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目的评价多元凹面换能器聚焦超声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在不同治疗剂量条件下,以该聚焦超声系统定点辅照离体牛肝,测定焦点温升及辅照后凝固性坏死体积,观察比较治疗前后靶区域超声灰度和病理变化。结果辅照后靶点温升可达80℃以上;随治疗剂量增大凝固性坏死长径和直径增大,体积增大;靶区超声灰度明显增强;光镜下见损伤区组织呈凝固性坏死,损伤区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晰。结论该系统能有效地损伤靶点组织,使之发生凝固性坏死;并且辐照区域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诊断探头可实时监控靶点的灰度变化,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介绍猪原位全小肠移植的外科手术技术,此模型原位一期完成肠吻合,可早期灌食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移植全小肠增加了肠粘膜吸收面积,门静脉回流符合生理。手术时间约6.5h,技术并发症导致动物死亡约占40%。排异反应仍是小肠移植术后主要免疫学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不是小肠移植主要的障碍。此模型可适用于小肠移植的技术、免疫及肠功能等研究  相似文献   
23.
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高,晚期治疗手段有限。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包括VEGFR-2拮抗剂、抗HER-2抗体)和免疫治疗药物(如抗CTLA-4抗体、抗PD-1/PD-L1抗体)的问世,晚期胃癌的疗效得到提升。目前研究较多的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相关临床数据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究竟哪些因素影响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s, CPI)免疫治疗的疗效,且如何选择获益人群以及建立预后评价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全身化疗、肠道菌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EB病毒、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7个方面阐述影响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效果的因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4.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6岁.因"腰部侧凸畸形多年、伴腰痛1年"于2010年2月至我科就诊.患者幼年时家长发现左侧腰部包块,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近1年来久坐及久站后出现腰部胀痛不适,不伴双下肢疼痛、麻木、乏力等.无心肺功能障碍及智力发育障碍.检查:腰段脊柱向左侧凸,无明显双肩不平、剃刀背、鸡胸等畸形.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寻找治疗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使用股骨交锁钉加记忆合金抱骨圈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12例.结果手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块复位良好,病人下床活动早,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使用股骨交锁钉加记忆合金抱骨圈是治疗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6.
文题释义: 腰椎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临床上往往通过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以清除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 钛网:是由钛制成的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支撑功能及界面稳定性,在结核导致的骨缺损部位置入后,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椎间隙及生理曲度。钛网中包裹的颗粒骨可通过网孔与置入部位的骨组织进行骨性融合,有助于组织的修复。 背景:常规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对患者的创伤大,且造成的并发症较多,而双钛网支撑植骨联合后方椎弓根内固定重建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尚无临床研究对比这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 目的:对比腰椎结核经前方双钛网支撑植骨联合后方椎弓根内固定和常规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绵阳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40例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以前方双钛网支撑植骨联合后方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以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治疗腰椎结核;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植骨融合较快;③随术后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病变节段的矢状面Cobb角逐渐降低,且试验组红细胞沉降率和病变节段的矢状面Cobb角略低于对照组;④经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有所改善;⑤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⑥提示双钛网支撑植骨联合后方椎弓根内固定重建可有效改善病椎的稳定性,且对于腰椎结核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 ORCID: 0000-0002-1584-1334(尹振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7.
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TX)模型是指将患者新鲜的肿瘤组织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依靠小鼠提供的微环境生长的一种异种肿瘤移植模型。此模型高度保留了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维持了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可代替患者进行临床前试验研究,为临床前药效的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筛选提供了有效的研发基础。本文就PDTX模型在肿瘤研究中的建立、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尹振宇  刘乾  李晓梅 《中国肿瘤》2021,30(9):701-710
摘 要: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国家,长期以来,手术和化疗一直是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疾病中晚期,胃癌的预后一直不能令人满意。随着胃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成功地延长了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继靶向药物抗HER2抗体曲妥珠单抗获得成功后,阻断不同关键途径的新药物相继出现。然而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耐药。全文就各国指南推荐的胃癌靶向治疗药物及耐药机制进行综述,为未来胃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提高病员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2011~2012年本院80岁以上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中,采取手术治疗(A组,n=9例)与保守治疗(B组,n=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分级)及治疗后恢复速度(治疗1个月下床活动人数;治疗3个月下床活动人数;治疗3个月后血沉正常人数;治疗3个月后CRP正常人数)。结果术中及在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手术治疗组的VAS评分、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及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及合理的术式选择情况下,大于80岁的高龄脊柱结核患者仍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能有效的提高病员的生存质量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12月,选择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36.5岁。骨折部位:胸8 1例,胸9 2例,胸10 4例,胸11 8例,胸12 7例,腰1 10例,腰2 4例,腰3 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4.5 d。对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矢状面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变化等指标进行测量并随访。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8例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钉棒断裂、无死亡或神经损伤加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X线片复查示伤椎高度恢复达90%以上,外形正常;CT复查示椎管内有效矢状径恢复满意,椎管前方无明显骨性压迫,伤椎椎体骨愈合良好。术后1、12个月时伤椎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复位、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节段少、脊柱稳定性好、能有效矫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