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21.
在脊柱结核的治疗中,植骨融合术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病灶复发和后凸畸形加重,有利于恢复患者的劳动能力。但植骨融合的时机和方法尚存在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我院1980~1989年对47例脊柱结核患者分别采用后路椎板植骨、椎体间植骨、带蒂肋骨移植等方法行脊柱融合术,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本组47例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69岁、平均29.4岁,其中16岁以下11例,  相似文献   
122.
我们1984年以来对328例创伤后肢体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中药外敷配合体疗收到较好的效果.328例中男性250例,女性78例.年龄3~69岁.原为创伤骨折者110例,肌腱韧带损伤114例,关节周围其它软组织损伤104例.创伤至本次治疗时间最短1天,最长3年,平均69.5天.肩肘部69例,腕掌部56例,膝部131例,踝部72例  相似文献   
123.
Omnipaque造影剂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率的影响(附118例对比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175医院张朝春,郭延杰,路迪生河北张家口市86602部队陈杰生Omnipaque造影剂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诊断和定位中有着重要的价值,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脊...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构建,为临床足部损伤修复提供解剖学理论。 方法:实验于2004-01/08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64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6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内踝最凸出点为观测标志点,重点显微解剖:①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吻合。②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与胫骨、腓骨、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供血关系。另用4侧标本行远端蒂复合瓣摹拟手术。结果:①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隐动脉(3-5支)穿皮支、膝下内动脉穿皮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7)、骨皮穿支(1-2)支、踝前内侧穿皮支、踝上穿皮支和踝管筋膜穿皮支(4~5支)。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自腓动脉肌间隔穿支4~8支,最远的跟外侧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77;1.3)cm,外径(0.6&;#177;0.2)mm。③腓肠肌内、外侧头动脉沿途发2-6支的肌皮穿支营养皮神经浅静脉。④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营养胫骨、比目鱼肌内侧半。⑤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营养腓骨、比目鱼肌外侧半。上述穿皮支平均外径在0.3~1.6mm,发出皮支、筋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 结论:小腿皮神经、浅静脉、骨膜、筋膜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4种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用于足部和小腿下段的创伤修复。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患者18例,围术期根据病情分别给予激素冲击、脱水剂、神经营养及高压氧舱治疗等综合处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1.8个月.13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其余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按Frankel 分级:B级转为C级1例; B级转为D级2例;C级转为D级2例;C级转为E级1例;D级转为E级12例.未出现脊髓损伤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辅以激素冲击治疗,以及神经营养药、高压氧舱治疗和功能锻炼,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6.
腰椎间盘突出症双螺旋CT三维重建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在矢状位、冠状位上的CT表现。方法 对 42例 5 0个突出椎间盘在横断位扫描后 ,进行矢状位、冠状位上图像重建。结果 在矢状位上表现为突入椎管的软组织密度阴影 ,形态呈半圆形或椭圆形。在冠状位上呈钻头状 ,游离型椎间盘呈条索状 ,或不规则形。可远离椎间隙。结论 三维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可提供平片和横断位不易得到的解剖学信息。结合横断位可清晰地显示突出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特征以及病理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