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目的 观察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活化的影响,并探讨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为研究对象,TGF-β1(5 ng/mL)处理2h后,再以不同浓度的DHM处理24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MMP-1、TIMP-1和COL-Ⅰ的水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qRT-PCR法检测MMP-1、TIMP-1和COL-Ⅰ、COL-Ⅲ、Smad2、Smad3、Smad4、Smad7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2/3、p-Smad2/3、Smad7、AMPK、p-AMPK蛋白表达.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40 μmol/L以上DHM单独处理能明显抑制HSC-T6细胞增殖活力,并能显著抑制活化的HSC-T6细胞增殖活力的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DHM能够明显促进活化的HSC-T6细胞凋亡,TGF-β1能够促进HSC-T6细胞G0/G1期的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的比例增加(P<0.05),而DHM能够抑制TGF-β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ELISA检测结果表明,DHM能够显著抑制活化的HSC-T6细胞上清液中TIMP-1和COL-Ⅰ水平增高及MMP-1水平下降(P<0.05),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HSC-T6细胞表达HSC活化特定抗原α-SMA,TGF-β1处理后表达增加,而DHM能够抑制α-SMA表达,qRT-PCR结果显示,DHM能够显著影响活化的HSC-T6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MMP-1、TIMP-1和COL-Ⅰ、COL-Ⅲ、Smad2、Smad3、Smad4、Smad7等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DHM抑制活化的HSC-T6细胞AMPK磷酸化下降、Smad2/3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及Smad7的蛋白表达下降,而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后,DHM的作用被显著抑制.结论 DHM能够显著抑制HSC-T6细胞的活化,该作用可能通过促进AMPK的磷酸化并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外基质产生而实现.  相似文献   
42.
43.
在军事预防医学本科生第九学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习阶段,开展以“军队食堂卫生综合监测及膳食供应指导”为主题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军队学员综合卫勤保障能力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飞燕草素(Delphinidin-3-glucoside,Dp-3-dc)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的氧化应激损伤、细胞膜电位和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及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25、50、100、200 μmol/L)的Dp-3-glc预处理内皮细胞2 h后,Ox-LDL(100μg/ml)继续处理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培养上清液LDH、NO、MDA水平及细胞匀浆SOD酶活件采用试剂盒分别检测;荧光探针DCFH-DA标记细胞内活性氧(ROS)、膜电位敏感的阳离子荧光探针DISC3(5)和阴离子荧光探针DiBACA(3)分别标记细胞膜电位,罗丹明-123标记线粒体膜电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Dp-3-ste能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MDA和LDH生成增加、NO分泌减少及细胞内SOD酶活力降低,并显著减少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实验发现Ox-LDL能明显诱导细胞膜电位升高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及增强膜电位相关的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而Dp-3-dc预处理能明显减弱Ox-LDL诱导的膜电位改变,并抑制038MAPK的磷酸化.结论 Dp-3-c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电位、线粒体膜电位及膜电位相关的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削弱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凋亡的影响,并探讨bcl-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oxLDL(50、100、150、200 oe/m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浓度的oxLDL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oxLDL对bcl-2 mRNA、蛋白表达及在细胞内表达的影响.结果 oxLDL对EA.hy926细胞形态有明显影响,并能明显抑制EA.hy926细胞增殖能力,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100ug/ml;不同浓度的oxLDL处理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增加(P<0.05);oxLDL能够明显抑制细胞内bel-2 mRNA、蛋白表达及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结论 6cl-2基因在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oxLDL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6.
闭孔疝一例     
闭孔疝较少见,国内至1957年开始陆续有报告,至今共已报告27例。我院近遇一例,先后误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左腹股沟淋巴结炎及股疝,后经手术确诊,报告于下。韩××,男,75岁,售货员,因腹痛、腹胀4小时于1980年5月24日急诊入院。当日晚餐后在室外乘凉(当时有些咳嗽),坐至20时许,站起来要去就寝时突然感到腹绞痛,阵发性加剧及腹胀,未解大便及排气。至0时腹痛更剧而急诊入院。既往于1957年因排尿困难及尿痛在某院留医,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47.
目的:定位检测肝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的存在与否。方法:以EB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B95-8细胞为模型,建立检测EB病毒EBNAl基因的原位PCR法;并对四川达州地区PCR阳性的肝癌标本进行定位检测。结果:证实EB病毒核酸存在于部分肝癌组织细胞中。结论:肝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可能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病毒的某个基因共性区,可导致癌变。  相似文献   
48.
我院自1969年至1978年12月共收治甲状腺疾病700例,其中手术治疗608例,非手术治疗92例,现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700例中,本区665例(95%), 外省35例(5%);男167例,女531例,2例无性别记录,男女之比为1:3·17;发病年龄9~73岁,大多数为20~60岁;病程4天至50年。  相似文献   
49.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能大量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大规模体外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比较0.25%胰酶、0.1%Ⅰ型胶原酶、0.25%胰酶与0.1%Ⅰ型胶原酶(1∶1)3种消化方法分离HUVECs的细胞数量和活细胞率的差异.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细胞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 0.1%Ⅰ型胶原酶单独或混合0.25%胰酶消化分离细胞数量较多、活细胞率较高(P<0.05).VEGF能明显促进细胞增殖能力,延长细胞自然生长时间.细胞呈单层"铺路石"样排列,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染色,激光买聚焦检测可见胞质中绿色荧光颗粒.结论 Ⅰ型胶原酶与胰酶混合消化HUVECs是获取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经济且效果较好的方法,添加VEGF能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可用于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相似文献   
50.
医源性MRSA感染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 ,MRSA )是目前引起医源性感染的主要病菌之一 ,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致病力强且治疗效果差。自 1961年发现第一株MRSA以来 ,由于大量抗生素的作用 ,世界各地临床分离MRSA阳性率越来越高 ,耐药程度日益加重 ,目前已成为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MRSA的流行情况、流行的相关因素、耐药机制、检测技术及其预防和临床药物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