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范亮亮  胡勇军  崔海勇   《四川医学》2018,39(8):943-946
目的探讨改良"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改良组35例(改良"L"型切口治疗)、对照组35例(传统"L"型切口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影像学指标变化。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改良组患者的的踝关节功能优65.71%、良25.71%、可8.57%,对照组踝关节功能优45.71%、良34.29%、可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改良组和对照组的Bolher角、Gissane角、Peries角和跟骨高度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改良组患者的Bolher角显著的高于对照组,Gissane角、Peries角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优传统L型切口法,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2.
陶钧  盛军  董斌  崔海勇  李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16-2917,I000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15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行X线片及16层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成像,对骨折进行分型,评估骨折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15例胫骨平台骨折中,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全部确诊,X线片漏诊1例.10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入路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来确定,手术证实了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的骨折情况.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定位和正确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进行随访,随访结果采用Lazzcano疗效评价标准。结果:随访7—18个月,优18例,良3例,肩关节功能优良率100%。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Ⅱ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股骨头术治疗。并进行了10~40个月(平均21个月)的随访。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优良(≥80分)67例,占93.1%;尚可(70~79分)4例,占5.5%;差(〈70分)1例,占1.3%。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少卧床并发症,恢复髋关节功能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5.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随访,随访结果采用Kerr百分制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随访12~24个月,术后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Kerr评定优12例,良16例,差3例,极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切开复位能有效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外形、力线。  相似文献   
26.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海勇  李强  董斌 《安徽医学》2009,30(6):650-65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7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治疗。并进行了10~48个月的随访。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判定。本组优良(t〉80分)23例,占85.2%;尚可(70~79分)4例,占14.8%;差(〈70分)0例。随访期间未发现置换关节松动和下沉。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卧床并发症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自制髌骨张力带固定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制一种可折断、两端有孔的克氏针短棒作为张力带内固定材料,并应用于临床治疗髌骨骨折52例。结果:本组52例均痊愈,其中43例获解剖复位,9例功能复位。术后无一例针尾刺痛、钢丝滑脱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髌骨张力带固定棒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并能有效避免髌骨骨折AO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后并发针尾刺痛、钢丝滑脱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并进行了10~3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访.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优良(≥80分)61例,占92.4%;尚可(70~79分)4例,占6.1%;差(<70分=1例,占1.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少卧床并发症,恢复髋关节功能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0.
自2006年9月~2008年4月,笔者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