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体外冲击波在促进骨愈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促进骨折愈合、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22例外伤性骨折愈合延迟、骨不连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冲击治疗,治疗后每4~6周进行X线片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首次冲击波治疗12周后如骨折处无明显骨痂形成,则进行第2次冲击波治疗。冲击波能量为0.4mJ/mm2,每次脉冲总数为1600~2400次。结果:22例下肢外伤性骨折愈合延迟及骨不连经体外冲击波治疗后,骨性骨痂形成的时间为4~12周,20例有明显骨痂形成,其中17例在治疗后3~6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2例胫骨下段骨折冲击波治疗无效。结论: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不连,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效果满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GSS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GSS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经3~21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39.5%和后76.4%恢复到术后的前94.2%和后97.3%,Cobb角由术前平均23.8°恢复为术后平均2.9°。神经功能按ASIA标准评价,51例有1~3级恢复。结论GSS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及固定可靠的优点,在脊柱内固定器械中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小儿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护理体会。方法对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119例5岁以下患儿使用改制双通道深静脉穿刺针在实施小儿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主要对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小儿腔镜手术护理要点进行护理体会总结。结果平均手术时长为(20.0±2.3)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1)d。因术前禁食执行不严推迟手术6例,潜在感冒症状推迟手术3例,其余患儿均顺利实施手术。结论小儿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已经广泛在临床开展但规范精心的手术护理是体现该手术方式优点的有力保障。做好手术前的宣教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探讨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应用一期后路单开门及前路减压、Cage植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一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8.7个月.显示椎间隙高度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骨性融合率100%,融合时间平均4.5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3.5%,优良率82.2%。随访中未发现有Cage移位、下沉、假关节形成、椎间隙高度丢失、椎管再狭窄等问题。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前路减压后以Cage植入椎间隙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并可长期保持椎间隙的高度和颈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96.
单味中药黄芪对胰岛素抵抗并高血压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单味中药黄芪对胰岛素抵抗 (IR)并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用 6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正常组 (1 5只 )和模型组 (4 5只 ) ,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 ,模型组给予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 8周 ,造成胰岛素抵抗并高血压的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空白组 ,中药黄芪组、二甲双胍组进行对照实验 ,分别于治疗的第 3周 ,第 6周测量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李氏敏感指数 (ISI)、血压等指标 ,观察其对胰岛素抵抗并高血压的影响。结果 :(1 )与模型空白组比较 ,中药黄芪能明显降低IR并高血压大鼠的FBG、FINS、收缩压和舒张压 (P均 <0 .0 5或 <0 .0 1 ) ,增加ISI(P <0 .0 1 )。 (2 )与模型空白组比较 ,二甲双胍也能明显降低FBG、FINS、舒张压和收缩压(P均 <0 .0 5 ) ,增加ISI(P <0 .0 5 )。 (3 )中药黄芪降低IR并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程度似较二甲双胍更为明显(P <0 .0 5 )。 (4 )治疗后 ,中药黄芪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与ISI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0 .66和 -0 .71 ,P均 <0 .0 5 ) ;均与FINS和FBG呈显著正相关 (r在DBP时分别为 0 64和 0 .60 ,在SBP时分别为 0 68和 0 .64,P均 <0 .0 5 )。结论 :(1 )中药黄芪可作为中药胰岛素增敏剂 ,此作用与二甲双胍相似。 (2 )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不同术式对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 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GLQI)测定289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术后1年以上的生存质量值。结果289例患者的GLQI指数平均分为114.0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群124.5分,(P〈0.01)。230例胆囊结石患者术后GLQI指数平均分为113.8分,36例胆囊息肉患者术后GLQI指数平均分为117.2分,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术后GLQI指数平均分为110.4分,但三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胆术后患者GLQI指数为117.8分,胆囊切除性手术患者术后GLQI指数为109.6分,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GLQI指数为109.6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GLQI指数为109.6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保胆手术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胆囊切除性手术患者,切除胆囊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8.
目的:斑马鱼的发育周期短和胚胎透明等特点使其已经迅速成为研究脊椎动物器官发育和人类疾病的模式生物之一。为研究斑马鱼的胰岛β细胞的发育,构建了胰岛素生殖系转基因斑马鱼系。方法:构建了斑马鱼胰岛素(insulin,INS)启动予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组成的表达载体,命名为INS:eGFP。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INS:eGFP注射到斑马鱼1-细胞期内的细胞质中,荧光筛选获得生殖系胰岛素转基因斑马鱼,并稳定表达传代。结果:建立生殖系胰岛素转基因斑马鱼,活体动态研究胰岛β细胞发育,原位杂交证实eGFP对胰岛β细胞可靠的示踪性。结论:通过胰岛素转基因斑马鱼的构建,可以直观判断胰岛的发育情况,为研究胰岛的损伤和修复提供了一个简便和直观的新型工具。  相似文献   
99.
孔德明  杨容  谢文义  杨俊刚 《医药世界》2010,(9):1039-1040,1042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心理健康量表SCL-90、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应付方式问卷对75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SCL-90测试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显得较为突出,751名大学生各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等严重程度(≥2分)者有183人,占24.37%,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常模。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与SCI-90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与SC1-90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者在应激状态下常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常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结论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性,应加强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训练,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53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系统、完善的急救与护理;选取36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与护理。结果:研究组治愈出院50例,占94.34%;死亡2例,占3.77%;自动出院1例,占1.89%;无因护理不当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治愈出院26例;占72.22%;死亡8例,占22.22%;自动出院2例,占5.56%;其中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完善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