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72篇
  免费   2418篇
  国内免费   1425篇
耳鼻咽喉   333篇
儿科学   444篇
妇产科学   194篇
基础医学   1833篇
口腔科学   394篇
临床医学   5383篇
内科学   3419篇
皮肤病学   392篇
神经病学   1130篇
特种医学   15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957篇
综合类   11264篇
预防医学   4678篇
眼科学   497篇
药学   4581篇
  45篇
中国医学   4444篇
肿瘤学   1029篇
  2024年   275篇
  2023年   1012篇
  2022年   868篇
  2021年   762篇
  2020年   941篇
  2019年   1045篇
  2018年   1035篇
  2017年   646篇
  2016年   851篇
  2015年   963篇
  2014年   2080篇
  2013年   1801篇
  2012年   2258篇
  2011年   2308篇
  2010年   2316篇
  2009年   2079篇
  2008年   2126篇
  2007年   2046篇
  2006年   1935篇
  2005年   1651篇
  2004年   1619篇
  2003年   1410篇
  2002年   1216篇
  2001年   1319篇
  2000年   1053篇
  1999年   971篇
  1998年   773篇
  1997年   759篇
  1996年   753篇
  1995年   696篇
  1994年   570篇
  1993年   478篇
  1992年   491篇
  1991年   400篇
  1990年   411篇
  1989年   400篇
  1988年   350篇
  1987年   305篇
  1986年   267篇
  1985年   220篇
  1984年   195篇
  1983年   174篇
  1982年   143篇
  1981年   115篇
  1980年   101篇
  1979年   53篇
  1978年   31篇
  1964年   33篇
  1959年   42篇
  1958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和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和肿瘤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和诊断6例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与3例臂丛神经肿瘤,随机选择12例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臂丛神经的正常超声图像。结果高频超声显示斜角肌间隙和锁骨下动脉是臂丛神经检查的重要解剖标志,正常臂丛神经长轴显示多条线性平行回声,短轴呈圆形中等回声,内有点状弱回声,C5-7和上、中干显示率为100%(12/12),C8、T1和下干显示率为83.3%(10/12)。6例臂丛神经损伤显示神经增粗水肿,部分正常束状回声消失或不连续,内部点线回声不清,呈略低回声与周围软组织粘连。3例臂丛神经肿瘤显示为实性瘤样低回声与臂丛神经相连续,其内有血流信号,其中2例为超声检查最早诊断。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检查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和肿瘤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不同扩大手术的实际意义,以选择合理的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施行规范D2及扩大手术的21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行不同扩大手术的原因、淋巴结清除的必要性及第Ⅱ站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6例,No.5、6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联合脾、脾动脉切除2例,No.10、11p、11d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胃下部癌联合横结肠系膜切除3例,No.15淋巴结未见转移。以上病例术中多数误认为进展期胃癌而扩大了胃切除或淋巴结清除范围,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较多。胃下部癌清除的第Ⅱ站淋巴结中No.11p、12a、14v均未见转移;黏膜下癌(sm癌)中,No.7、8a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黏膜内癌(m癌)(P〈0.05);淋巴管癌栓阳性者No.7淋巴结转移较阴性者明显增多(P〈0.001),No.1、13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sm、癌灶大于3.0cm、凹陷型,淋巴管癌栓阳性)。结论早期胃癌不需施行淋巴结扩大清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早期胃上部癌不需施行全胃切除术。早期胃下部癌中No.11p、12a、14v淋巴结不需清除.但对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应行标准D2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63.
无肛舟状窝瘘是女孩最常见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国内多行一期手术,手术方式多样[2,3]。我院1992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瘘管原位游离后移肛门重建治疗无  相似文献   
64.
下腔静脉损伤的救治经验: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损伤的修复方法。方法:对12例下腔静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闭合性损伤9例,开放性损伤3例。入院时均伴有休克。均诊断为腹腔内脏损伤,无1例诊断为下腔静脉损伤。12例均手术治疗,直视下修复5例,大网膜填塞后肝实质大块褥式缝合2例,纱布填塞5例。术后并发症7例(58.3%):胆漏1例,隔下脓肿合并反应性右侧胸腔积液2例,创伤性肝囊肿1例,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大出血2例;死亡3例,病死率25.0%。 结论:腔静脉损伤病情凶险,处理困难,病死率高,改良的全肝血流阻断下行纱布填塞止血效果好,抢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56例,应用DHS治疗116例,PFN治疗40例。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黄公怡提出的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良率80.8%。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DHS及PFN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66.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与防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相应的子宫腺肌病也明显增多。大家都致力于此病研究,新药也不断出现。但此病的保守性治疗均不尽人意,病情很难控制,大多以子宫切除而告终。而子宫切除后给女性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此病的病因虽然没有定论,通过本院调查分析。此病与多产、剖宫产、人流、引产、清宫、诊刮及宫内节育器使用不当有联系。可归于子宫的创伤所致。因此提出:少生优生、合理避孕、避免过多的宫腔操作等是预防子宫腺肌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我科自1998年12月~2003年7月共行72例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健全和完善中国的护士法案并与国际接轨。方法 阅读美国加州的《护理实践法令及规定》,与中国卫生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比较,分析它们相同的内容条款。结果 从美国加州《护理实践法令及规定》的“考试和注册”内容中整理出较具体、严谨的条款,并引出笔的思考。结论 美国加州的《护理实践法令及规定》条款的先进性、科学性,值得我国今后制订护士法案时结合国情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洲垸型在血吸虫病重疫区实施健教推进策略控制居民病情的效果。方法选择常德市汉寿县目平湖区域内2个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水平相近的行政村,1个村作一般常规人畜化疗措施,另一个村在实施大面积健教活动基础上进行人畜同步化疗;连续实施3年后,对6~65岁居民进行疫水接触史问卷调查、体格检查、IHA血清学检查和粪检孵化法检查,然后比较两村居民的疫水暴露率、化疗受治率、居民感染率等指标。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后,2005年试验村居民血防知识及格率、化疗受治率分别从2002年23.68%、70.97%提高到2005年85.21%、99.4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1^2=622.43,P〈0.01;x2^2=11.01,P〈0.01);与对照村相比,差异显著(x1^2=582.89,P〈0.01;x2^2=107.46,P〈0.01);试验村居民2005年疫水暴露率、人群感染率分别较2002年下降了44.37%、64.24%,两者有统计学意义(x1^2=71,34,P〈0.01;x2^2=60,28,P〈0.01);与对照村相比,差异非常显著(x1^2=49.94,P〈0.01;x2^2=32.48,P〈0.01)。但对照村2005年和2002年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健教推行措施,提高了居民的血吸虫病化疗受治率、血防知识了解率,降低了疫水接触率,居民血吸虫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0.
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历史进程中的原始记录和权威凭证,是医院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工作计划和决策的可靠依据,是指导并协调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参考资料。档案管理是医院科学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是必须重视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