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模拟体内肝脏发生发育的环境和条件,建立以细胞因子为主的体外诱导培养体系,探讨骨髓干细胞体外转化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获取小鼠骨髓干细胞,建立以细胞因子为细胞诱导的培养体系。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LB和CK18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糖元染色法行细胞糖原染色、尿素合成试验检测细胞的合成和代谢功能。结果在诱导培养12d,可以观察到多极性的肝细胞样细胞。且细胞逐渐增多、集落不断增大。诱导细胞在培养7d开始表达AFP mRNA并维持到第21天。此后表达逐渐减弱;培养7天开始表达ALB mRNA和CK18 mRNA。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不断增强;培养14d开始表达TTR mRNA,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不断增强。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诱导21d的细胞表达ALB和CK18蛋白,流式细胞术分析ALB阳性细胞的比例为60.45%,CK18阳性细胞的比例为67%。诱导培养21d,细胞胞浆内可见红染的糖原颗粒;诱导培养6d,细胞开始合成尿素,尿素合成功能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于第15天达到高峰。结论我们建立的以细胞因子FGF、HGF、OSM、EGF为主的细胞诱导培养体系能促使骨髓干细胞定向转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明确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针道种植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1年至2010年于我院接受冷循环射频治疗的400位患者(700个病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位患者术后发生针道转移1% (4/400),均经影像检查或再次外科手术予以证实.其中3例为皮下转移,予以局部切除治疗,一例右肝内复发合...  相似文献   
23.
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临床特点分析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intrahep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特点,以期对临床特点,以期对临床诊治进行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85-01/2003-01行手术探查的90例IC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有右上腹隐痛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表现;32例有乙肝病史;42例(46.7%)合并肝硬化.29例术前检查AFP为阳性;56例术前检查CA199为阳性;61例术前检查γ-GT增高.31例术前B超检查发现肝内占位合并肝门淋巴结肿大;58例术前CT检查提示肿瘤有典型的低血供表现.90例ICC患者中,38例行手术根治性切除,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43.6%、43.6%.余52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6.7%、0.0%、0.0%.结论:ICC临床表现多样,无明显特点.CA199阳性及γ-GT增高提示ICC可能.ICC易发生肝门淋巴结转移.B超和CT联合能发现病灶及明确病灶性质.ICC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保证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比较机器人、腹腔镜、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肝段切除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3例,同时纳入腹腔镜手术(20例)、开腹手术(25例)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情况、肝门阻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肝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相近,均长于开腹组;由于机器人装机消耗一定时间,去除装机时间以后,机器人组实际手术操作时间与开腹组相近。术中出血方面,机器人组出血量最少,腹腔镜组次之,开腹组最多。全肝门阻断方面,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的肝门阻断比例明显低于开腹组。此外,机器人与腹腔镜在促进术后恢复方面整体优于开腹手术,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肛门通气更快、术后进食更早、下床活动更快以及VAS更低。3组患者的术后肝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机器人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减少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手术出血量,降低全肝门阻断率,促进术后恢复。尤其在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出血量、加快术后出院方面,机器人手术明显优于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25.
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是第五大常见肿瘤,由于早期诊断不及时,疾病进展速度快,可切除率低;即使手术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18%,患者总体预后较差,因此需要进行精准有效的转化治疗来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针对HCC的治疗不再局限于传统方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HCC的治疗中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索IL-6在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共培养中的作用.方法 自中华实验猪髂前上棘抽取骨髓(3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传代培养至第3代;原位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后与MSCs按照2:1比例使用Millicell小室培养,检测共培养中肝细胞功能,观察IL-6、TNF-α、TGF-α的分泌水平变化.结果 肝细胞活率>95%.共培养组肝细胞白蛋白分泌水平和尿素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单纯肝细胞组(P<0.05).共培养组IL-6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和IL-6后共培养体系白蛋白、尿素合成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MSCs通过分泌IL-6改善共培养体系中肝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以人骨髓干细胞在中空纤维滤器中直接扩增并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从而直接构建成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的可行性. 方法 取志愿者骨髓血,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至107数量级后种植入中空纤维滤器,继续培养扩增10 d后,以含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rhFGF-4)、重组人制瘤素M(rhOSM)等细胞因子的培养液诱导分化,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甲胎蛋白(AFP)水平;诱导18 d后检测氨代谢、安定代谢及尿素合成等功能.培养结束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消化滤器内细胞白蛋白表达率.培养全过程监测滤器内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变化. 结果 ①扩增培养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中空纤维滤器内种植后的葡萄糖摄取量呈进行性升高,在诱导分化期保持相对平稳,诱导培养结束时细胞总数达109数量级.②进行诱导培养后6 d,培养上清液中出现AFP,12 d达到峰值;9 d出现白蛋白并持续进行性升高;诱导培养18 d时,滤器内细胞总体氨清除速率为2.0~2.7 mmol/24 h,尿素产生速率为1.8~2.2 mmol/24 h,安定清除速率为3.2~3.8 mg/24 h.③21 d滤器内细胞白蛋白表达率为66.18%~76.91%. 结论 人骨髓干细胞可在中空纤维滤器内扩增,并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生物人工肝反应器.  相似文献   
28.
<正>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一类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该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1]。然而,由于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众多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死亡,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体外支持系统为此应运而生[2]。BAL由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对根治性肝切除患者术前临床指标综合分析构建术前预测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合并微血管侵犯(MVI),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79例肝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模型组279例和验证组300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临床指标影响MVI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评分模型,通过ROC曲线判断MVI的诊断价值,并在验证组中进行独立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OR=8.356,95%CI 3.950~17.675,P<0.001)、肿瘤数目为多个(OR=8.652,95%CI 3.213~23.302,P<0.001)、肿瘤包膜强化(OR=4.636,95%CI 2.266~9.483,P<0.001)及AFP>400μg/L(OR=8.938,95%CI 4.182~19.105,P<0.001)为MVI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ROC曲...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肝细胞脂毒性细胞模型中线粒体内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无脂肪酸的10%牛血清蛋白(bull serum albumin,BSA)处理L?O2细胞为对照(BSA组),0.2 mmol/L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处理L?O2细胞为脂毒性细胞模型(PA组),并在构建ALR过表达(ALR?OE组)及对照(Vector组)细胞后,分别接受BSA和PA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检测试剂盒检测脂毒性、JC?1染色分析线粒体膜电位、流式凋亡检测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olt检测ALR、Bax、Bcl?2、细胞色素C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SA组相比,PA组细胞内脂滴增多、细胞活力下降50%、LDH释放增加13倍,线粒体内ALR表达则明显降低。BSA处理下Vector组和ALR?OE组无明显差异,而PA刺激后ALR?OE组相较于Vector组,细胞活力增加约16%,LDH释放减少约40%,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约18%,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细胞凋亡减少。结论:ALR参与肝细胞脂毒性的发生,靶向调控ALR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