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科从 1990~ 2 0 0 0年在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发生椎间盘炎 7例 ,其中 2例采用腰大肌瓣填塞治疗 ,收到满意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 ,同为L4~ 5椎间盘突出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 3~ 5d ,出现剧烈腰痛 ,经X线、CT及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炎。1.2 手术方法右侧卧位 ,采用左侧经腹膜外的前方切口 ,钝性剥离腹膜 ,显露腰大肌内缘 ,椎体的外缘及大血管 ,将输尿管随同腹膜及腹主动脉推向中线小心保护 ,然后确定腰椎的序列。炎症的椎间盘 ,纤维环颜色稍发黄 ,用 12号针头穿刺椎间盘可抽出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替奈替普酶(tenecteplase),TNK变异型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NK-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NK-TP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实验性视网膜下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只成年有色兔,排除内外眼病.经玻璃体腔于视网膜下注射0.2 mL自体血,制造视网膜下出血的实验模型.每只兔任意1眼为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入500 μg/mL TNK-TPA 0.1 mL;另1只眼为对照眼,玻璃体腔注入0.1 mL生理盐水.通过裂隙灯、双目检眼镜、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y,ERG)等检查,观察药物注入3 d、10 d、1个月后视网膜下出血的吸收情况和注药前后视网膜功能有无变化.结果 注药3 d后,实验组20眼中,视网膜下出血明显吸收4眼,部分吸收5眼;而对照组20眼中只有2眼视网膜下出血部分吸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10 d和1个月后,实验组20眼中,视网膜下出血明显吸收8和10眼,部分吸收12和10眼,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G检查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TNK-TPA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临床上老年病人越来越多,而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尤为常见,大约占老年患者全身骨折的1/3。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10cking proximal humemsplate,LPHP)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并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间盘镜(MED)手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有效微创治疗方式,通常的MED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卧位手术,有个别甚至采用全麻。我科改为局麻下侧卧位MED手术治疗226例效果良好。本文报告局麻下侧卧位MED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烧伤早期不同营养途径对肠道的复苏效应。方法  30 %TBSAⅢ度烧伤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 (C)组、烧伤灌喂 (EF)组及早期静脉营养 (EPN)组 ,伤后 6、1 2、2 4、48、72h观察肠道传输性、肠粘膜血流量、肠粘膜能荷变化。结果 (1 )伤后肠道传输性明显减低 (P <0 0 50 0 1 ) ,EPN组传输性明显低于EF组 (P <0 0 5) ;(2 )伤后肠粘膜血流量显著下降 (P <0 0 1 ) ,EF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EPN组 (P <0 0 50 0 1 ) ;(3)烧伤后肠粘膜能荷明显降低 (P <0 0 5) ,EPN组明显低于EF组 (P <0 0 1 ) ;(4)肠道传输性下降和肠道粘膜血流量下降显著正相关 (r =0 88,P <0 0 1 )。结论 烧伤早期肠道营养对肠道的复苏较静脉营养优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生物人工材料(biological artificial material,BAM)人工骨修复下肢负重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采用BAM人工骨进行手术植入修复骨缺损的32例下肢负重骨骨缺损患者,年龄21 ~ 77岁,平均32.5岁.骨缺损体积为1.0 cm×2.0 cm×2.5 cm~3.0 cm×3.5 cm ×5.0 cm,平均15.4 cm3.骨缺损病因主要为粉碎性骨折、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慢性骨髓炎等.术后即刻及术后1,2,3,5,7,9,12,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改变情况、骨缺损修复及患肢负重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9 ~18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局部或全身移植物排斥反应.随访X线片示术后3个月BAM人工骨植入区与骨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有新生骨形成;术后6个月BAM人工骨植入区明显有新骨长入,人工骨材料与骨组织融为一体,骨缺损已基本修复.术后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2.5 ~4个月,平均3.2个月. 结论 BAM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作用,其内结构可以保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可用于下肢负重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IS-ISS评分法在维和医疗救援外伤病员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维和医疗救援的诊疗水平及判断预后。方法按ISS评分法对26例联黎中国二级医院收治的外伤病员进行评分,依据评分结果结合临床确定重伤员并加强诊治和护理。结果 ISS评分5~24分,平均15.6分,其中ISS≥20分定为危重伤员2例,10分≤ISS<20分定为重伤患者9例,<10分定为轻伤员15例。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或病情稳定后空运后送至上级医院。结论 AIS-ISS评分法在创伤伤员的救治中有临床指导意义并可判断预后,但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否有效。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联合应用诱导产生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动物模型24只。随机分为D组(背景期给药组)12只、E组(增殖前期给药组)8只、F组(增殖期给药组)4只,玻璃体注射EPA,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CD105免疫组织化学光镜观察眼底病变及阳性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并与前期建立的PDR动物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FFA结果显示,E组给药后2周内效果最佳,而D组给药后8周内均有效,随时间延长药效不断增强;E组给药后6周时效果差于D组给药后2、4、8周时;与未用药组相比,在相同的病程时均未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F组给药后仍可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并且DR也没有明显减轻。CD 1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相同的病程内,D组和 E组未观察到 CD 105阳性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但 F组仍观察到 CD 105阳性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EPA可以在 DR背景期和增殖前期封闭VEGF受体 flk-1,阻断DR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单纯性骨囊肿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骨病,早期刮除植骨术因创伤大、复发率高,已逐渐被摒弃。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经皮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单纯性骨囊肿渐被接受,疗效显著^[1]。我院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经皮穿刺抽吸加固化治疗青少年单纯性骨囊肿,方法简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锁定钢板是一种较新型的内固定装置,它采用了锁定螺钉孔的设计,使钢板与螺钉之间存在着成角稳定性,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模式,对一些复杂骨折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8例,通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