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PARP-1抑制剂3-aminobenzamide(3-AB)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骨肉瘤U2OS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U2OS细胞的增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用caspase-3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 3-AB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且与剂量和时间呈相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3-AB能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凋亡,且呈时间相关性,3-AB刺激早期caspase-3活性增高,Western-blot显示3-AB刺激后随时间延长Bax的表达量逐渐升高,而Bcl-2的表达量则轻度升高后降低。结论 PARP-1抑制剂3-AB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这为PARP-1作为骨肉瘤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行髓核摘除并Wallis置入固定手术。结果本组19例获随访28~40个月,平均30个月。术前JOA和VAS评分分别为(10.65±2.43)分、(7.50±0.95)分,术后2年JOA和VAS评分分别为(26.87±1.43)分、(0.21±0.01)分。结论脊柱后路Walli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等特点。其作为一种软性固定可以起到从僵硬融合节段向正常非融合活动节段的缓冲连接作用,同时亦是延缓脊柱终末期治疗(脊柱融合手术)的有应用前景的中间替代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年龄84岁。术前按Garden分型,Ⅲ型14例;Ⅳ型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0 min,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早期下床活动;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在早期,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临床常用髓核摘除或髓核摘除加刚性内固定融合技术,但是随着非刚性固定技术的发展,棘突间稳定系统固定和全椎间盘置换在脊柱非融合治疗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优点日益突出。 目的:与单纯腰椎管减压相比,评价腰椎管减压并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置入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7-12/2008-1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0例,随机选取2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对照组),20例行突出髓核摘除加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固定(实验组)。分别于置入后1周,1年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入后1周JOA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1年JOA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两术式即刻效果无差异,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效果主要依赖于手术有效的减压。实验组中期效果明显优于乙组,主要是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发挥良好的生物学作用,有效缓解了患者残余的慢性下腰痛。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椎管减压;棘突间稳定系统;硬组织植入物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早期,腰椎问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临床常用髓核摘除或髓核摘除加刚性内固定融合技术,但是随着非刚性固定技术的发展,棘突间稳定系统固定和全椎间盘置换在脊柱非融合治疗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优点日益突出.目的:与单纯腰椎管减压相比,评价腰椎管减压并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置入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12/2008-1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0例,随机选取2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对照组),20例行突出髓核摘除加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固定(实验组).分别于置入后1周,1年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入后1周JOA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JOA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两术式即刻效果无差异,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效果主要依赖于手术有效的减压.实验组中期效果明显优于乙组,主要是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发挥良好的生物学作用,有效缓解了患者残余的慢性下腰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坏死的临床特征包括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方法 对武汉同济医院确诊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坏死病例进行分析及相关文献资料复习.结果 病情诊断及时,为及时治疗并取得良好的预后赢得了时间.结论 为延长此类疾病患者生存期,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实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