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过伸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保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54例胸腰椎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61例和过伸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56例为手术组,保守治疗37例为保守治疗组。多时间点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测量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计算并发症发病率。结果术后3 d手术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PKP组和联合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保守治疗组VAS评分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3个月随访时3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1)。与保守治疗组比较,PKP组和联合组术后3 d和3个月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和联合组在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1)。与术前对比,保守治疗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保守治疗组相比较,手术组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和联合组间D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PKP组和联合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小,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小,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保守治疗组比较,术后手术组在纠正Cobb角、恢复椎体高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三种方法均可减轻疼痛,矫正Cobb角并恢复椎体高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两手术组短期随访效果接近,较保守治疗组存在一定优势;保守治疗时需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Surgical treatment is commonly used for decompressing the spinal cord in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but the optimum anterior cervical reconstructive method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探讨不同时期硬膜外地塞米松治疗对大鼠后足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确定炎症和压迫因素的不同作用。方法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置于L5神经根下,建立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然后硬膜外置管,采用早期预防性给药及晚期治疗性给药方法,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结果早期预防性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完全抑制了大鼠2周内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降低,而3周时机械刺激阈值降到最低时治疗性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对疼痛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椎间盘突出早期阶段,炎性反应是诱致疼痛的主要因素,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疼痛的产生;当椎间盘突出到达一定阶段,压迫因素成为致痛的主因时,硬膜外再给予地塞米松对已经产生的痛阈降低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信息动态     
患者女,64岁.因胸腰椎术后尿频、尿急、尿失禁3个月于2014年2月5日入院.患者因“胸腰椎管狭窄症”在外院行“T12/L1与L5/S1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会阴部麻木和排尿困难,予以留置导尿管,定时开放.患者出院回家后自行予以长期(19个月)留置开放尿管,拔除导尿管后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3个月,在外院诊断为“膀胱挛缩”,建议长期留置导尿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通螺钉简单改制成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改制的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25例,其中延迟愈合17例,骨不连接、假关节形成8例。将普通的皮质骨螺钉去掉部分螺纹后,使之变成具有加压作用的螺钉,通过简单的手术器械将其拧入复位后的舟骨内,对舟骨断端加压固定。结果19例获得随访,时间1~6年(平均3年),14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个月,腕关节活动范围在106°~128°之间;3例未愈合,2例舟骨近端塌陷变形。结论改制加压螺钉治疗腕舟骨骨折具有对骨折端有加压作用、固定稳固、可经关节面置入、对关节干扰小、材料易取及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我们自2002年3月~2005年9月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架方法急诊治疗肱骨干中远端C型骨折23例,取得满意效果。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23患,男15例,女8例;年龄17~68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0例,摔伤3例。X线片证实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根据AO/ASIF分型:C1型14例,C2型5例, C3型4例。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3例(Gustilo分类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的SCI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3~61岁,平均(38.56±10.77)岁;随访3~24个月,平均(18.44±10.06)个月,损伤程度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分级。所有患者均纵行切开硬膜显露脊髓,探查确定脊髓浅表软化区或瘢痕区,纵切,清创,髓内减压。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采用ASIA评分、Barthel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SCI患者的ASI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thel指数术后评分(45.00±29.72)分较术前(30.31±24.25)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术后评分(79.69±16.42)分较术前(61.13±14.21)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I患者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早期介入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重建排尿功能的影响,寻求最佳的针刺治疗时机。方法:将5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拔管前组(25例)和拔管后组(28例)。拔管前组于拔管前一周选取腹背部腧穴,如关元、中极、八髎、L1~L5夹脊穴等,以及肢体远端腧穴足三里、三阴交;拔管后依照简易水柱法行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确定膀胱类型,予以不同针刺手法,条件允许开始间歇导尿术;拔管后组于拔除尿管后进行针刺干预,其取穴及操作同拔管前组的拔管后操作。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mL用时以及生活质量评估(QOL)五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拔管前组治疗后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mL用时均少于拔管后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脊髓损伤节段患者治疗后排尿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介入针刺治疗(拔管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立平衡性膀胱有明显促进作用,疗效优于拔管后针刺介入,但不同损伤节段对于平衡膀胱建立的影响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Bi-OsteticTM人工骨粒为羟基磷灰石(HAP)与磷酸钙(TCP)混合人工骨材料,观察Bi-OsteticTM人工骨粒修复四肢骨缺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4年1月~2004年4月对12例12处骨缺损进行修复,年龄20~59岁,平均39岁.骨缺损范围为0.4cm×1cm~1cm×5cm.缺损的部位累及股骨、胫骨、肱骨、掌骨、锁骨.手术显露骨缺损部位后,修整骨断端,重新更换内固定物后,植入Bi-OsteticTM人工骨粒.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4~7个月,平均为5个月.全部患者未见任何不良的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Bi-OsteticTM人工骨粒与受区骨愈合良好,12例术后测定血钙、磷值无明显升高.结论 Bi-OsteticTM人工骨粒适用于四肢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