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 对确诊的颈性眩晕病人,采用综合治疗及单纯一般药物治疗,对比其疗效,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颈性眩晕病人8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治愈率与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颈性眩晕病人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其疗效好于一般药物治疗,且治疗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2.
不同浓度透明质酸钠防肌腱粘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60只白兔随机分为5组,于右后肢2、3趾屈肌腱Ⅱ区造成肌腱损伤,A组伤腱不作处理,B、C、D、E组分别涂以0.5%、1.0%、1.5%、2.0%的透明质酸钠0.2ml,术后不同时间段取材,行大体,光镜观察、屈趾功能测定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A、B组腱周形成致密粘连,C、D组粘连较轻,E组几无粘连;透明质酸钠浓度与腱周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计数、肌腱发生粘连长度的百分率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屈趾功能呈显著正相关(P<0.01),提示用于防肌腱粘连的透明质酸钠浓度不宜低于1.0%,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3.
腰椎后路手术对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进一步了解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光三维测量系统 ,对 12具人新鲜尸体腰椎实施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交叉半椎板切除 ,对其屈伸状态下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定量变化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腰椎屈曲活动时硬膜囊容量增大 ,仰伸位变小 ;全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 ,硬膜囊容量改变相近 ,但均较半椎板切除明显增大 (P <0 0 1) ;任何一种腰椎后路手术 ,均能破坏腰椎稳定性 ,其中半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破坏性较小 ,而与全椎板切除相比较 ,后者破坏性大于前二者 (P <0 0 1)。结论 :下腰椎疾病后路手术应尽量保留棘突及其韧带 ,交叉半椎板切除可使椎管得到充分减压 ,同时又较好地保留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电刺激兔颈脊神经节,检测颈交感神经节内的神经肽Y (neuropeptide Y,NPY)含量,研究颈交感神经节与颈脊神经节间的通路联系,探讨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中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方法 9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C2、C3、C4、C5、C6、C7组及相应对照组(每组8只),麻醉后显露相应的脊神经节,给予波宽0.5 ms、频率30 Hz、5 V电刺激,5秒/次,每1 min重复1次,共5次,30 min后,灌注固定,切取双侧颈上、下交感神经节,切片,免疫反应,染色,观察。 结果 电刺激C2、C3脊神经节后,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内NPY含量升高(P<0.05);电刺激C4、C5脊神经节后,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和颈下交感神经节内NPY含量均有明显变化(P<0.05);电刺激C6、C7脊神经节后,同侧颈下交感神经节内NPY含量升高(P<0.05)。 结论 颈脊神经节和颈交感神经节间存在神经电生理上的通路联系,且具有节段性、同侧性特点,为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5.
【摘要】目的:比较球囊三种扩张方式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效能差异,以选取最佳的球囊使用方法。方法:30个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经万能力学试验机轴向加载,制造椎体压缩骨折,并随机分为双侧交替扩张组、跨中线扩张组和双侧同时扩张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测量椎体原始高度、压缩后高度及注入骨水泥后的高度,记录手术前、后椎体最大负荷,并根据压力负荷曲线计算其刚度,统计手术时X射线曝光时间及骨水泥渗漏例数。结果:双侧交替扩张组、跨中线扩张组和双侧同时扩张组均能增加椎体最大负荷和恢复刚度。双侧交替扩张组椎体压缩负荷由术前(1420.00±80.55)N恢复到术后(2938.00±175.15)N,椎体刚度由(1030.00±50.74)N/mm恢复到(963.00±20.66)N/mm;双侧同时扩张组椎体压缩负荷由术前(1398.00±85.35)N恢复到术后(2801.00±157.79)N,椎体刚度由(1024.00±57.50)N/mm恢复到(950.00±23.08)N/mm;跨中线扩张组椎体压缩负荷由术前(1433.00±80.73)N恢复到术后(2876.00±156.46)N,椎体刚度由(1035.00±51.04)N/mm恢复到(969.00±16.59)N/mm。三组在椎体高度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同时扩张组、双侧交替扩张组、跨中线扩张组高度恢复率分别为(96.30±0.02)%、(96.60±0.02)%、(94.40±0.05)%。双侧同时扩张组、双侧交替扩张组和跨中线扩张组手术曝光时间分别为(60.47±3.77)s、(65.53±3.63)s和(40.55±2.11)s,跨中线扩张组X射线曝光时间短于双侧交替扩张组和双侧同时扩张组(P<0.01)。三组中仅有跨中线扩张组有1例骨水泥外溢。结论:三种不同球囊扩张方式的椎体后凸成形术生物力学测量结果表明,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水泥的渗漏性能相当,但跨中线扩张组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兔颈部硬脊膜表面及椎板旁神经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测兔颈部硬脊膜表面及椎板旁的神经分布规律,为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只新西兰兔,分为硬脊膜实验组及对照组、椎板旁实验侧及对照侧,分别于实验组(侧)(C6硬脊膜或C5椎板表面)喷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溶液、而对照组(侧)喷涂生理盐水,48h后切取双侧颈上神经节、颈下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及双侧脊神经节,按TMB法进行成色反应,光镜观察HRP标记细胞形态及其分布情况.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了解硬脊膜表面及椎板旁的神经分布规律.结果:硬脊膜实验组双侧C5~C7脊神经节内出现HRP标记细胞,椎板旁实验侧同侧C4~C6脊神经节内出现HRP标记细胞,交感神经节及对照组(侧)脊神经节内未出现标记细胞.结论:颈部硬脊膜表面的神经主要来自双侧脊神经节,相邻节段间有重叠分布;椎板旁的神经主要来自同侧脊神经节,且相邻节段间有重叠.  相似文献   
37.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其外科治疗应遵循减压与稳定的原则,常规手术如全椎板、半椎板、椎间开窗等入路行间盘摘除术,可达到神经根松解与减压之目的,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出现腰椎不稳等并发症较多的缺点,或术后伴有因腰椎不稳、粘连及瘢痕等所致的腰痛或(和)坐骨神经痛[1].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相似文献   
38.
对5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术。术后随访4-10年,9例存在持续腰痛,2例椎向前滑移,6便推板再生,8例骨质增生加剧。认为广泛椎板切除是术后持续腰痛的主要原因,椎板再生可致椎管再度狭窄。  相似文献   
39.
跗骨窦综合征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跗骨窦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由跗骨窦的病变而出现的跗骨窦区肿胀、疼痛,足部小腿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笔者自1998年以来治疗跗骨窦综合征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腰骶神经根节细胞瘤较少见,临床上与椎间盘突出症很相近,鉴别困难,常在术中发现。患者,女,42岁,工人,因腰、右下肢痛15个月入院。起病无明显诱因,首发症状为腰部隐痛,数天后放射至右下肢,为持续性疼痛,咳嗽及腹部用力时,下肢痛不加重,夜间疼痛不明显,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