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目的 评价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VB)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50例CTVB检查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分析。中心型肺癌27例,肺癌术后4例,支气管憩室1例,正常支气管81例。将螺旋CT扫描数据传室Aclvantage Windows3.1版本工作站(GE Medical Systems),用Smmoth Navigator软件功能建成CTVB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CTVB能100%地观察到以上支气管和80%以上亚段支气管。27例中心型肺癌发现支气管狭窄23处,闭塞4处,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4处,右中间段支气管憩室1例。结论 CTVB是一种极其优越的无创性观察支气管腔的方法,与纤维支气管镜相比,有其优点和限度。分析图像时结合原始图像和MPR图像,则可提供腔壁和腔外的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肺段水平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支护)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和X线疑为支扩的患者共540个肺段分别进行10mm层厚和薄层(1-3mm)螺旋CT扫描,其中10例共180个肺段与支气管造影进行了比较。两位观察者用盲法对不同层厚的螺旋CT扫描和支气管造影进行评价。结果:根据诊断标准并计算kappa值,两位观察者对支扩评价的一致性很好(k值分别为0.96,0.98)。以支气管造影为金标准,螺旋CT10mm层厚扫描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HRCT相比,薄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支扩有更大的优越性,对临床疑支扩的患者,应首选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93.
主动脉病变螺旋CT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主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 材料与方法 22例主动脉疾病(11例主动脉瘤、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大动脉炎、2例主动脉缩窄)者行螺旋CT增强检查,以表面覆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等多种方式重建。 结果 SSD均能很好显示病变的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夹层内膜片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MPR可较好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和内膜片;MIP可清楚显示管壁钙化和动脉瘤形态;CTVE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及血管的狭窄。 结论 诊断主动脉疾病综合应用螺旋CT的各种技术可基本取代X线血管造影,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4.
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的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CTP)的最佳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正常和108例疑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作了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法(SSD)CTP成像。使用不同的准直、延迟时间及扫描方向将正常组随机分为六组,定性和定量分析各组图像的差别。结果准直3.0~5.0mm,延迟时间45~50s,自足端方向扫描MIPCTP能同时显示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CTP有助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术前定位、Budd-Chiari综合症的诊断和术后随访。SSDCTP立体感强,但不利于细微结构和癌栓的显示。结论CTP是门静脉和肝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本文综述了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CT血管成像(CTA)、CT仿真内窥镜(CTVE)在颈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应用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动态增强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3DDCE MRA)的特点,并研究其在老年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78例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行3DDCE MRA,包括颈动脉19例,胸、腹主动脉14例,肺动脉8例,肾动脉11例,双下肢动脉21例,全身动脉5例.采用1.5T磁共振机,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 DCE 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浓度0.5mmol/ml,总量30ml,流量2.5~3.0ml/s;扫描延迟时间70例采用Test-bolus法,8例采用Care-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重建.其中21例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或(和)手术证实;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评价.结果78例3D DCEMRA图像质量优良者74例,占94.9%.21例经手术、IADSA证实的3D 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83.3%和90.5%;假阳性及假阴性各1例,病变程度低估2例.3D DCE MRA结果与IADSA或(和)手术符合率为83.7%,其中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符合率为100.0%,但较细分支病变符合率为81.8%.结论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3D DCE MRA是适合老年血管疾病诊断的一种无创或微创性血管显像技术,正确掌握延迟时间是3D DCE MRA成功的关键,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动脉较细分支的分辨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7.
目的:采用多个薄层扫描块重迭采集(MOTSA)与移行饱和组合序列(TSC)对颈部动脉行MRA前瞻性研究,选择颅外段脑动脉MRA的优化序列组合。材料与方法:正常人组40例,疾病组4例。均同时行MOTSA、TSCMRA。疾病组1例同时行DSA。结果:MOTSA技术MRA空间分辨率高。血管、背景对比好,病变显示清晰,但检查时间长,块间连接较繁琐;TSC血流信号强度高,块间连续简便,无明显饱和伪影,缺点是对涡流敏感,血管迂曲处信号丢失。结论:以2DTSC观察血管全长,3DTOF-TONE观察血管局部是颅外段脑动脉TOF法MRA较好的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98.
我院1992年3月至9月开展立体定向加速器放疗,共50例,对其中有治疗前后对照的24例颅内肿瘤进行了近期观察,报告如下: 监床资料颅内肿瘤24例,女性9例,男性15例,年龄12~70岁。病理证实14例。MRI和/或CT检查后诊断10例。全部病例经Picker CT1200SX型和Leksell定向仪CT扫描定位,通过适配器将Leksell定向仪固定在Cli-  相似文献   
99.
介入放射与放射性白内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lonal Radiology)是放射学领域在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使放射诊断与组织活检及临床治疗相结合,亦即应用现代X射线诊断手段,同时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和取得组织学、细菌学和生理、生化等资料的一种新方法。作为放射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创伤小、精度高和疗效快之特点,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0.
CT结肠造影对结肠癌及息肉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螺旋CT结肠造影对结肠癌及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的CT原始图像资料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取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多平面重建(mulitiplanar reformation,MPR)+轴位,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透明显示(Raysum)图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电子结肠镜(electronic colonoscopy,EC)活检证实。结果 轴位+MPR,CTVC,SSD+Raysum对结肠癌分型的正确判断率分别为71.74%,89.13%和58.70%,对结肠癌环周侵犯程度的正确判断率为100%,82.61%和73.91%,肿块对肠管侵犯的长度的正确判断率为80.43%,60.87%和100%;对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65.15%,75.76%和51.52%。结论 轴位+MPR能较准确判断肿块周侵犯的程度,CTVC能准确判断肿块的分型,SSD+Raysum有助于准确判断肿块的长度;以上多种方法综合起来评价更有助于全面,细致地显示病变情况,尤其可提高息肉的检出率,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