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手术死亡率较高。许多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新生儿或小婴儿期即出现危重症状,如不及时治疗预后不佳。2002年4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32例10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22年乙脑发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三门峡市1986--2007年报告乙脑病例1673例,死亡124例,年平均发病率4.37/10万,其中1988年发病率最高为19.98/10万,2005年最低为0.17/10万,整体疫情趋势在波动中下降。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高峰为每年7—9月,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农村高于市区,2003年后乙脑发病大年龄组明显上升。结论乙脑的防治在农村地区应采取加强免疫接种、防蚊灭蚊和健康教育宣传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且要加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免疫接种,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977年 3月~ 2 0 0 2年 11月间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胸腺瘤 10 5例 ,其中重症肌无力 2 0例 ,剖胸骨正中切口胸腺瘤切除加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 6 9例 ,右前外侧切口胸腺瘤切除 2 2例 ,左前外侧切口胸腺瘤切除 14例。 结果:10 5例中彻底切除者 10 0例 (95 .2 % ) ,未能彻底切除者 5例 ,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 1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因呼吸衰竭死亡。 19例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随访 ,2例术后 2~ 3年局部复发或肺内转移。结论:胸腺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剖胸骨正中切口 ,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的脂肪组织切除为主要术式 ;胸腺瘤具有潜在恶性 ,除病理分期 期外术后均行放疗 ,局部复发及转移者应采用放疗加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心包进行心脏二尖瓣、三尖瓣瓣膜成型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采用自体心包成型心脏瓣膜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黏液变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4例二尖瓣病变采用了双孔成形技术,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制作成形环,替代人造瓣环或自体心包片修补后叶.2例三尖瓣病变用自体心包片修补三尖瓣前瓣叶以及隔瓣,瓣环再行De vaga环缩.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术后患者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自体心包材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瓣膜成型手术的优势,降低并发症和手术费用,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性,70岁。因进行性咽困难4月余,体理下降10kg,仅能进全流饮食,伴胸骨后不适,于2003年7月29日入院。体格检查: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劲部腋窝示触及肿大的淋巴结。X线胸片示肺气肿、主动脉硬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食管中下段一约9cm长的不规则充盈缺损,管腔狭窄、黏膜破坏,狭窄以上食管扩张,胃及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山东地区慢性丙型肝炎及丙肝肝硬化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型分布,探讨HCV基因型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及感染途径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HCV 5′非编码区(NCR)设计基因芯片,对山东地区慢性HC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128例,丙肝肝硬化42例)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CV基因型,并对其中22份标本进行测序,比较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HCV基因型分布以及不同途径感染的病HCV人基因型分布的差别。结果 168例患者标本可以分型,HCV基因型分别为:1b型106例,2a型48例,1a及3b型均为2例,1b+2a混合型9例,1a+1b混合型1例;对22例患者标本测序,1b型12例,2a型9例,3b型1例,与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肝硬化和慢性肝炎病人的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P>0.05),有输血史者和无输血史者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3,P>0.05)。结论山东地区HCV主要流行株是基因1b型,其次为2a型,同时有少量的1a、3b型以及混合感染,HCV基因型与疾病的进展及感染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17.
安勇 《齐鲁药事》2013,(10):614-615,617
药用辅料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成分,药用辅料质量与成品质量息息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药典收载情况及作者自己工作经验,浅谈药用辅料内控质量标准的制定,为药品制剂企业药用辅料内控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肝硬化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活化NK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与HLA-Cw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炎肝硬化和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期患者各30例及健康对照者4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并通过PCR-SS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的方法进行HLA-Cw的基因分型.结果 肝炎肝硬化组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分别是13.22%±4.61%和45.68%±14.64%,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分别是22.62%±3.70%和65.28%±14.45%,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且肝炎肝硬化组与急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Cw*15在肝炎肝硬化组中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活化NK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0.862,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HLA-Cw位点各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NK细胞功能低下,HLA-Cw*15基因型可能是通过影响NK细胞而导致HBV感染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Kimura法(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中脾血管分离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Kimura法实施的18例胰腺体尾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Kimura手术,手术时间136~220 min,平均170 min,出血量50~450 mL,平均18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1 d,平均9.6 d,术后病理均为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10例患者术中使用5-0的Prolene线缝合脾静脉或脾动脉裂口。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腹腔胰瘘,其中A级胰瘘8例(44.4%),B级胰瘘2例(11.1%),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Kimura法治疗胰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完善的术前准备、娴熟的腔镜下操作技术和配合能力,尤其是掌握脾血管分离和缝合技巧是完成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自我修复能力有限。传统的治疗软骨损伤的方法包括微骨折、钻孔术和骨软骨移植等。因创伤大、临床疗效报道不一、组织修复结果较差、供体来源有限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第3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技术作为对第1、2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的改进,不仅具备和第1、2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一样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与传统方法相比还有手术方法简单、微创、手术失败率低、可修复大面积软骨缺损、组织修复结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和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尽管第3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目前存在些许缺陷,但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