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提高肝移植术治疗该病的认识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完成的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占同期施行肝移植治疗患者的1.55%(7/452).女6例,男1例,平均年龄为50.7±10.9岁,术前平均血清胆红素345.8±88.8μmol/L,child分级B级2例,C级5例.3例在术后1月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后治愈.激素撤退时间5例为术后6月,1例长期服用激素.随访5天~36月,6例痊愈,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年存活率为85.7%,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效治疗手段.术后早期应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肝移植术后在免疫抑制治疗下拉米夫定耐药的发生、处理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在我院接受肝移植并完整随访1年以上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总结肝移植术后,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拉米夫定耐药病例的发生、处理和疗效。结果肝移植术后随访1年以上共发现11例患者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其中10例出现在术后1年内,肝移植术后1年的拉米夫定耐药率是6.37%,出现拉米夫定耐药时采用联合新的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肝功能;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7.3%、36.6%、62.5%,下降幅度分别为log DNA (3.85±0.79)、log DNA(3.27±0.84)、log DNA(3.19±0.58),HBeAg阳性血清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18.2%、27.3%、50.0%。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推迟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下拉米夫定耐药出现的时间,联合新的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的拉米夫定耐药的乙肝病毒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3.
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病因、易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共有91例(19.49%)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弥漫性脑病72例,脑血管意外12例,癫痫发作4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高龄、术前高胆红素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5例脑病患者施行了持续的肾脏替代治疗,8例脑出血患者中5例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中有79例痊愈,12例死亡,与神经系统相关死亡率为10.98%.结论 神经系统病变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免疫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脑出血的发生多提示预后不良,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4.
正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OS)提供的数据~([1])显示,在17 012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6个月的胆道并发症发病率为15.0%,其中11.2%需要临床处理,2.2%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增加$36 212/例的医疗费用。胆道并发症是指具有临床表现且有放射学依据、一般需行介入性治疗或手术治疗的一系列临床胆道综合征,如吻合口胆管狭窄、梗阻、胆泥  相似文献   
45.
1996年,意大利的Mazzaferro提出肝癌肝移植受体选择的"Milan标准",使得肝癌肝移植的疗效等同于因良性肝病而施行的肝移植,但若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则大批的肝癌患者被排除在等待肝移植的名单之外,为此,国内外的移植中心均试图建立能使更多肝癌患者受益的新的肝癌肝移植标准,相继提出了包括美国的"UCSF标准",日本的"东京标准"和"京都标准"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因缺血型胆道损伤施行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移植受者术前均接受过介入治疗,再次肝移植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个月存活率为67%,1年存活率为60%,3年存活率为53%。截止至2012年3月,有8例存活并返院随诊,存活时间超过5年的5例,其余3例存活时间分别为47个月、58个月、35个月,肝功能及生活情况良好。术后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再次肝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缺血性胆道损伤,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从供肝切取与保存、胆道重建、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长期随访等等环节加以重视,有利于减少缺血型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移植在防治兔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1)A组(假手术组),仅切开腹腔,不予任何特殊处理,术后分层关腹;(2)B组(实验模型组),建立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模型;(3)C组(hUC-MSC移植组),术前12h经耳缘静脉注射hUC-MSC(2×106/kg)5ml,然后按B组实验操作建立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模型。术后定时监测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术后4周开腹行胆道造影。处死动物后,取第一肝门处汇管区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多个时间点各项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为P<0.05),但C组的生化指标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均为P<0.05),下降趋势明显。术后4周胆道造影、病理学检查结果示,B组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破坏严重,C组的胆管上皮细胞破坏较B组明显减轻,管壁结构完整。结论术前hUC-MSC移植能够有效减轻缺血性胆道病变的程度,预防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原位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探讨其易发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并发弥漫性脑病的病例进行统汁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共有72例患者发生弥漫性脑病,发生率为15.41%;平均发生时间在术后(8.4±4.3)d。高龄、术前高胆红素坦率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68例患者痊愈,3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弥漫性脑病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9.
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SST)及其类似物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已经在临床肿瘤辅助治疗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也有大量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表明其在肝癌中的应用价值。但生长抑素固有的抑制特性能否对手术创伤后病人或实验动物的残肝再生和肝功能恢复带来负面影响 ,在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对于手术后个体的应用安全性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实验以大鼠肝切除术后种植性肝癌为模型 ,探讨生长抑素 8肽类似物奥曲肽 (octreotide)对单纯性肝切除和切除后种植性荷瘤大鼠的残肝再生、肝功能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作为肝癌游离癌细胞标志物在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期间的53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肝癌肝移植组),通过建立稳定可靠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来定量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VEGFmRNA在整个肝移植术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情况,并与术后复发和转移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为了解VEGFmRNA表达的特异性,分别设立了进展期肝癌组(n=8)、良性肝病组(n=26)和正常对照组(n=10)。结果 VEGFmRNA可以作为肝癌游离癌细胞的标志物,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进展期肝癌组和肝癌肝移植组VEGFmRNA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75.0%、37.7%vs11.5%、10.0%),P〈0.01;术前VEGFmRNA的阳性表达和术后出现2次以上持续性的VEGFmRNA阳性表达与移植术后肝癌复发与转移相关(P〈0.01)。结论 术前检测VEGFmRNA阳性表达和术后持续的VEGFmRNA标志物检测表达阳性可以有效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