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固定角度掌侧接骨板结合克氏针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固定角度掌侧接骨板结合克氏针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9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固定角度掌侧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随访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1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6周,平均愈合时间9.6周.掌倾角5°~12°,平均9.4°;尺偏角18°~24°,平均21°.6例轻度疼痛,4例活动受限,平均屈伸角度121°,平均握力为健侧的84.2%,桡骨长度得到恢复,关节面台阶<1 mm.Cooney腕关节评分:优4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 固定角度掌侧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临床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抽取脐带绕颈伴产前胎儿窘迫而行剖宫产者33例,脐带绕颈无胎儿宫内窘迫自然分娩者33例,比较两组产前检测UA、MCA的参数值。结果:割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两组的UA、MCA的RI与Vmin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带绕颈胎儿的UA、MCA的RI与Vmin值,可以协助诊断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窘迫,指导产科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24.
张训浩  苏绪林  张光宇  莫清洪  刘洋  谭银花 《重庆医学》2013,42(20):2433-2434,2440
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创立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1],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讨论和自学为主的学习形式[2],经过几十年的完善和发展,PBL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国内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3]。PBL强调把学习任务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以具有优良成型性的壳聚糖(CS)为载体,选用阿苯达唑(ABZ)为模型药物,先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再进一步制备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ABZ-LSD-CS),考察微球载药量、包封率、表面形态及理化特性,并考察微球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ABZ-LSD-CS。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光学显微镜测量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法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表征微球特性,体外动态透析法测定微球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释药性能。结果制备出的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53±7)μm,载药量(20.92±0.15)%,包封率(25.37±0.22)%。微球在0.1mol/LHCl、pH3.5和7.4的PBS及生理盐水4种介质中的释放缓慢,其中在pH3.5的PBS中释放效果最好,符合Weibull释放模型。结论该实验制备的ABZ.CS-MS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药物载药量和包封率,微球形态圆整,并且药物的释放时间延长,达到缓释的目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6.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并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目的: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绎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影像学检测结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后,椎体前、中缘平均高度及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n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性高,可缓解患者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血清Pro-GRP(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SCLC(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OVI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索并且收集涉及血清Pro-GRP对SCLC诊断的相关文献,采用QUADAS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Meta-Disc 1.4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统一的排除和纳入标准,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3篇,中文9篇,英文4篇。累计病例2587例,其中小细胞肺癌例855例,良性肺部疾病、健康、其他肿瘤共1732例。13个研究结果的汇总SEN和SPE分别为79%(76%-82%)和94%(92%-95%)。汇总+LR、-LR分别为:13.73(8.41-22.44)、0.24(0.20-0.30)。DOR为58.34(32.70-103.74),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8,Q为0.7935。结论:本研究证据显示,Pro-GRP诊断SCLC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SCLC的指标之一,但是由于纳入的研究不够多,样本量不够大,所以Pro-GRP诊断SCLC仍然需要大样本的研究加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8.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并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 目的: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4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 型臂X 射线机引导下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影像学检测结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后,椎体前、中缘平均高度及Cobb 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且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1)。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性高,可缓解患者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壳聚糖-丝素蛋白栓塞微球(Norcantharidin-loaded chitosan-fibroin micro-spheres for embolization,NCTD-CS-SF-MS),考察其包封率,载药量及外观形态,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NCTD-CS-SF-MS,其中以液体石蜡为油相,壳聚糖(chitosan CS)与丝素蛋白(silk fibroin SF)的物理混合溶液为水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及X-射线衍射(XRD)、差示量热扫描(DSC)表征微球特性。采用体外动态透析法测定微球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释药性能。结果: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184±5)μm,载药量(15.08±2.85)%,包封率(27.46±1.25)%。微球在0.1 mol.L-1 HCl、PBS(pH=7.4)和生理盐水中的释放均遵循Weibull方程。结论:所优化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缓释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0.
李清  刘颖  张光宇 《中国康复》2009,24(5):343-343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均采用水疗、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训练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52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综合性物理治疗手段对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