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正>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性瘤临床并不少见,由于其症状较严重,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大为下降。故应尽快明确原发病灶,力求给予最佳治疗方案,以提高其生存质量。我院白1993~1997年共收治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36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8例,女8例,年龄27~78岁,平均57.7岁。所有患者均因骨痛或肢体活动受限就诊,骨痛初为间隙性,后渐加重,转为持续痛。后经辅助检查,发现骨转移癌而入院。经进一步检查后,明确为原发灶24例,占66.7%,分别为肺癌17  相似文献   
82.
浅析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文章试从医患关系紧张的微观和宏观层面剖析其根源,并从宏观层面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3.
经内镜治疗1198例食管狭窄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几种内镜治疗方法对食管良恶性狭窄的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0年1198例食管狭窄的内镜治疗资料。结果:沙氏扩张术540例,治后吞咽功能改善率在良恶性组分别为90%、51%;微波及射频共480例,前者81%,后者87%;内镜下瘤内注射高聚生并全身化疗74例,吞咽功能改善率86%;金属支架置入术104例,其改善率100%。并发症:食管穿孔7例,大出血2例,死于并发症的4例。结论:沙氏探条扩张主要适用于良性狭窄,微波、射频、瘤内注药及金属支架主要适用于恶性狭窄。  相似文献   
84.
吗啡控缓释片及芬太尼贴剂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吗啡类控缓释片与芬太尼贴剂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吗啡类控缓释片和采用芬太尼贴剂治疗中重度疼痛327例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资料.结果:应用吗啡类控缓释片281例中,完全缓解161例 (57.3%),明显缓解70例(24.9%),中度缓解12例(4.3%),轻度缓解19例(6.8%),总缓解率93.3%;采用芬太尼贴剂治疗46例中,完全缓解24例(52.2%),明显缓解11例(23.9%),中度缓解7例(15.2%),轻度缓解2例(4.3%),总缓解率95.6%;应用吗啡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昏睡)42例(14.9%),恶心/呕吐87例(30.9%) ,便秘55例(19.6%),排尿困难29例(10.3%),中断治疗7例(严重恶心、呕吐6例,昏睡1例),完全无不良反应70例(24.9%).采用芬太尼贴剂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6例(15.1%),恶心呕吐12例(26.0%),便秘3例(7.1%),排尿困难4例(8.7%),皮肤过敏3例(6.5%)无中断治疗,完全无不良反应14例(30.4%).两种治疗对病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吗啡控缓释片及芬太尼贴剂,是目前在临床上用以控制中重度癌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5.
患者男,63岁.因全身多处皮下结节1年、双下肢无力伴腰部及双膝疼痛半年,于2008年5月28日入院.体检:双下肢轻度浮肿,右下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3级,未见病理性神经反射;全身多处皮下结节,固定,大小约1 cm×1 cm,无压痛、皮下无出血及水肿;左颈部皮下触及一个1 cm×1 cm大小的肿物,游离,无压痛.右侧腹股沟触及1.5 cm×1.5 cm大小的淋巴结一枚.血常规正常.B超示脾大、脂肪肝,腹腔未探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86.
泪小管放线菌病患者临床罕见,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7.
<正>患者男性,70岁。40多年前发现右舌腹部一针尖大肿物,表面发白,无疼痛感,肿物生长缓慢,患者未经任何治疗。20多天前肿物变大,生长加快,来我院就诊。查体:右舌腹见一2.5cm×2cm×2cm大小外生型肿物,质地韧,活动度好,界限清楚,有蒂;舌活动度好,无麻木感,牙及咬合未见明显异常,口内黏膜正常。局麻下行右舌腹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88.
安徽省当涂县乌溪镇、黄池镇原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先后在90年代初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90~1997年未发现新感染病人。1998年夏季,乌溪镇发现了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简称急感),与其相邻的黄池镇也出现了急感疑似病例。为此,我们对本次发病情况及该地区螺情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毗邻地区血防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作一分析。1基本情况 1998年9月2日,乌溪镇街道有2人到外埠就医时,被确诊为急性血吸虫感染。县血防部门于3日上午组织专业人员到该镇查病。镇卫生院已成批收治发热病人。至9月14日,采用间接…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样乳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121例BLBC, 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雄激素受体(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钙黏蛋白(P-cadherin)的表达,观察和分析BLBC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21例BLBC 中,76例病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75例肿瘤直径大于2 cm.肿瘤生长边界呈推挤样,瘤细胞异型性显著(WHOⅢ级86.78%),坏死及间质淋巴细胞反应多见,淋巴结转移率52.89%.AR、ER、PR、HER2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71.07%、73.55%、76.03%和76.86%,而81.81%(99/121)病人P-cadherin阳性表达.结论 BLBC是一种不同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癌亚型,其特征性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BLBC病人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背景输注瑞芬太尼对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困难气道病人21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11例和对照组(C组)10例。两组气管插管操作前15 min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1%丁卡因5 ml作鼻腔至气管的表面麻醉,R组同时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μg/ (kg·min)。记录给药、插管过程中的HR、MAP、SpO_2、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FOB插管评分。结果:插管过程中SpO_2无显著变化。与C组相比较:R组导管插入时及插管后1 min MAP较低;FOB暴露声门时、导管插入时及插管后1 min HR较低;OAA/S评分、FOB插管评分下降。结论:背景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可减轻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病人的插管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