过吗啡缓慢释放发挥持续镇痛作用,副作用小于普通吗啡.  相似文献   
43.
手术应激反应是病人对手术的恐慌、焦虑和紧张等心理反应与手术的生理干扰共同导致的民主自由综合征,与焦虑程度呈直线相关关系[1]。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焦虑更为突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能够满足腹式全宫手术的镇痛、肌松需求。在我国,更由于手术费用的优势,椎管内麻醉占的比重还相当大。异丙酚清醒镇静是近年来我院麻醉科运用较广的术中抗焦虑方式,本研究对此抗焦虑作用作一个评价。1资料与方法1.1焦虑评分量表本实验采用的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e-traitanxiety inventory,STAI)是由Spielberger于1997编制,1983年修订的一种自…  相似文献   
44.
目的 Meta分析左西孟旦对失代偿心衰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左两孟旦在左心衰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Meta分析法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定量分析.结果 左西孟旦静脉用药后24 h时BNP平均降低337.66pg/ml,其95%CI为(-296.30,-379.02);48 h时平均降低259.92 pg/ml,其95%CI为(-195.76,-324.08);第1周平均降低123.09 pg/ml,其95%CI为(-53.32,-195.86).各时点心功能与用药前相比约分别增加了29%、22%、10%.结论 左西孟旦能改善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duct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levosimendan on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levels and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evosimendan on advanced heart failure. Methods A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selected data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levosimendan on BNP levels. Results Levosimendan decreased BNP by a mean of 337.66 [95%CI (-296.30, -379.02)] pg/ml 24 h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and by 259.92 [95%CI (-195.76, -324.08)] pg/ml at 48 h, and by 123.09 [95%C1 (-53.32 ,-195.86)] pg/ml at 1 week. Levosimendan resulted in improvements of the cardiac function by about 29%, 22%, and 10% at 24 h, 48 h and 1 week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Conclusion Levosimendan produces favorable effects on the cardiac functions and BNP levels.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吗啡对结肠肿瘤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肠肿瘤细胞系中VEGF、VEGFR的表达量,10μM、100μM吗啡处理HCT116细胞后VFGF、VEGFR、p-VEGFR的表达量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吗啡对结肠肿瘤细胞系HT29、HCT116侵袭迁移的影响。结果: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VEGF和VEGFR的蛋白表达量在HCT116中较低,而吗啡可以促进HCT116细胞VEGF的表达量增加,同时上调VEGFR和p-VEGFR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吗啡可以促进HT29和HCT116的侵袭迁移。结论:吗啡可能通过激活VEGF/VEGFR信号通路促进人结肠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2种麻醉方法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A组麻醉方式选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B组七氟醚复合异丙酚,观察2组术中不同时点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并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分析术后拔管苏醒时间。结果 A组各时点Cor、NE、E、ACTH浓度及MAP、HR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组气腹后30min各时点Cor、NE、E、ACTH浓度显著高于气腹前(P<0.05),停气后渐恢复正常,A组术后苏醒时间快于B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抑制应激反应优于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AMPK是否会影响七氟烷引起的细胞凋亡,为研究吸入麻醉药致神经毒性的机制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方法:用4.1%七氟烷处理H4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6 h,建立七氟烷细胞毒性模型。建模前予以AMPK激动剂(二甲双胍)或AMPK抑制剂(Compound C)进行预处理。运用Westernblot检测AMPK、p AMPK、full-length caspase-3以及caspase-3 fragment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七氟烷致H4细胞凋亡的模型中,通过AMPK激动剂进一步增加七氟烷所致的p AMPK上调,能够减少细胞凋亡。结论:在七氟烷致H4细胞凋亡的模型中,激活AMPK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吗啡与氢吗啡酮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和CNKI数据库,无语种限制,检索时限截至2019年2月。按照纳入及剔除标准收集评价吗啡与氢吗啡酮应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按照改良Jadad质量评估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的评估,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455例患者。与吗啡组相比,氢吗啡酮组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术后其他不良反应及镇痛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 与吗啡相比,氢吗啡酮应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复燃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3(EAAT3)的表达变化,探讨前脑皮层及海马区EAAT3在阿片类药物复吸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PP建立(Es)、消退(Ex)、复燃2 h(Re2)、复燃4 h(Re4)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连续10 d,建立CPP模型;停止给药使CPP逐渐消退;单次腹腔注射吗啡 2.5 mg/kg诱导已消退的CPP复燃。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EAAT3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1)腹腔注射恒定剂量的吗啡10 mg/kg, Es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比control组明显延长(P<0.05),成功建立CPP模型;待CPP消退后,吗啡2.5 mg/kg腹腔注射诱发Re2和Re4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再次比control组明显延长(P<0.05),CPP复燃。(2)Es组前额叶皮层EAAT3比control组表达减少(P<0.05),CPP消退的Ex组表达回升,在Re4组表达再次减少(P<0.05)。(3)海马区EAAT3在各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Es、Ex组海马CA1区EAAT3比control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吗啡诱导CPP复燃时,前额叶皮层EAAT3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重现CPP建立时的变化,提示阿片类药物复吸行为的形成可能与前脑皮层EAAT3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0.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镇静效应.方法 选择100例65~79岁、ASA Ⅱ或Ⅲ级拟行(CSEA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丙泊酚组(P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五组.记录麻醉前(T0)、CSEA麻醉后(T1)及用药后5 min(T2)、15min(T3)、30 min(T4)、60 min(T5)的MAP、HR、RR、SpO2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随访患者用药后至结束手术前对有关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 T2~T5时,D1、D2、D3、P组Ramsay评分高于T0时(P<0.05),T3~T5时D2、D3、P组显著高于C组(P<0.05).T4、T5时P组MAP低于其他各组(P<0.05).T3~T5时D3组HR慢于其他各组(P<0.05).术后24 h随访.D1、D2、D3组顺行性遗忘程度高于C组(P<0.05),与P组相比筹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后以0.2~0.5μg-1·h1输注适合老年患者CSEA的镇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