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49篇
  免费   6669篇
  国内免费   4413篇
耳鼻咽喉   827篇
儿科学   1506篇
妇产科学   865篇
基础医学   5786篇
口腔科学   1568篇
临床医学   17787篇
内科学   10206篇
皮肤病学   1522篇
神经病学   2474篇
特种医学   54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4篇
外科学   9845篇
综合类   38992篇
预防医学   14626篇
眼科学   1576篇
药学   15221篇
  116篇
中国医学   16013篇
肿瘤学   4162篇
  2024年   724篇
  2023年   2453篇
  2022年   2237篇
  2021年   2151篇
  2020年   2473篇
  2019年   2685篇
  2018年   2737篇
  2017年   1739篇
  2016年   2223篇
  2015年   2414篇
  2014年   6860篇
  2013年   4825篇
  2012年   5590篇
  2011年   6237篇
  2010年   5955篇
  2009年   5866篇
  2008年   5852篇
  2007年   6194篇
  2006年   5924篇
  2005年   6355篇
  2004年   5645篇
  2003年   5227篇
  2002年   4355篇
  2001年   4282篇
  2000年   4770篇
  1999年   4709篇
  1998年   4320篇
  1997年   4447篇
  1996年   4359篇
  1995年   3776篇
  1994年   3481篇
  1993年   2648篇
  1992年   2525篇
  1991年   2292篇
  1990年   1862篇
  1989年   1679篇
  1988年   1079篇
  1987年   877篇
  1986年   793篇
  1985年   729篇
  1984年   564篇
  1983年   498篇
  1982年   503篇
  1981年   419篇
  1980年   314篇
  1979年   219篇
  1978年   150篇
  1977年   74篇
  1965年   88篇
  1964年   7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1.
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的病因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5年4月间291例次原位肝移植后发生ITB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1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后共发生ITBL 20例(6.9%)。术后发生ITBL的高危因素为:原发病为重型乙型肝炎、供受者ABO血型不符、供肝冷保存时间超过12h和术后肝动脉病变。其发生率分别为12.5%(9/71)、20.0%(2/10)、11.1%(9/81)和60%(3/5)。采用药物、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介入、胆道外科手术及再次肝移植等方法治疗,有效率为80.0%(16/20)、治愈率为50.0%(10/20),与ITBL相关的病死率为10.0%(2/20),与ITBL相关的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率为20.0%(4/20)。结论针对ITBL的高危因素进行相应处理是预防ITBL的有效措施。胆道造影和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诊断ITBL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变程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治疗ITBL,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2.
临床静脉采血小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光 《现代护理》2004,10(9):811-811
临床护理操作中 ,静脉采血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等 ,但有些疾病如严重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病人 ,常因双上肢严重的凹陷性水肿 ,及部分肥胖病人静脉难以触及 ,从而影响采血成功率甚至导致检验失败。另外 ,由于静脉难以触及 ,判断困难 ,而反复穿刺大大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近 1年来 ,笔者对上述病人的静脉采血部位进行反复探索研究 ,找到了一个小技巧 ,经临床实践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操作止血带系于穿刺部位上方 6cm处 ,嘱病人握拳、屈肘 ,触及静脉后再嘱病人伸直放松 ,常规消毒穿刺点及…  相似文献   
93.
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出生缺陷高发区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为出生缺陷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05年1-5月,选择山西省吕梁山区出生缺陷高发的中阳县和交口县作为出生缺陷高发区,以人口相对集中的河道两侧为采样点,共涉及8个乡镇,79个行政村;选择晋中盆地出生缺陷低发的祁县作为出生缺陷对照区,采样点均匀分布,共涉及6个乡镇,27个行政村.采集距耕地表层10~20cm深的土壤,共采集样品131件.采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土壤样品中的1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 高发区土壤中元素总量明显高于低发区.与祁县相比,交口县土壤中元素含量偏高的有As、Mo、Pb、Ni、V,含量偏低的元素有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阳县土壤中含量偏高的元素为Sn、Se、Mo、Zn、Sr、Pb、Ni、Fe、V、Ca、Cu、Al,偏低的元素为Mg和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中元素含量(μg/g)与出生缺陷发病率的(1/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交口县土壤中Mo、Al、As、Ni、Pb、Zn元素对病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标准的逐步回归判别方程为:y=-1.321 1.106 Mo-0.509 Al 0.117 As 0.663 Ni-0.429 Pb-0.262 Zn(R2a=0.891);中阳县土壤中Pb、Mg、Ca、Al、Zn元素对病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标准回归方程为:y=-1.757 0.441 Pb-0.264Mg 0.309 Ca-0.186Al 0.162Zn (R2a2=0.839).结论 交口县和中阳县土壤中Pb、Mo、Al等含量异常可能是两县出生缺陷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严重骨盆骨折伴出血早期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或结扎止血介入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本组共10例骨盆骨折伴出血采取早期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或结扎止血介入术后患者,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结果10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严重骨盆骨折造成早期死亡原因主要是合并大出血所致休克。而该术式方法简单、迅速、安全、创伤小、痛苦少,能保留脏器功能,严重休克患者在积极输液输血抗休克的同时也能耐受此手术,并能有效缩短休克期。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的运用阐述,揭示汤方辨证的特点在于其主症体现了病证的病理本质,辨证一旦明确,方药的使用也就随之明确,有利于辨证与治疗的客观化,可为从现代医学角度科学阐明方与证之间的实质,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6.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疾病,其发病机理仍未阐明。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非经典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在母胎免疫耐受上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比较了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LA—G的表达,探讨HLA—G在子痫前期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7.
绍兴市区志贺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耐药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绍兴市区志贺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粪便常规培养,鉴定致病菌,用Kirby-Bauer法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在1 760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志贺菌63株,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其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复方新诺明和哌拉西林次之,对第3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也有一定的耐药性;对痢特灵最敏感。[结论]福氏志贺菌是本地区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菌,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已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8.
Tita  文冰 《健康之友》2006,(8):114-117
天气太热,没有胃口?来尝尝清爽的凉拌菜吧,它们足够清凉,足够爽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哦![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
沐舒坦系德国Boehringer lngelheim公司提供的能促进支气管纤毛排空运动,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的药物。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患者,痰液的排出十分重要,单纯应用抗生素而不进行有效祛痰,肺部感染往往不能有效控制,痰液阻塞气道常常引起呼吸衰竭难以好转或呼吸机撤离失败,我们对25例此类患者应用沐舒坦祛痰,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71例伤后24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无手术指征,将其随机分为ICP监护治疗组(35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ICP持续监护。用美国Marquette监护仪进行4—7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6例)进行包括脱水、止血、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的改变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结果ICP监护治疗组出现3例ICP〉40mmHg或入院后ICP很快进行性增高,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明显移位,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ICP中等增高(20—40mmHg)CT检查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好转。结论中型颅脑损伤后病情不稳定,行ICP监测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