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患者,男,20岁,主因发热5d,喘憋2d入院。入院前曾因“感冒”后,咳嗽、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予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治疗3d无好转。来我院后患者喘憋明显,查血气分析:pH值7.298,PaCO258.5mm Hg,PaO2343.3mm Hg,WBC19.62×109/L,胸片:双下肺感染(图1),心电图:肺性P波,T波低平,请耳鼻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对外周血CD4~+ T细胞糖酵解代谢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健康人CD4~+ T细胞与卵巢癌细胞SKOV3共培养体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共培养后CD4~+ T细胞糖酵解相关8个基因(mTORC1,HIF1α,GLUT1,GPI,ENO1,PKM2,LDHα,PDK1)的mRNA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葡萄糖摄取和葡萄糖酵解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 Foxp3~+ T细胞的表达比例,渗入法检测CD4~+ T细胞的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例卵巢癌患者、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10例健康人对照者外周血CD4~+ T细胞糖酵解相关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D4~+ T细胞单独培养组相比,SKOV3共培养组CD4~+ T细胞中糖酵解相关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1),葡萄糖摄取及葡萄糖酵解水平增高(P0.05),CD4~+ CD25~+ Foxp3~+ T细胞的表达比例上升(P0.05),CD4~+ T细胞增殖水平下降(P0.05)。此外,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糖酵解相关的8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对照者(P均0.05)。结论卵巢癌细胞促进外周血CD4~+ T细胞糖酵解代谢水平增高,CD4~+ T细胞糖酵解代谢的改变可能与其分化和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较佳给药方式。方法予224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119例)患者经鼓室注射给药(40mg/次,隔天1次,共5次),B组(105例)患者经耳后注射给药(40mg/次,隔天1次,共5次);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通过治疗30、60d后纯音听阈测定结果评判)。结果A组、B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9.83%、60.00%,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治疗后60d500、1000、2000Hz纯音听阈均低于B组(均P<0.05)。结论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相对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血清Tau蛋白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意识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64例ACOP患者根据入院时意识状态及昏迷时间分为3组:清醒组(GCS评分≥13分),昏迷<72 h组(GCS评分<13分且昏迷时间<72 h),昏迷≥72 h组(GCS评分<13分且昏迷时间≥72 h),入院后检测Tau蛋白水平。结果:昏迷≥72 h组与清醒组比较在GCS评分、一氧化碳(CO)暴露时间、Tau蛋白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4.00,7.00)分vs.14.00(13.25,15.00)分,(11.91±2.07)h vs.(8.19±1.64)h,(94.08±39.23)pg/mL vs.(21.11±6.89)pg/mL,均P<0.01]。昏迷<72 h组与清醒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昏迷≥72 h组与昏迷<72 h组比较,GCS评分、Tau蛋白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7)分vs.7(6,10)分,(94.08±39.23)pg/mL vs.(64.18±22.47)pg/mL,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au蛋白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rs=-0.737,P<0.01)。Tau蛋白和GCS评分预测昏迷时间≥72 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95%CI:0.587~0.851)和0.768(95%CI:0.624~0.8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u蛋白联合GCS评分预测昏迷时间≥72 h的AUC为0.794(95%CI:0.652~0.897),以0.6为截断值其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64%和96.15%。结论:Tau蛋白水平与ACOP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明显相关,Tau蛋白联合GCS评分在预测ACOP患者昏迷时间≥72 h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在急诊科诊断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具有一定挑战性。HEART评分作为一种床旁评分工具,目前主要用于量化缺血性胸痛患者的危险分层。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HEART评分能否早期准确诊断急诊可疑NSTE-ACS胸痛患者。方法:收集80例急诊就诊的可疑NSTE-ACS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抽血检验肌钙蛋白T并计算HEART评分,观察不同临界值时HEART评分诊断NSTE-ACS的准确性。根据入选患者最终诊断结果分为中NSTE-ACS组(59例)和非NSTE-ACS组(21例)。结果:80例患者中NSTE-ACS组HEART评分明显高于非NSTE-ACS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NSTE-ACS组(P0.01)。不稳定心绞痛(UA)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HEAR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ART评分诊断NSTE-AC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678~0.868)。以4分为诊断临界值,HEART评分的诊断敏感性为77.97%(95%CI:65.3~87.7),特异性为71.43%(95%CI:47.8~88.7)。结论:对于急诊就诊的早期胸痛患者,HEART评分可以较好地帮助急诊科医生诊断NSTE-ACS。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24 h双探针pH检测在咽喉反流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pH检测24 h内食管上端反流事件次数超过6.9次为基线将难治性咽喉炎患者分为LPR组和对照组各17例,并给予咽喉炎常规治疗+抑酸治疗.分析pH检测与反流症状指数(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量表和反流检查(The 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的一致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SI、RFS的变化情况.结果 LPR组坐立位反流次数中位数(10.0)明显高于平卧位(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P<0.01),而对照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0,P>0.05).pH检测判断LPR阳性结果与RSI量表、RSI量表+RFS评分的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值分别为0.47和0.53,p值均<0.01).治疗后LPR组与对照组的RS(l)、RFS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LPR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3.01,P值均<(0.01).结论 pH检测是LPR临床抗酸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最佳时间窗。方法对临床确诊的81例HIE患儿(年龄12h至38 d,平均11.49 d;男63例,女18例)行常规T1WI、T2WI和DWI检查(b=1000 s/mm2),分为5组[Ⅰ组(≤4d)20例、Ⅱ组(5~7d)12例、Ⅲ组(8~14d)23例、Ⅳ组(15~21d)18例和Ⅴ组(≥22d)8例]。在DWI、T1WI上观察比较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深部白质、基底节及丘脑、脑室及脑外间隙等部位病灶数目、范围、清晰度,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显示病灶数目、大小和清晰度方面:I组中DWI均明显优于T1WI(P值均<0.01);Ⅱ、Ⅲ组中DWI和T1WI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Ⅳ、Ⅴ组中DWI均不及T1WI(P值均<0.05)。结论DWI在HIE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不同,4天内是DWI诊断HIE的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浓度均为0.5%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等比重腰麻液在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77例ASAⅠ~Ⅱ级择期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二组:0.5%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组(RI)33例和0.5%布比卡因等比重腰麻组(BI)44例。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3,5,10,15,20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同时观察二组麻醉平面及所需时间,患肢的有效镇痛时间、有效运动阻滞时间和麻醉完全失效时间。结果①77例患者麻醉后20min麻醉平面集中在T10阶段,RI组与BI组起效时间接近,(12.3±5.9)min对(13.6±6.5)min。②当穿刺间隙、注药剂量、速度、方向都相同时,麻醉后各时间段血压下降值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RI组麻醉后健侧肢体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BI组,(98±33)min对(152±65)min,(P=0.000)。患肢开始疼痛时间和麻醉完全消失时间二组接近。结论按照实验中的麻醉方法药液浓度均为0.5%时罗哌卡因在麻醉效果、作用时间以及对血压的影响方面与布比卡因接近,但对健侧运动阻滞时间短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 )患者综合治疗前后血浆 N 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满足条件的AECOPD患者,分别检测入院时及24 h治疗后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肺动脉压(PAP)水平。结果入院时患者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PAP值呈正相关(分别为r =0厖.763和r=0.888,均P <00.1),24 h治疗后患者总体NT-proBNP水平、APACHE Ⅱ评分及PAP值相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患者NT-proBNP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及PAP 值仍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609和0.821, P <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PAP值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可用于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