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高位发育性髋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总结成人高位发育性髋脱位患者的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9年5月~2002年7月接受Zweymu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例(11髋)成人高位发育性髋脱位患者进行随访。男1例,女8例,平均年龄29.4岁,均为Hartofilakidis Ⅲ型。临床症状主要为患髋疼痛、不稳定和跛行。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0.2分。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4.1cm,脱位高度平均4.8cm。术中臼杯均安装于真臼处,臼杯骨量覆盖80%以上。脱位高度5cm以上4髋,采用股骨小转子下截骨,余7髋经单纯软组织松解后复位。结果:平均随访18.2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1.1cm。1例术中股神经不全损伤,术后4个月恢复。Harris评分平均90分。所有患者最后随访时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对成人高位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能很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脱位高度小于5cm者,经软组织松解后能完全下拉复位,不会造成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永久性麻痹。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即使发生松动也便于翻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07年3月共收治4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6例,女29例,年龄36~80岁,平均61.3岁,病程5个月~20年,平均16个月.依据Hansraj等的经典与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分型标准及引起症状的"责任"部位,经典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A组,14例):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并脊柱融合内固定术(B组,10例)或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并脊柱融合内固定术(C组,21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5分法及Eule法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9个月~5年,平均3.4年,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A组58.2%±34.0%,B组61.7%±23.6%,C组56.4%±26.8%,优良率A组78%,B组80%,C组76%,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Eule法评估除A组与C组分别有1例术后疼痛加重外,其余病例腰腿痛症状均改善.结论: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可靠术式,只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与减压范围,无论单纯有限减压还是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一期后路楔形截骨治疗青春期后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期后路楔形截骨治疗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安全操作及探讨其融合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自2000年2月~2006年7月对16例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一期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矫形.男10例,女6例;年龄16~29岁,平均21.4岁.其中单纯半椎体11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5例,既往有脊柱矫正手术史者2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 s角64°~108°,平均84.7°;脊柱后凸角28°~91°,平均52.6°;躯干偏移3~23.6 mm,平均15.4 mm.CT或MRI显示椎管内骨性分隔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31 min,术中出血平均1 400 ml.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固定融合节段8~14个椎体,平均10.6个.侧凸Cobb' s角18°~47°,平均38.5°,平均矫正率54.5%;后凸Cobb' s角15°~40°,平均27.7°,平均矫正率47.4%;术后躯干偏移0~11.4 mm,平均为4.6 mm.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椎弓根骨折2例;L1神经根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术后切口渗液1例.[结论]采用一期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治疗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方法,矫形效果满意,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吐鲁番盆地不同海拔地区长期居住人群的常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生理特征。 方法对在吐鲁番盆地长期居住人群按不同不同海拔地区分为海拔0米区(设为0米组)、海平面以下50米区(设为-50米组)、海平面以下100米区(设为-100米组)及海平面以下150米区(设为-150米组)等4组。采用便携式氧饱和度议测定血氧饱和度(SaO2),瑞特血糖仪测定指尖血糖(FP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尿素氮(BUN)和肌酐(Cr)来查明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氧分压环境下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的SaO2及相同海拔高度、氧分压环境下维吾尔族与汉族人群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 结果相同海拔高度、相同氧分压环境下,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的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米和海平面以下50米海拔高度、氧分压环境下维吾尔族与汉族人群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平面以下150米海拔高度、氧分压环境下维吾尔族与汉族人群TG、TC水平以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典型症状(烧心、反流及睡眠障碍)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维吾尔族与汉族人群TG、TC水平呈增高趋势。 结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氧分压情况下环境因素对人群血氧饱和度、血脂及GERD症状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在该地区人群中加强宣传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积极预防地域相关心血管疾病及 GERD 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背景:钉棒系统对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重建和稳定脊柱是一种可优先选择的内固定材料.老年胸腰骶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器械内固定治疗、植骨融合与前路手术的选择常有争论. 目的:观察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的效果,对比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选择老年胸腰骶椎结核患者47例,按手术方案分为2组,后路组27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前路组20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利用 Frankel 分级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脊髓损伤和恢复情况;应用 X 射线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沉、Cobb 角变化. 结果与结论: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术中及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植骨于10-18个月内均获融合,Frankel 分级明显改善.2组患者 Frankel 分级改善情况及 Cobb 角、血沉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后路与前路手术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均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应根据脊柱结核的类型、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造成的脊柱稳定性改变等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背景:钉棒系统对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重建和稳定脊柱是一种可优先选择的内固定材料。老年胸腰骶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器械内固定治疗、植骨融合与前路手术的选择常有争论。 目的:观察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的效果,对比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选择老年胸腰骶椎结核患者47例,按手术方案分为2组,后路组27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前路组20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利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脊髓损伤和恢复情况;应用X射线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沉、Cobb角变化。 结果与结论: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术中及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植骨于10-18个月内均获融合,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2组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及Cobb角、血沉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后路与前路手术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均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应根据脊柱结核的类型、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造成的脊柱稳定性改变等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盆腔肿瘤放疗过程中骨髓抑制与盆腔骨接受剂量体积相关性,为明确盆腔放疗骨受量限制参数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在我院行非姑息性放疗的宫颈癌102例、直肠癌53例、前列腺癌34例。所有患者盆腔照射剂量50.0~50.4Gy,不同肿瘤病灶或瘤床区给予10~24Gy加量。宫颈癌和直肠癌常规给予同步化疗,前列腺癌给予内分泌治疗。收集整理患者靶区骨体积和V10、V20、V30、V40、V50及放疗期间至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和放疗后6个月以上骨髓抑制RTOG分级。单因素分析骨受照体积与骨髓抑制分级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分析骨髓抑制分级与年龄、化疗、放疗剂量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直肠癌、前列腺腺癌放疗患者总早期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77.5%、79.2%、70.6%,≥2级骨髓抑制率分别为65.7%、62.3%、35.3%。晚期骨髓抑制1级11例,2级7例,≥2级发生率3.7%。宫颈癌、直肠癌、前列腺癌患者靶区骨体积分别为(746.30±27.84)、(736.15±28.72)、(740.70±35.08) cm3(P=0.023)。接受不同照射剂量骨体积剂量百分比与早期骨髓抑制分级之间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10、V20、V30、V40和CV10、CV20、CV30、CV40与骨髓抑制分级无相关性(P>0.05),V50和CV50与骨髓抑制之间有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V50=72.33 cm3和V50=9.42%是≥2级骨髓抑制的诊断界值。结论 盆腔放疗过程中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与靶区骨受照射体积和剂量相关。在盆腔总剂量50Gy下,≥2级骨髓抑制与骨≤V40和绝对值与无明确关系,与病灶区加量和是否化疗无关,但与骨V50和绝对体积有关。V50=9.42%或CV50=72.99 cm3是≥2级骨髓抑制发生的临床参考界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性腰椎管狡窄症67例,男性35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2.5岁。病史2—20年。术中对两个节段或以上者切除椎间盘,减压相邻椎板,行榷间植骨融合。结果:手术时间90-180min,术中出血400—1200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3年,术后平均随访1.5年,JOA评定以改善率表示,多间隙优良率为85.7%。结论:多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后路榷管减压、植骨融合、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院与周边邻国在教育事业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源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约旦、肯尼亚)来我院求学,尤其是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新疆医学院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教学不仅是教师面临的崭新的教学任务,也是反映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我院脊柱外科自2012年初开始PBL教学方式的探索。PBL教学方式在留学生脊柱外科的教学实践现予以介绍。1何谓P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分析了2005年6月~2006年6月在本院救治的多发伤8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多发伤早期救治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救治工作的要点。[结果]多发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2±9.41岁,汉族67例,维吾尔族13例,其他民族4例;男62例,女22例;30~55岁青壮年占79.83%;头颈部损伤27例(32.14%),胸部损伤16例(19.05%),腹部损伤24例(28.57%),脊柱、骨盆和四肢伤17例(20.24%);治愈57例(67.86%),致残11例(13.09%),死亡7例(8.33%),好转9例(10.71%)。[结论]在短时间内予以的救命性治疗与系统性病因治疗及康复治疗方案整体实施,是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