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Ommaya囊置入联合伽玛刀治疗大型囊性脑转移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应用立体定向Ommaya囊置入抽吸结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病例资料,病人平均年龄61.2岁.周边剂量13~20 Gy(平均16.3 Gy),等剂量曲线为45%~60%(平均52.1%).结果 18例囊性转移瘤中,Ommaya囊置入前肿...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颈静脉球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7年10月应用伽玛刀治疗的24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颈静脉球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体积3.8~19.8 cm3,平均8.26 cm3。照射剂量:肿瘤周边剂量12~16 Gy,平均14.7 Gy;覆盖肿瘤的等剂量曲线为45%~50%,平均48.7%。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随访24~252个月,平均96个月。伽玛刀后5、10年的实际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0.9%。影像随访显示伽玛刀后肿瘤基本消失2例(8.3%),肿瘤体积缩小13例(54.2%),肿瘤稳定8例(33.3%),体积增大1例(4.2%);肿瘤总控制率为95.8%(23/24)。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7例(29.2%),无变化15例(54.2%),加重2例(8.3%)。结论 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颈静脉球瘤安全有效,可长期控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3.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upratentorial primitive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是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中的一种类型,为罕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我科近期收治了3例SPNET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1,男性,66岁,因头痛1年、右眼球疼痛2w入院。查体:右侧眼球略突出,触痛明显,余无明显阳性  相似文献   
54.
男性乳腺癌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男性乳腺癌 (malebreastcancerMBC)临床上相对少见 ,但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上升 ,MBC也在增多 ,由于患者重视不够和临床医师认识不足 ,往往延误诊治 ,故现就MBC的诊治现状作一综述。1 男性乳腺癌的发病情况40 0年前Arcaeus首次提出乳腺癌也可发生在男性[1] 。其发病率很低 ,约 1/10万 ,在犹太人中较高 ,约 2 .3/10万[2 ] ,中国较低 ,约 0 .5 /10万 ,男女患者比例多在 1:10 0 ,非洲男女患者比例约 1:70 [3] 。MBC占全部乳腺癌的 1%左右 ,MBC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 0 .16 % [4 ] 。美国每年约有 10 0 0人…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5例椎管内黑色素细胞起源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流行病学、病理类型、影像特征、诊治和预后等进行讨论。结果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31-47,平均38-2岁。椎管内肿瘤单发4例,多发1例;髓外硬膜下4例,髓内1例。短T1、短T2信号为其典型MRI特征。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3例,黑色素细胞瘤2例。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迥然不同。结论早期诊断、显微手术全切除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应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采取适宜的放、化疗措施。  相似文献   
56.
立体定向^32P内放射治疗老年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32P内放射治疗对老年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老年颅咽管瘤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性核素囊内置入内放射治疗。26例中,12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内放疗术,14例行有框架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内放疗术,其中10例结合伽玛刀治疗肿瘤实体部分。结果立体定向穿刺抽出囊液1.5~27ml(平均11.3ml)。11例患者术后当日即出现视力及视野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共有22例获得12个月至6年(平均55个月)的随访。4例死亡。18例中,肿瘤有效控制率为83.3%。10例结合伽玛刀治疗者,9例得到随访,对实体部分的有效控制率为88.9%。结论老年颅咽管瘤患者,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治疗或手术后残留、复发的,可采用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内放疗,对有实性部分者,联合伽玛刀治疗,是治疗老年颅咽管瘤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术中实时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手术病例45例,包括脑病变切除术30例,血肿清除术5例,内镜颅内异物取出术2例,开颅活检术2例,内镜透明隔囊肿开窗术3例,内镜三脑室底造口术3例.所有手术均在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进行.结果 所有病变均在超声辅助下精确定位,并完整切除.神经内镜可在导航下精确进入脑室.本组无症状恶化及死亡者,未发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术中超声导航可确定病灶和脑室的位置,决定皮层的切口,动态了解病灶情况,判断病变的切除程度,避免损伤重要血管.  相似文献   
58.
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超声导航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1908年,Horsley和Clark就将脑立体定向手术用于动物实验。大约40年后,Spiegel把该项技术引入临床。又过了40年(1986年),Robert等首先报道了神经导航技术。神经影像导航技术是将立体定向技术与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结合起来,达到颅内目标的无框架精确定位,并能实时动态跟踪指示靶点。  相似文献   
59.
三维可视化图像引导枢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三维可视化图像引导的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方法:选取8具成人颅-颈椎标本,应用改良四柱式定位框架固定于枕颈,使颅-颈-肩形成统一刚体,保持空间位置恒定,行CT薄层扫描获取枢椎三维定位信息,Aero-tech立体定向手术规划系统三维建模,以枢椎椎弓根和侧块做“图像容积重建”,在重建的骨性“容积块”中调节钉道的轨迹,确保其完全走行在椎弓根“容积块”内,并避开脊髓和椎动脉,形成可视化、个体化的置钉路径,然后在导向弓把持下置入导向钢针,复查CT评价置钉的准确性。结果:共置入16个枢椎椎弓根钢针,15个精确达到预设深度和方向;方向出现偏差者(横突孔突破)1个,失败率为6.25%。结论:目标椎弓根的容积三维重建、置钉路径可视化设计和虚拟演示,操作过程简单、直观而精确。加上导向抓持装置提供的稳定性,可视化图像引导置钉技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手术指征和时限。方法 晚期脊髓损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56例,由受伤至本次手术的时间为0.5~31年,平均3.6年。脊柱骨折部位:颈4~胸1为19例,胸2~胸9为9例,胸11~胸2为28例。瘫痪程度:完全瘫痪46例,不全瘫10例。所有患者均行脊髓前路减压术,脊柱失稳者同时行内固定手术。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完全去除脊髓腹侧压迫,恢复椎管直径。随访20d~6个月(平均30d),53例(有效率94.6%)获得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改善,表现为肢体痉挛减轻、泌汗功能改善、根性疼痛减轻、感觉平面下移、肌力增加、肛周感觉部分恢复以及排尿功能改善。结论 ①脊髓前路减压能准确、彻底地解除脊髓腹侧之压迫,改善晚期脊髓损伤包括全瘫患者同一平面神经根和脊髓长束的功能。脊髓、神经受压时间长短在临床上只具有相对意义,不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②晚期前路减压的手术指征应放宽,凡影像学检查证实脊髓腹侧存在压迫和(或)严重后突畸形者均应彻底减压。③减压时应注意保持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必要时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