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围术期产妇不同预吸氧方式的吸氧治疗对预防胎儿宫内缺氧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足月妊娠因羊水Ⅲ度胎儿宫内窘迫而拟行剖宫产手术结束分娩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三组每组20例:1.鼻导管吸氧组(B组); 2.文丘里面罩吸氧组(W组);3.带囊面罩吸氧组(N组)。于胎儿娩出时抽取脐动脉血,同时采取产妇足背动脉血,检测脐血乳酸值、脐血心肌酶、脐血气值以及产妇动脉血气值。结果 与B组比较,W组和N组的乳酸(LAC)含量、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功酶活性(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值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产妇的动脉血血气值以及新生儿脐血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文丘里面罩吸氧和带囊面罩吸氧两组方式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新生儿脐血中乳酸以及心肌酶含量从而改善了胎儿在宫内的缺氧状态,而鼻导管吸氧却不能改善胎儿宫内缺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预吸氧对大鼠缺氧复氧性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应用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在50%和100%预吸氧30 min后缺氧(5%O2,30 min)复氧(100%O2,1或6 h)后大鼠脑皮质内NF-κB、iNOS和Mn-SOD的表达情况,同时用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脑组织损伤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F-κB的表达在100%预吸氧缺氧复氧1 h组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50%预吸氧缺氧复氧1 h组表达显著降低(P<0.01),50%预吸氧缺氧复氧6 h组最低(P<0.01);与缺氧复氧1 h组相比,NF-κB的表达在50%预吸氧缺氧复氧1 h组显著降低(P<0.01);与缺氧复氧6 h组相比,NF-κB的表达在50%预吸氧缺氧复氧6 h组显著降低(P<0.01).100%预吸氧缺氧复氧1 h(P<0.05)和6 h(P<0.01)两组的iNOS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组Mn-SOD的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缺氧复氧1 h组相比,50%预吸氧缺氧复氧1 h组Mn-SOD的活力显著增加(P<0.05).病理表现为:50%预吸氧缺氧复氧组的损伤与缺氧复氧组无明显差别,而100%预吸氧缺氧复氧组病理改变加重.结论 50%预吸氧可能改善缺氧复氧性脑损伤程度,而100%浓度预吸氧可加重缺氧复氧性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切口痛模型大鼠脊髓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的变化及鞘内注射ERK上游激酶MEK的抑制剂U0126对其机械性痛觉阈值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MSO组、U0126组,每组8只,前2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后2组大鼠分别鞘内注射DMSO、U0126 10μL后用生理盐水10μL冲管.注药10min后除假手术组外,后3组大鼠均制备右后足趾部切口痛模型.分别于制作模型前、模型后2、24、48 h应用YLS-3E电子压痛仪测定各组大鼠右足的机械性痛觉阈值.另取SD大鼠24只.分组方法 和处理同上,每组6只.每组分别在模型后2h、24h选择3只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结果模型组、DMSO组大鼠模型后2、24、48 h及U0126组大鼠模型后2、24 h有足机械性痛觉阈值均低于模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O组和模型组之间比较大鼠机械性痛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一时间点DMSO组和模型组比较,U0126组大鼠模型后2、24、48 h右足机械性痛觉阈值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DMSO组模型后2、24 h患侧脊髓背角P-ERK免疫阳性细胞增多;与模型组和DMSO组同一时间比较,U0126组患侧脊髓背角p-ERK阳性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鞘内和硬膜外注射吗啡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鞘内注射吗啡组(IM组)和硬膜外注射吗啡组(EM组),每组100例。均行腰硬联合阻滞,IM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含吗啡0.1 mg的0.5%罗哌卡因12~15 mg;EM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不含吗啡的0.5%罗哌卡因12~15 mg。术毕IM组直接拔出硬膜外导管,EM组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后拔出硬膜外导管,两组均使用曲马多静脉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12,24,48 h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呼吸抑制、嗜睡、尿潴留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IM组与EM组手术后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是2.92±1.80和3.93±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24 h静态评分、手术后12和48 h疼痛评分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呼吸抑制、嗜睡、尿潴留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鞘内与硬膜外吗啡镇痛在安静状态下镇痛效果相似,手术后24 h活动状态时鞘内镇痛效果好于硬膜外镇痛。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是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上叶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残留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形成因素 ,确立避免和减少切缘癌发生的策略和方法。方法 分析1994年至 2 0 0 2年经手术治疗的 60例上叶肺癌 ,在不同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手术适应证与扩大的手术适应证、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所见、不同手术方式、支气管残端不同缝合方法及术中是否行残端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等诸因素 ,对术后支气管残端癌残留形成的影响。结果 在 60例中手术后出现残端癌残留 10例 ,残端癌发生率 16.7% ,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能够在支气管腔内观察到肿瘤的 19例为中心型肺癌 ,其中残端癌残留 7例 ,阳性率高达 3 6.8% ,术前支气管镜检查阴性 41例为周围型 ,其中出现残端残留 3例 ,支气管残端癌发生率在中心型肺癌比周围型高 (P <0 .0 5 ) ;手术中未做残端冷冻病理检查的 5 6例 ,术后残端癌残留阳性 10例 ,其中 6例肺叶切除术后残端阳性者 ,分析其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 ;在肺叶切除术中通过冷冻病理检查发现支气管残端阳性 2例 ,术式改变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结论 严格掌握肺癌手术的适应证并选择合理术式 ,术中支气管残端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应作为肺癌外科的手术常规  相似文献   
16.
大鼠缺氧再灌注脑损伤时核因子-κB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包括神经元)核内的转录调节因子,在免疫、应激反应、炎症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NF-κB的活化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还是损伤作用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拟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技术检测缺氧再灌注后大鼠脑皮质内NF-κB的表达,并通过观察其下游靶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变化以期阐明NF-κB在缺氧再灌注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廖勇  闫天生  杨碧波  崔睿  刘丹丹 《广西医学》2006,28(7):1132-113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3岁,北京郊区农民,主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2年9月28日入院.20年前右上腹被马踢伤,行肝破裂修补术.查体见右上腹肝缘下手术切口瘢痕,长约10 cm.GT示食管胸中段黏膜6 cm充缺,管腔狭窄,病变上方管腔扩张,似髓质型食管癌.FOE见距门齿21 cm及26~31 cm两处病变,上方肿物呈息肉状,下方肿物环行生长,有溃疡、质脆易出血,病理回报为低分化鳞癌.术前诊断食管胸上段癌或多源癌.  相似文献   
18.
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腺切除的可行性及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远期疗效。 方法  1996年 7月至 2 0 0 1年 4月 ,选择 9例胸腺相关疾病患者 ,应用电视辅助胸腔镜 (VATS)行胸腺切除 ,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 结果 胸腺囊肿 2例 ,胸腺瘤 1例 ,恶性胸腺瘤 1例 ,胸腺癌 1例 ,重症肌无力4例。重症肌无力据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 3例 ,Ⅱb型 1例 ,合并胸腺瘤 2例 ,胸腺增生 2例 ,手术总有效率 3/ 4。手术中转开胸 1例 ,手术后随访复发 1例 ,经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术。 结论 VATS治疗部分胸腺疾病可行 ,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与常规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进行讨论。方法 对57例多发性肋骨骨折中6例用软钢丝内固定,6例主要为单侧后外侧骨折,肋骨骨折数3 ̄7根,其中2例胸廓塌陷、变形,但无明显换壁软化。手术在全麻下经后外侧切口进行。结果术后胸壁稳定,有廓塌陷畸形接近矫正,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恶性胸壁塌陷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应行内固定治疗,用软钢丝对部分肋骨骨折进行复位固定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是否可以减轻布比卡因对孕鼠脊神经毒性损伤反应及其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雌性妊娠17日SD大鼠,体质量350~400 g,取鞘内置管成功孕鼠30只,随机分成5组(n=6).对照组(N组),2%和4%布比卡因组(2B组和4B组),2%和4%布比卡因黄芪多糖治疗组(2H组和4H组).N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30 μl,腹腔注入生理盐水;2B组或4B组:鞘内注入2%或4%布比卡因30 μl,腹腔注入生理盐水;2H组或4H组:鞘内注入2%或4%布比卡因30 μl,腹腔注入黄芪多糖(25 mg/kg,生理盐水稀释成2 ml,连续注药4 d).鞘内注药后10 min,20 min,30 min,1 h,2 h,4 h,1 d,2d,3 d和4 d测定甩尾反应潜伏期(TFL),用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表示,并进行下肢运动功能(MF)评分.4d后各组大鼠行断颈处死,分离背根神经节,Western blot分析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各组M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药后10 min, 2B组、4B组、2H组和4H组MPE均达到峰值,2B组和4B组于2 d恢复至基线水平,而2H组和4H组于1 d恢复至基线水平;在鞘内注药1 d,与4B组比较, 2H组和4H组MPE降低(P<0.05).注入布比卡因后,各组MF评分较N组均明显升高(P<0.05);2B组和2H组于注药后4 h恢复正常,而4B和4H组于1 d恢复正常.与N组比较, 2B组, 4B组, 2H组和4H组Caspase-9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2B组比较, 2H组Caspase-9蛋白表达降低(P<0.05).病理学结果:2B组和4B组有部分神经细胞萎缩、空泡化;2H组和4H组神经细胞萎缩、空泡化数量明显少于2B组和4B组.结论 黄芪多糖对孕鼠布比卡因脊神经毒性损伤反应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9蛋白表达,抗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