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气性坏疽足梭状芽孢杆菌等厌氧菌引起的特殊感染,临床上罕见,极易漏诊,失去早期治疗机会.该病病程发展非常迅速,短时间内出现中毒性休克,常致残致死,死亡率达20%~40%[1-2].  相似文献   
72.
中华鳖MHC Iα2链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中华鳖MHC的结构与功能和寻找该种群的分子标记,对中华鳖MHCclasIα2基因中由两个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的区域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人和动物的MHCIaα2链中两个半胱氨酸侧翼的保守序列设计了混合型引物,采用PCR法从中华鳖基因组DNA中克隆了MHCIα2链(TrsiBX1)。结果:经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TrsiBX1存在抗原多肽结合位点(T143、K146、W147、Y159)以及β2微球蛋白结合位点(Q115、A117、D119、G120、D122),并与人和动物的MHCIaα2存在411%~639%同源性。结论:TrsiBX1属MHCclassIa类基因,可作为中华鳖种群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3.
1病例报告 患者,男, 52岁,体质量 85kg,因反复发作腰部疼痛5年加重伴下肢痛3月,入院后经CT检查,提示L4-5,L5~S1椎间盘髓核脱出,行L4-5,L5~S1髓核摘除。 硬膜外麻醉T12~L1间隙直入法穿刺,向下置管3.5cm通畅,回吸无脑脊液返流,从导管内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5mL,5min后测平面在T10以下,双脚能动,无脊麻现象后,追加 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 +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8mL,再测平面出现胸颈上肢麻木,继之口唇、枕部麻痹,双上肢无力上举,患者烦躁胸闷,…  相似文献   
74.
几种常见肿瘤标志物在胃肠道等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临床意义的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常见肿瘤标志物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含量以及用于协助诊断、评估预后和疗效观察的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建立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聚合酶链反应法,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HBV-cccDNA核苷酸序列特点设计PCR引物,应用PCR的方法检测急性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拉米夫定治疗等病患者的血清、外周血细胞及肝组织cccDNA.结果 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拉米夫定治疗等病患者血清的HBV ccc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5.6%、50.0%、21.2%;前两者外周血细胞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0.7%、19.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含肝硬化)、拉米夫定治疗等病患者肝组织的HBV-ccc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1.1%、32.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可用于HBV-ccc DNA的检测,评价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76.
病理资料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几十年来病理资料的管理,总结病理资料管理中的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探索出许多合理化、科学性的管理方法,为病理资料档案长期、有效、安全的保存寻求到管理的依据,提出要完整管理好病理资料,必须做到计算机管理与实物管理紧密结合,使病理资料可长期保存,为临床及医教、研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7.
刚杨昆莉报道103例资料来源于1997年1月~6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神经症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Ⅱ)神经症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4例,女性69例,年龄18~64岁、平均(478±106)岁;大专以上文化15...  相似文献   
78.
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其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为0.26%。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ACL重建术。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均取自同侧,其中25例应用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进行重建;5例单纯应用半腱肌腱。将肌腱反复折叠为长约8.5cm的4~5股,在距两端2.5cm处分别用丝线编织捆绑缝合,用直径为7~8mm,长20~25mm的SoftSilk型挤压螺钉于屈膝20°~40°位固定,等长重建ACL。合并损伤于先期或同期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30个月,平均15.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4周膝关节均达正常活动范围。X线片显示24例内固定物位置良好,5例股骨侧和1例胫骨侧位置明显偏前。12例胫骨隧道和8例股骨隧道轻度扩大,无骨隧道明显扩大的病例。26例术后Lachman试验≤Ⅰ度,27例轴移试验阴性或Ⅰ度,Lysholm评分平均为87.5分,较术前平均54.5分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egner运动评级平均为5.2级,较术前平均2.8级有所增高。结论关节镜下挤压螺钉固定自体多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ACL是治疗急、慢性ACL损伤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背景:已知磷脂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1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信号途径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的功能,有关P13K/Akt信号途径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也引起关注,但缺乏对P13K/Akt信号途径在人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的研究.目的:观察Akt、Bad信号分子在人膝骨性关节炎中的变化情况.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1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实验组)与10例正常人膝关节软骨(对照组)Akt及Bad的分布和表达.结果与结论:①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厚度变薄,浅层破溃;中层和深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分布不均.②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深层软骨组织中Akt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关节软骨组织(P<0.01);Bad在骨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关节软骨组织内均有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软骨细胞内P13K/Akt信号途径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3K/Akt途径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关节软骨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Bad并没有参与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的生命活动,P13K/Akt途径调节另有其他底物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