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92篇
  5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31.
目的:观察连翘苷、连翘醇提液、连翘水煎剂等3种连翘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甲1型流感病毒核蛋白( nucleoprotein,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Hela细胞,用甲型流感病毒胶体金检测3种连翘制剂对转染后细胞内和上清核蛋白表达情况,用RT_PCR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内NP基因的拷贝数。结果:NP重组质粒组上清胶体金检测为阳性,连翘苷组上清为阴性、细胞内为弱阳性;连翘水煎剂及连翘醇提物组上清均为弱阳性。连翘苷组NP基因表达量较NP重组质粒组减少( P<0.05)。结论:连翘苷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2.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54岁,因突发剑突下压榨样疼痛2h入院。患者入院前2h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剑突下压榨样疼痛伴冷汗、呕吐、头晕,无黑朦晕厥。既往有烟酒嗜好,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四肢湿冷,P40次/min,BP95/60mmHg(1mmHg=0.133kPa)。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40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0次/min,肢体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3mV。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Ⅰ度房室传导阻滞,killip1级。给予静脉补液,安置临时起搏器,急诊行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33.
34.
35.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活性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新诊断的143例非透析CKD患者及1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维生素D3水平,分析其与肾功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血FGF-23)、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的关系。结果:CKD1~5期患者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2.03±4.39)ng/ml、(20.29±4.66)ng/ml、(16.88±3.00)ng/ml、(13.71±2.99)ng/ml、(9.76±2.97)ng/ml,与对照组(25.68±4.08)ng/ml相比,各组间维生素D3水平逐渐下降(P<0.05)。维生素D3水平与血肌酐(r=-0.676)、尿素氮(r=-0.554)、血磷(r=-0.248)、钙磷乘积(r=-0.178)、PTH(r=-0.636)、FGF-23(r=-0.690)呈负相关(P<0.05),与血钙(r=0.157)、白蛋白(r=0.164)、肾小球滤过率e GFR(r=0.759)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3与e GFR呈正相关,与PTH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13.196+0.092X1-0.016X2(Y为维生素D3,X1为e GFR,X2为PTH,13.196为常数)。结论:随着CKD的进展,患者活性维生素D3缺乏日益严重,且与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旁亢及FGF-23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36.
孪生兄弟同患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胞胎同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相对罕见,我院收治一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可溶型破骨细胞相关受体(soluble Osteoclast-Associated Receptor,sOSCAR)对高血压患者合并有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作用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5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 将以上患者分为颈动脉斑块组(A组,55例)和无颈动脉斑块组(B组,3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2型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等临床资料,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OSCAR 水平,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判断sOSCAR对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患者合并有颈动脉斑块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无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的血清sOSCAR水平明显低于斑块组(P<0.05),且sOSCAR水平预测颈动脉斑块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693-0.886,(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低血清sOSCAR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有独立相关性。结论:低血清sOSCAR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肺腺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肺腺癌一线化疗方案提供循证证据。方法遵循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策略,检索2005—2012年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肺腺癌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试验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采用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RevMan 5.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Jadad量表评分均≥3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1.50,95%CI(1.01,2.21),P=0.04〕。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肺腺癌的总有效率高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可作为肺腺癌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综合介入治疗与系统溶栓治疗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年间收治的229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122例采用血栓碎吸、溶栓等综合介入治疗(A组),其中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53例,采取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辅助处理,术后辅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治疗;另107例(B组)行尿激酶,肝素抗凝等系统溶栓治疗。结果:平均住院天数A组(6.2±2.2)d,B组(10.5±2.4)d;2周后复查,A,B两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0.98%,14.02%和96.72%,7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85个月,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为(0.53±0.42)cm,B组为(1.42±1.35)cm;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分别23.15%,9.26%和0,B组分别为50.51%,80.81%和9.09%,A组静脉通畅率为81.48%,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率为57.41%,B组为65.66%和1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对急性混合型LEDVT的近期、中远期疗效均优于系统溶栓,尤其在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方面明显优于系统溶栓。

  相似文献   
4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水通道蛋白异常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液水通道蛋白含量变化与其在肾组织中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54例经肾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分为3组,即非NS组(A组)、NS不伴水肿组(B组)、NS伴水肿组(C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尿液AQP1及AQP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患者肾组织AQP1及AQP2的表达.结果:(1)C组尿液AQP1含量为(43.078±17.923)μg,较A组的(39.189±12.448)μg及B组的(41.492±14.766)μg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45.309±16.921)μg、B组(38.621±13.187)μg尿AQP2含量显著高于A组的(30.320±9.528)μg;(2)AQP1主要表达于近端小管,C组AQP1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414±0.201)%,显著低于A组的(0.683±0.311)%及B组的(0.652±0.300)%,A、B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2主要表达于集合管,C组AQP2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823±0.002)%,显著高于A组的(0.512±0.213)%及B组的(0.665±0.228)%,A、B两组间表达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尿AQP1含量与AQP1阳性面积百分比无显著相关性;B、C两组尿AQP2含量与AQP2阳性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尿AQP2含量能反映其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多寡,但尿AQP1含量与其在肾组织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