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者女,13岁,主因周期性下腹痛半年就诊.患者12岁月经初潮,经期下腹痛.查体:腹软,无压痛.肛查:女性外阴,可见一处女膜孔.子宫稍大,较硬,压痛明显.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见一个子宫体回声,前位,增大,可测及2个宫腔回声,左侧宫腔与宫颈相通,右侧宫腔与宫颈不相通,右侧宫腔内可见潴留的经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椎体复位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损伤ASIA分级A级、 B级占比低于对照组,E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椎体复位率,减轻患者脊髓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晚期可引起僵硬、固定的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能平视,站、坐、平躺等日常活动明显受限^[1]。现对我院1998年7月-2004年12月收治的78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自然史进行分析,探讨手术矫形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CRF)贫血患者骨髓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23例CRF贫血患者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100 U/kg,每周3次,并进行常规血液透析,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血常规,观察骨髓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和血小板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P<0.01);骨髓造血微环境恢复,三系各阶段血细胞超微结构恢复正常.结论 EPO是治疗CRF贫血的决定性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45.
脊柱相关疾病又称为脊柱源性疾病,是指脊柱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或损伤,导致脊柱失稳或关节紊乱,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血管或神经功能障碍,最终使所支配脏器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涉及循环、呼吸、消化等多个系统[1]. 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思想起源于《正体类要》、《跌损妙方》,后纳《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博采众长,兼修并蓄[2].其...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棘突间移植物-Wallis对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接受Wallis移植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症状改善程度采用Odom评估法,优7例,良10例,可1例,差4例,优良率77.3%.随访期间未发生症状加重﹑移植物松脱及术后翻修.结论:应用棘突间移植物技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保留了腰椎后柱结构稳定性,恢复了腰椎后柱高度.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孟宪杰教授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3例,按照孟宪杰教授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并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为90.20%,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椎间盘丸联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PTED组37例和PTED+椎间盘丸组45例。2组术前术后基础治疗相同,PTED+椎间盘丸组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椎间盘丸,服用6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术后2年下腰痛JOA评分(29分法)情况,术后2年运用Mac 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PTED组33例和PTED+椎间盘丸组40例获得随访,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1 d和术后1年,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年,PTED+椎间盘丸组JOA评分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PTED组(P均<0.05)。结论椎间盘丸联合PT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远期疗效可观。  相似文献   
49.
患者12岁,因经期腹痛半年逐渐加重于2010年12月13日入院.患者11岁时月经初潮,周期规律,经期5~6d、周期30 d,半年前出现经期腹痛,渐加重,多家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而转入本院,末次月经为2010年11月25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腹软,无压痛.直肠-腹部诊:外阴发育好,单个阴道口,子宫后位,略大于正常,宫底横宽,有明显压痛,双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B超检查示:子宫后位,大小约5.0cm×5.7 cm×3.1 cm,宫壁回声均匀,外形平滑;内膜厚约0.9 cm,规则欠匀质;宫腔右侧可见另一腔回声,宽约1.0 cm,内为暗区,暗区内见片状强回声(积血),该腔与左侧宫腔不相通;宫颈长约3.7 cm;双肾、输尿管无异常.余辅助检查均无异常.初步诊断为Robeft子宫.入院后常规术前准备,于12月17日在静脉麻醉、超声监测(充盈膀胱)下,行宫腔镜不对称中隔切除术,于发育良好的宫颈进入宫腔,宫腔呈单角,仅见左侧输卵管开口;超声监测示膨宫后宫腔呈单角,膨宫液自左侧输卵管进入腹腔,与右侧盲腔不相通,此盲腔与宫颈管也不相通,两腔中间的不对称隔厚约2 cm.超声指引下自左至右向盲腔切除此隔,切除数刀后见有“巧克力样”液体流出,以膨宫液反复冲洗至清亮后,将电切刀沿液体流出口进入右侧盲腔,再自右向左切除中隔使宫腔成不全中隔状,但中隔较既往所见其他患者的不全中隔宽,见图l.此后的切除同不全中隔切除术.术后辅以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术后1个月和2个月再次复查宫腔镜,可见子宫内膜尚未完全修复,还在继续随访中.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前路松解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12例难复性寰枢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16-48岁。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齿状突不连2例,横韧带松弛症2例,寰枕畸形1例。前路C1/C2松解,清除寰枢椎前方挛缩瘢痕组织或骨连接,后路PCF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融合术。结果:术后11例获得复位,行寰枢椎复位固定术;1例行枕颈融合术。术后随访正常。结论:前路松解PCF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骨折脱位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