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案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寻找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优选方案。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60例,并从大将逐瘀汤加味方内服、固本疏肝壮骨方内服、中(草)药外敷(熨烫)等中医药疗法和口服钙尔奇片剂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肌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等西医疗法中选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制定两种不同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案,分别用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治疗的成本一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质量相关指标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心理健康及生命活力两个维度的评分较治疗前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成本一效果(CEA)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住院与居家康复和全程住院治疗方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均较好,但住院与居家康复相结合能使患者感觉更好、情绪更稳定、精力更充沛、生活更充实和快乐,并在卫生经济学方面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后路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收治29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通过末次随访与术后早期X线片比较,发现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下降,矢状面角度无变化。均未发现椎体后凸现象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1例出现迟发型神经损伤,无1例出现顽固性腰背部疼痛。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可有效地矫正和防止脊柱后凸畸形,避免晚期腰背痛及迟发性神经损伤等后遗症,能减少卧床时间,为早期康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颈椎管狭窄者在颈椎屈伸位下椎管狭窄程度的变化。方法:30例颈椎管狭窄,男13例,女17例;年龄28~66岁,平均39岁。颈椎椎管矢状径10mm以下即绝对狭窄者12例,颈椎椎管矢状径10~12mm即相对狭窄者18例.均行中立、前屈、后伸位MR扫描,获取MR图像后评价颈椎管的狭窄程度和颈髓受压情况的变化,结果:颈椎管狭窄者在后伸位上出现颈椎管狭窄加重19例,较前屈位8例明显多(P〈0.05)。结论:对于颈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屈伸位颈椎MR扫描可较好地补充常规中立位MR检查,而且后伸位MR较中立位和前屈位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74.
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7年11月收治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患者11例,其中L4、L5双侧峡部裂伴L4椎体滑脱4例,伴L5椎体滑脱4例;L3、L4双侧峡部裂伴L3椎体滑脱1例,伴L4椎体滑脱2例.均行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棒系统(3D)复位固定、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植骨融合术,其中滑脱节段行椎体间+横突间+峡部植骨7例,横突间+峡部植骨4例;峡部裂而无滑脱节段均行峡部+横突问植骨.根据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80~26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量600-1200ml,平均800ml.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8~30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和螺旋CT检查显示滑脱节段完全复位10例,大部分复位1例;已骨性融合10例,融合时间为5~15个月(平均7个月),1例8个月随访时尚未融合,以后失访;内固定无松动及折断.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结果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棒系统(3D)治疗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配合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后外侧融合或后外侧+椎间融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步行负荷试验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体征不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进行步行负荷试验后的腰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等定位体征检查,及其疼痛性质和部位的观察,行X线、CT、MRI及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分析步行负荷试验阳性与影像学阳性的符合率.结果 步行负荷试验阳性26例(86.7%),影像学检查腰椎管狭窄阳性间隙为30例(100%).其中有24例临床症状体征(80%)与影像学相符,有3例(10%)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不相符.影像学检查累及间隙与步行负荷试验阳性神经根行卡方检验结果示:L2-3步行负荷实验阳性与影像学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 2),L3-4、L4-5、L5/S1步行负荷试验阳性与影像学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3-4 P=0.000 1,L4-5 P=0.000 1,L5/S1 P=0.000 0).结论 对于部分体征不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步行负荷试验可以将本没有的体征诱发出来,给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信息.腰椎管狭窄症需综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迟发性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方法 5例患者中2例给予穿刺加压包扎、头低脚高位卧床休息等处理;1例1周后进行硬膜下穿刺引流脑脊液及穿刺加压包扎、头低脚高位卧床休息等处理;2例进行二次手术探查处理.结果 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出现迟发性脑脊液漏的治疗应当首选穿刺...  相似文献   
77.
背景:目前MRI对于颈椎病的检查多是常规的中立仰卧位静态平扫,是在非运动和非承重的条件下完成的,容易忽略脊髓在人体中承重和动态下脊髓的器质性改变.目的:分析颈椎动态MRI结合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正常人群10名(正常组)、有颈肩部不适的亚健康人群20名(亚健康组)、有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体征但常规MRI不支持的患者20名(MRI正常脊髓型颈椎病组)、符合现行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0名(脊髓型颈椎病组)进行JOA评分,颈椎正侧位片、颈椎中立位MRI及颈椎动态MRI检查,并随访18个月以上,观察4组研究对象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及4组人群的转归情况.结果与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组20例患者均在入组半年内手术治疗;MRI正常脊髓型颈椎病组20例中有16例在入组16个月内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入组1年内在中立位MRI检查尚无明显改变时即行手术治疗,12例在入组1年后颈椎中立位MRI也已有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改变时行手术治疗,前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P<0.05);亚健康组有4例出现了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发现此4例患者动态颈椎MRI检查均有椎管变窄脊髓受压征象,但中立位MRI仅发现1例由此改变,且此例动态MRI在入组12个月时已经发现脊髓受压.在正常组随访中动态MRI与中立位MRI检查均发现1例有椎管变窄脊髓受压征象,但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考虑为假阳性;二者假阳性率相同.结果表明,颈椎动态MTI检查较中立位MRI能够更早期、更真实客观地发现脊髓受压征象;在临床症状、体征检查的基础上将常规的中立位MRI检查与动态MRI检查相结合将会更早期发现脊髓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78.
于海洋  张家立 《光明中医》2023,(21):4301-4305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骨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以青少年及体力劳动者多见,多数患者有腰部扭伤史或劳损史。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西医治疗多以药物、物理疗法为主。随着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逐渐被证实,此文通过总结近年来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各类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