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椎间盘退变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椎间盘退变的有效防治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及临床研究的热点。椎间盘退变受营养状况、生物力学、免疫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紊乱是目前公认影响椎间盘退变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现代医学对椎间盘退变的研究已经深入分子免疫水平。研究发现相关生长因子在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通过调控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及基质降解,是调控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重要传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及胰岛素类生长因子的表达可抑制髓核细胞凋亡,减少基质降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及椎间盘的重吸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保护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不受破坏,延缓椎间盘退变进程。目前治疗椎间盘退变临床多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椎间盘退变有不良反应小、价廉效优等优势。不断深入的现代网络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发现,中医药可干预多种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调节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稳定,发挥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作用。该文阐述相关生长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调控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椎间盘退变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2.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发生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作为脊柱疾患的常见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以腰背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主,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心与健康。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充分阐明,对于椎间盘退变的治疗一直是科学研究者及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非手术疗法及手术疗法,这些治疗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易诱发新的并发症,难以将椎间盘恢复至正常生理功能。近年来,随着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椎间盘退变组织中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可作为椎间盘分子治疗靶标,通过降解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含量及成分,调节其在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此来达到减缓椎间盘退变的进程甚至逆转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此治疗方式有望延缓因细胞外基质成分或含量改变而造成的椎间盘退变发生。近年来随着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研究者对中医药治疗椎间盘退变进行探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以此来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减轻椎间盘退变的症状及减缓椎间盘退变发病进程。笔者就中医药干预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中医药应用于防治椎间盘退变提供...  相似文献   
43.
老年人前牙间隙是临床上常常见到的病症 ,给老年人的美观、咀嚼功能等方面带来许多困难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 ,对前牙间隙的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老年人的年龄所限 ,无法采用正畸关闭间隙 ,所以在 6年的工作中采用光固化树脂治疗 82例老年人前牙间隙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82例老年人前牙间隙患者中 ,男 36例 ,女 46例 ,年龄 6 0岁~ 71岁 ,上前牙间隙者 6 4例 ,下前牙间隙者 1 8例。其中上中切牙间隙 5 0例、下中切牙间隙 1 2例 ,同一名患者有 5个间隙 2例、4个间隙 4例、3个间隙 8例、…  相似文献   
44.
【摘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对阐释人类复杂脑网络提供了新媒介,尤其是在神经损伤脑机制分析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所致的慢性腰腿痛病变可引起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重塑。RS-fMRI技术对澄清大脑是如何参与慢性疼痛的调节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有望为治疗LDH所致的慢性腰腿痛提供神经影像学指导。本文主要综述RS-fMRI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在LDH所致的慢性疼痛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LDH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5.
一口气 CO 弥散量(D_(LCO Sb))测定是肺功能的常规测定项目之一。虽然弥散功能障碍在临床病理生理很少单独存在,而且在肺脏病理变化导致弥散障碍时,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对换气功能的影响往往已经超过弥散障碍,但弥散量测定还是综合反映了影响弥散和通气/血流比例的各种因素。Nunn 认为测CO 弥散量测定最大优点是敏感性高,在血气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新型磁疗、按摩和中药外敷综合外治法对老年人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招募80例老年人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磁疗、按摩和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内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塞来昔布胶囊治疗,二者皆总共接受24次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半年评价膝关节VAS疼痛计分,并与随访半年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VAS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皆获得显著性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每次评价时候降低更明显(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2.5%,优于对照组65%(P<0.05)。结论:新型磁疗、按摩和中药外敷综合外治法对老年人退行性膝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7.
【摘要】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磁共振形态学(VBM)和疼痛行为学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慢性下肢痛大鼠模型脑结构及形态改变的相关性及特点,揭示LDH慢性下肢痛的脑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24只,6~8周龄,体质量(250±20) g,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Normal组)、假手术组(Sham-LDH组)和模型组(LDH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建立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各组分别于建模前和建模后第2、7、14、21、28天行疼痛行为学测定,主要包括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的测定。每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分别于建模前和建模后第14、28天行T2加权结构图像和VBM图像采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灰质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大鼠建模前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m-LDH组大鼠MWT建模后第2、7、14、21、28天分别与Normal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组大鼠MWT从建模后第2天至第14天显著降低,建模后第14天至28天,MWT稳定;LDH组大鼠MWT建模后第2、7、14、21、28天分别与Normal组大鼠和Sham-LDH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L分析结果与MWT分析结果相似。3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结构区域比较存在交互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左下丘脑、左海马下托、右次级运动皮层、右纹状体、右隔区、右海马、胼胝体及双侧皮质下灰质、双侧小脑分子层这些脑区的灰质体积减少。结论:成功建立自体髓核移植型LDH慢性下肢痛大鼠模型,造模后产生一个长时程的MWT和TWL的降低,出现痛觉过敏,造模成功。利用VBM能够确切地发现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脑结构发生了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4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