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医院显微镜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项目包括血细胞形态学、尿液沉渣形态学、寄生虫形态学。虽然从图谱上认定某细胞有其主观性和片面性,但经过十几年反复的训练,我们的辨别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对本院2001年-2010年参加全国显微镜形态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和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检测69例宫颈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包括D乳酸、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分析两者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关系。结果不同FIGO分期的宫颈癌患者,其血清D-二聚体、D乳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D-二聚体、D乳酸水平与FIGO分期有关,可指导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3.
特异性 IgM 的检测是早期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检测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的第三代技术—IgM 捕获 ELISA 法(MacELISA)已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此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我们将之应用于虫媒病毒的诊断中,并对一些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灭菌灵为本实验室研制的一种新型复方含氯消毒剂。其主要成份含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增效剂、稳定剂等。该消毒剂为固体粉末剂型,水解常数高,干粉贮存稳定,有效氯含量约20%。现将本剂在实验室对几种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微生物 由卫生部药品卫生检  相似文献   
55.
患者,女,54岁,农民,因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至10天,不规则发热20天,伴昏迷1天,曾于1991年11月19日入院,入院体检:面色苍黄,口唇有血泡,下肢散在淤斑,不肿,双颌下淋巴结黄豆大小,质软,巩膜不黄,心率84次每分钟,律齐,二肺呼吸音清,肝脾肋下未及。体检:血常规H b73g/L,W BC8.1×109/L,PLT10×109/L,分类:幼稚细胞87%,N2%,L8%,M3%,ESR148m m/h。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G/E=39:1,涂片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78%(NEC计),此类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呈粒状,核仁1~3个,浆内可见密集而细小的非特异性颗粒,奥氏…  相似文献   
56.
微孔杂交快速检测黄热病及乙型脑炎病毒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但由于临床标本复杂,常出现非特异性扩增条带或电泳拖尾现象,给结果的判定带来困难。为了探讨更加敏感、特异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乙脑)及黄热病病毒(YF)快速检测方法,我们分别设计了黄热及乙脑病毒的特异性包被探针及检测探针,建立了快速检测YF及乙脑病毒的微孔杂交(PCR-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广州市区2003年仲夏—批疑似登革病毒感染的患进行确诊,并从基因水平分析流行株的可能来源。方法用免疫层析法(ICT)检测早期疑似患的DV—IgN和IgG抗体;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分别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对所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并与国际参考株及国内流行株相应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合患的流行病学资料推测本次流行株的可能来源。结果发病5d内患DV—IgM抗体阳性率为56.5%(13/23),发病5~10d的患DV—IgM抗体阳性率为66.7%(16/24);DV—IgG抗体无1例阳性。从18份发病5d内患的血标本中分离病毒7份,经RT—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为DVI感染;用RT—PER检测30份早期患血标本,患的阳性率为83.3%(25/3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003年流行株与登革1型病毒柬埔寨流行株及我国1997、1999年登革1型病毒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7%、98%。所有患在发病前两个月均在广州市区某大院内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2003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为登革1型病毒感染所致,推测广东可能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58.
黄病毒能引起人和动物的严重疾病,特别是脑炎和出血热,有较高的病死率。本文就黄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和基因诊断以及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9.
可疑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3P试验测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凡伴有微血栓形成的许多疾病都可导致D-二聚体的增高,可作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DIC前状态的诊断依据之一[1].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简称3PTest)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纤维蛋白单体的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提示存在DIC可能[2].本研究对疑似DIC患者分别进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3P试验的测定,以比较两种方法在诊断疑似DIC和出血性疾病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细胞形态及分类是专业性和技术性较高的检验项目.实验形态学的检测对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为提高医院检验科对血液病知识与细胞形态学的诊断水平,近几年,我院参加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对细胞形态特征的描述,以及诊断符合率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1999年至2003年以来此项工作作一回顾与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