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61.
目的研究新西兰兔股四头肌经重物外力损伤后,在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按摩对炎症因子IL-6、PGE2、CRP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超生影像学和组织学的改变,探讨按摩促进肌肉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重(2.0±0.5)kg,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n=4)、按摩前对照组(B组,n=4)、自然恢复组(C组,n=16)和按摩组(D组,n=16)。A组实验动物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B、C、D组实验动物用自制打击器制备兔右后肢股四头肌损伤模型。D组于造模后第5天开始按摩〔5〕,C组不予按摩。C、D组于伤后7、11、15及19 d各取4只实验动物取股四头肌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以上各组血清中IL-6、PGE2、CRP的含量,同时测量血液流变学的变化;HE染色及微泡超声影像技术检测观察制模后7、15 d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按摩干预后,按摩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PGE2、IL-6、CRP含量下降显著(P<0.01),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P<0.01)。超声微泡造影显示,D组较C组损伤部位较轻,血供较丰富,坏死区明显减轻,且血管恢复较快。结论按摩能通过调节IL-6、PGE2、CRP炎症因子含量,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状态,促进血管生成,从而修复受损肌组织。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新西兰兔股四头肌经重物外力损伤后,在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按摩对肌肉组织的病理修复、超声影像学观察以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影响,探讨按摩促进肌肉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32 只,体质量(2.0±0.5) kg,按随机抽样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 组,n=4)和模型组,模型组分为按摩前对照组(B组,n=4)、自然恢复组(C 组,n=12)和按摩组(D组,n=12)。A 组实验动物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B、C、D组实验动物用自制打击器制备兔右后肢股四头肌损伤模型。C 组不予按摩,D 组于制模后第 5天开始按摩。C、D 组于伤后第7、14天及第21天各取4只实验动物股四头肌样本,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bFGF蛋白表达,HE 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微泡超声影像技术检测制模后第7、14天的组织坏死情况。结果:按摩干预后,C组和D组比较,第7天bFGF表达量D组>C组(P=0.016),而在制模后第14、21天bFGF表达量C组均﹥D组(P=0.000,P=0.020)。超声微泡造影及HE染色显示,D组与C组比较,损伤部位较轻,血供较丰富,坏死区明显减轻且血管恢复较快。结论:按摩可有效防止肌细胞的萎缩、退变及坏死,为损伤区域提供丰富血供,促进血管生成,其利于损伤修复及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可能与bFGF有关。  相似文献   
63.
产后肥胖是一种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针灸治疗本病具有高效、经济安全、操作简便、毒副作用小、反弹率低等优势。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产后肥胖的临床研究,对其病因病机、辩证分型、取穴规律及治疗方法做一简要总结,以期为针灸治疗本病的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研究艾灸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体内性激素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前列腺炎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5例,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内睾酮、雌二醇、PSA表达水平。结果:艾灸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IPSS及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患者体内睾酮、雌二醇、睾酮/雌二醇明显升高(P0.01或P0.05),PSA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艾灸可以明显减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睾酮、雌二醇及睾酮水平,同时降低其PSA水平。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电针对衰老小鼠体力及肝脏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Atg5、Atg7、Atg1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探索其通过激活AMPK/mTOR/ULK1通路延缓衰老的机制.方法:将30周龄雄性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帕...  相似文献   
66.
王汉中  唐成林 《吉林医学》2007,28(17):1837-1838
目的:探讨软组织松解胫前和胫后肌腱外移两种肌力平衡术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3年6月~2006年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了先天性马蹄内翻足52例(67足),胫前肌腱外移术27足,胫后肌腱外移术40足。结果:随访27月~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胫前肌腱外移术优良率为59.2%(16/27),其中有2足恢复差,均为IV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胫后肌腱外移术优良率90.0%(36/40)。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差异(χ02.05,1=8.77,P(0.005)。结论:胫后肌腱前外移术明显优于胫前肌腱外移术。  相似文献   
67.
自2004年2月以来,作者在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过程中,为防止术后向后脱位,增加股骨头复位后的稳定性,开展了后方关节囊的修补,经13例观察,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1],因感染β属冠状病毒中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 2,SARS-CoV-2)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肺炎[2]。以发热、干咳、乏力,伴肌痛、腹泻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  相似文献   
69.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属于神经皮肤性疾病,老年人多发,因潜伏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再度激活引起,临床表现可见水疱疹和神经性疼痛;经治疗后皮肤疱疹愈合,老年人则易遗留神经痛,这种疼痛持续甚至可达数年之久,极大影响日常生活[1]。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肠道菌群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羟色氨酸(5-hydroxytryptophan,5-HTP)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7只。经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选取“腰阳关”及双侧“天枢”“足三里”“大肠俞”穴电针干预,每次30 min,1次/d,连续21 d。氟西汀组、针药结合组用0.2%氟西汀按10 mg/kg灌胃治疗,1次/d,连续21 d。蔗糖偏好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分析大鼠行为学变化,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ELISA法检测海马、结肠和血清中5-HT、结肠和血清中5-HTP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PT糖水消耗量和OFT总距离减少,FST不动时间增加,海马中5-HT以及结肠组织和血清中5-HT、5-HTP含量减少(P<0.01),肠道有益菌群种类和相对丰度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大鼠的SPT糖水消耗量增加,OFT总距离增加,FST不动时间减少,海马中5-HT及血清中5-HT和5-HTP含量增加(P<0.01,P<0.05),肠道有益菌群种类和相对丰度增加;与氟西汀组比较,针药结合组FST不动时间减少,大鼠海马、血清组织中5-HT含量增加(P<0.05),有益菌群升高趋势更明显,有害菌群降低趋势更明显。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肠道有益菌群的种类和相对丰度,上调脑-肠轴5-HT、5-HTP等相关分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