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丹芍颗粒Ⅱ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丹芍颗粒Ⅱ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丹芍颗粒Ⅱ号和雷公藤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强的松和雷公藤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尿红细胞、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6.7%,对照组完全缓解率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尿、蛋白尿和尿NAG酶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 和CD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CD19 显著降低,CD4 、CD16/56 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芍颗粒Ⅱ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行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0例要求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F组(Fentanyl组):常规肠镜检查前准备,注射芬太尼0.05mg加利多卡因20mg后注丙泊酚1.8mg/kg,术中麻醉用丙泊酚5~8mg/kg.h微泵维持(P组同);P组(propofol组):常规肠镜检查前准备后注射利多卡因20mg及丙泊酚1.8mg/kg。记录两组丙泊酚用量、需要用麻黄碱或阿托品例数,SPO2降至90以下例数。结果丙泊酚用量和加用麻黄碱例数F组少于P组,两组术中SPO2、清醒时间、离院时间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行无痛肠镜检查安全、有效,临床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丙泊酚。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在肝癌介入治疗中肝动脉狭窄闭塞后肝外侧支血管的形成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观察和统计787例肝癌血管造影中见到的37例肝动脉狭窄闭塞者肝外侧支血管的部位及其发生率。结果 右膈下动脉和胃左动脉是形成肝外侧支的主要血管,分别占40.5%、29.7%,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分别占8%、5.4%8%。肝右叶7、8段肿瘤侧支血供主要来自右隔下动脉,5、6段肿瘤主要来自胆总管周围动脉,肝左叶肿瘤侧支血供主要来自胃动脉。经 肝动脉狭窄闭塞的主要原因为重复导管化疗和操作不当。结论 肝左叶肿瘤侧支血供主要来自胃左动脉。引起肝动脉狭窄闭塞的主要原因为重复导管化疗和操作不当。结论 肝动脉狭窄闭塞后肝外侧支血管成为肝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了解侧支血管发生的部位及其发生率对肝癌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在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PTCA STENT)前后体表心电图PV1终末电势 (PtfV1)的变化 ,评价PTCA STENT术对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缺血情况以及左室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自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11月行介入治疗的病例中选取 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 5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6 5 8± 4 2岁 ;其中 ,LAD :4例 ,LCX :1例 ,RCA :2例。均于发病 2周后至 5周内施行梗死相关血管的PTCA STENT治疗 ,血管开通后前向血流达TIMIⅡ级以上。术…  相似文献   
95.
为了适应医院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我院采用北京高梅一枝技术开发中心开发的医院管理软件系统(Ver 1.0),在院内建立了局域网.药剂科的网络建设分为药品划价收费、门(急)诊中西药房、住院药房及药库共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观察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在中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放化疗中的增敏作用,评价其近期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230例Ⅱ、Ⅲ期宫颈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8例病人行根治性放疗联合同期化疗2周期,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盆腔对穿外照射同时结合腔内后装治疗,放疗开始第1天同期应用FLP方案化疗,第28天重复。治疗组122例病人放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在每周一、三、五放疗前静脉滴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结果治疗组半程放疗后肿瘤直径缩小较对照组明显(t=2.521,P<0.05)。全程放疗结束时治疗组肿瘤完全缓解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χ2=4.59,P<0.05)。两组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3种急性放射性损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可以使肿瘤消退加速,提高肿瘤完全缓解率,且不增加放化疗急性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PCI对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54例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标准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律失常变化.结果 术后1周,54例患者46例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少,8例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85.2%,QTd明显减小.结论 PCI对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9.
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痛3年,加重1天于1991年3月11日入院。BP127/67mmHg(17/9kPa),甲状腺不大,心界正常,心率90次/min,律齐,两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未及。心电图 T_(Ⅱ、Ⅲ、aVF 呈缺血性改变,按心绞痛处理,病情缓解。次日夜间因排便用力,突然心前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