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小切口重建钢板桥接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35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8例,女37例;年龄19~66岁,平均37.8岁;耻骨联合分离均≥2.5 cm.所有患者采用双侧小切口显露放置接骨板及固定螺钉部位,C型臂X线机监控下解剖复位分离的耻骨联合,将重建钢板置于耻骨联合后方,采用桥接方法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24.5个月)随访.术后无切口感染及膀胱尿道、髂腹股沟神经、精索(子宫圆韧带)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复位情况根据Matta评定标准:优98例,良35例,可2例.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及折断现象.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3例,良71例,中9例,差2例,优良率为91.9%.结论采用小切口有限显露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损伤小、术后恢复好、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一种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分体式髌骨爪与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相结合治疗老年人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老年人髌骨骨折且在我院治疗的49例患者为对象,对其采用张力带钢丝结合分体式髌骨爪内固定的方法,按照OTA分类:A型10例,B型32例,C型7例。根据骨折固定情况于术后3 d开始CPM被动训练。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5~28个月,平均时间17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依据陆裕朴等膝关节功能评定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32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91.8%。结论:分体式髌骨爪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人髌骨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为了给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对丹珍头痛胶囊进行毒理学研究。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组根据空白、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分别灌服丹珍头痛胶囊溶液,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各组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项目的检查,并对心、肝、脾、肺、肾、脑、胸腺、肾上腺等重要器官进行解剖观察,称重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大鼠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肝,脾、等重要器官的解剖、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大剂量、长期服用丹珍头痛胶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未发现对大鼠心、肝、脾、肺、肾、脑、睾丸等重要的生命器官有毒性损害。结论经大鼠急性毒性实验、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连续较大剂量(成人临床日服剂量的160倍、112倍、85倍)及较长疗程(90 d)对幼年大鼠体重增长无明显影响;对大鼠肝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无毒性损害;对大鼠24 h饲料消耗量无明显毒性影响;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对重要的脏器亦无明显毒性损害,上述结果表明,较大剂量、较长疗程服用丹珍头痛胶囊毒性低,口服安全,可以提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措施在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我院腹部外科中心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23例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FTS组)和对照组,FTS组(n=16)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对照组(n=7)采用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及第5天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乳酸清除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3例均治愈,与对照组相比,FTS组术后第1 d及第5 d CRP水平减低,术后乳酸清除时间、排便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P<0.01),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围术期处理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加速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5.
便秘的防治     
张立峰 《抗癌之窗》2014,(11):46-49
长期便秘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秘结的粪便长时间停留在结肠和直肠中,粪便中的食物残渣、代谢废物不断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一些能够致癌的有毒物质;同时大量的厌氧菌继续发酵,产生很强的毒素。这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长时间与结肠、直肠壁接触,刺激肠壁或被肠壁细胞吸收,对其产生伤害。久之便可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癌变。"便秘为百病之源",鉴于便秘症状在人群中多发,发病率达10%~20%,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便秘的程度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6.
离子对RP-HPLC法测定利塞膦酸钠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峰  刘灿仿 《中国药房》2013,(41):3912-3914
目的:建立利塞膦酸钠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8,流动相为甲醇.5m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6mmol/L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溴化铵溶液,pH调至7.0)(20:80),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40nm,柱温为30℃。结果:利塞膦酸钠与其杂质2.(3.吡啶)乙酸及其他氧化分解产物分离良好,各峰间分离度大于2.5;利塞膦酸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79.96-799.6Ixg/ml(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5%(n=3)。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可靠,适用于利塞膦酸钠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选择性腹腔镜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对2004年5月~2010年8月采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75.3±16.4)min,出血(50.0±20.0)ml,住院(8.0±3.5)d,术后无胆漏、出血、腹腔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经B超、胆道镜、T型管造影等检查,未见残余结石、胆管狭窄,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联合小切口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疗效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困难LCBDE表者,可作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补充术式。  相似文献   
39.
大脑静脉和静脉窦的解剖变异及病变种类较多,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由于小部分病变在急性期病情恶化及不可预见的演化,因此必须尽早对脑静脉血栓做出正确诊断,以便早期干预。CT和MRI等影像检查提供了良好的成像技术,能够提供解剖和血流的功能信息,是诊断大脑静脉和静脉窦病变的重要方法。对大脑静脉和静脉窦的正常变异、疾病谱及影像表现进行综述,提高对大脑静脉和静脉窦变异及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头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头电针组、强制运动组(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及综合干预组(头电针+CIMT),常规康复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为主,Brunnstrom技术为辅)强化患侧上肢训练;头电针组采用焦氏头针结合电刺激疗法;强制运动组限制健侧上肢,强化患肢训练;综合干预组采用头电针联合强制运动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12周观察患者偏瘫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偏瘫上肢FMA评分明显升高,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P0.01);但除综合干预组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在腕关节背伸及桡偏两个活动方向上较常规康复组明显改善(P0.05)外,其他各组间FMA评分及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常规康复组比较,综合干预组FMA评分升高,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康复、头电针及强制性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均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但头电针联合CIMT训练作用最为明显,且显效最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