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7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376篇
内科学   125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719篇
预防医学   37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37篇
  1篇
中国医学   305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1.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启动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探讨ECPR的干预时机和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行ECPR的29例患者。按患者是否存活出院分为生存组( n=13)及死亡组( n=16),分析两组常规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时间(开始心肺复苏到体外膜肺氧合运转的时间)、ECPR前初始心律、院外及院内心搏骤停的构成比、外院转运病例构成比。按CCPR时间分为≤45 min组、45~60 min组及>60 min组分别比较其出院存活率及持续自主循环恢复(sustained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本院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按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发生地点分为本科室亚组和其他科室亚组,比较其存活率。 结果:29例患者总体生存率44.83%,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平均辅助时长114(33.5,142.5) h,CCPR平均时长60(44.5,80) min。生存组ECMO辅助时间(140.15±44.80)h较死亡组长( P=0.001),生存组CCPR时间明显低于死亡组( P=0.010)。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组生存率更高( P=0.010)。OHCA较IHCA患者病死率高( P=0.020)。外院转运病例病死率高于本院病例( P=0.025)。CCPR时间≤45min、45~60 min、>60 min三组患者出院生存率依次递减( P=0.001),ROSC率依次递减( P=0.001)。本院院内心搏骤停患者,CA发生地点在本科室(急诊医学科)组与其他科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4)。 结论:ECPR出院存活率高于国内外报道的CCPR存活率,ECPR对难治性心搏骤停是有效的。ECPR的预后跟CCPR时间、CA初始心律、CA发生地点明显相关,提高ECPR存活率需加强宣教及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92.
陈晓笑  姚坚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00-1001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对30例经病理和(或)细胞确诊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点滴,第1,8天各静滴1次;顺铂25mgc/m^2,静脉点滴,第1,2,3天各静滴1次,每28d为一个周期,化疗中记录毒副反应。2个周期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全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11例(11/30),总有效率36.67%。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分析非桥接式与桥接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1例AO分型为A、B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9例采用非桥接式外固定架治疗(A组),22例采用桥接式外固定架治疗(B组)。结果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6周时采用非桥接外固定架组患者伸屈功能、前臂旋转功能及DASH评分均明显优于桥接式外固定架组(P<0.01)。结论 2种方法均可有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因非桥接式外固定架避免对腕关节的限制利于患者功能的早期恢复,所以对于A、B型骨折建议使用非桥接式外固定架治疗。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铂类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均经病理学诊断的不能手术的或术后复发转移曾接受过化疗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替吉奥治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治疗,两组同时联合铂类化疗4程。比较分析两组用药后疗效(PR+SD)、毒副作用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无CR病例、PR 8例(20%)、SD 20例(50%)、PD 12例(30%)、(CR+PR/40)8例(20%)、DCR(CR+PR+SD/40)28例(70%),KPS评分提高10分24例(60%),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未因不良反应而停药;对照组:无CR病例、PR 18例(45%)、SD 14例(35%)、PD 8例(20%)、(CR+PR/40)18例(45%),DCR(CR+PR+SD/40)32例(80%),KPS评分提高10分26例(6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3级,有1例因不良反应而停药,两组比较除毒副反应P<0.05(χ2=-2.082,P=0.037),其余均P>0.05(χ2=-0.799,P=0.4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铂类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同时能提高生存质量,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5.
社区医学教育是推行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础和保证。我们自2008年起构建了以上海新华医院为中心的儿童哮喘信息化管理平台和防治网络,以此为基础开展社区医学教育,从而提高了社区医生的哮喘综合诊治和管理水平,为社区医学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出院后延续护理,于出院后6个月采用简明健康调查SF-36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延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了解机关中青年(年龄60岁)干部高血压发病率及与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3月~5月在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机关中青年干部538例,其中男性445例,女性93例。将是否患高血压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脂指标等做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为17.3%。与血压正常组相比,高血压患者男性构成比,BMI、W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及餐后2 h血糖(2h PBG)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合并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胆固醇(TC)血症、高UA血症比例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OR=4.24,95%CI:1.47~6.36)、BMI(OR=5.16,95%CI:1.36~5.76),2h PBG(OR=2.73,95%CI:1.31~5.69)、TC(OR=2.03,95%CI:1.02~7.31)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男性、BMI、TC及2h PBG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根管治疗术后磨牙行高嵌体或者全冠对患牙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接收初次开展根管治疗且仅有一个患牙的磨牙患者共60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30颗患牙),对照组开展全冠修复,观察组开展高嵌体修复,两组治疗后1周与1年分别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牙周组织健康、美观及牙齿保存成功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在牙周组织健康和美观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年,两组在美观和牙齿保存成功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在牙周组织健康方面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根管治疗后对磨牙开展高嵌体修复是有效安全的,能对牙体组织起到保护作用,给牙周组织带来的刺激更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脑梗死患者治疗1年内不同时期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72 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住院48 h内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治疗,观察时间1年。截取住院48 h内,即氟西汀治疗前、脑梗死后1 w、1个月、3个月、1年5个时间点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及MoCA量表检测及一般情况评定,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1年内两组患者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脑卒中后3个月、1年MoCA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 w、1个月MoCA评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脑卒中后3个月,1年治疗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脑卒中后1 w、1个月NIHSS评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氟西汀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1年的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