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肿瘤侵袭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极其复杂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肿瘤细胞与基底膜表面的整合素受体及非整合素受体相结合,肿瘤细胞相互之间、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发生脱离;(2)肿瘤细胞破坏由细胞间基质(interstitial matrix)和基底  相似文献   
82.
肾细胞癌起源于近曲小管上皮,以透明细胞癌为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的活化导致肿瘤血管生成增加,在肾癌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多种针对VEGF和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患者,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如舒尼替尼、  相似文献   
83.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能刺激幼稚T细胞分化、增殖 ,诱导免疫反应。基于DC的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有不少进展 ,本文就DC在前列腺癌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改良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88例疗效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是公认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复杂、时间长、出血多、并发症多,临床上开展困难.我们对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进行了多处改良,获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总结我们应用改良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进行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治疗的18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8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手术时,中位手术时间为300(120~525)min,全组输血率为39.9%,无手术死亡,发生早期并发症39例(20.7%).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1(2~97)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4.9%和71.5%.肿瘤局限于膀胱者5年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5%和82.8%,肿瘤浸润膀胱外者分别为19.0%和34.3%,淋巴结阴性者分别为82.2%和79.1%,淋巴结阳性者分别为25.2%和11.4%.结论:改良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确切、安全;但对肿瘤浸润至膀胱外或有淋巴结转移者,单纯全膀胱切除疗效有限.  相似文献   
85.
张志凌  韩辉  刘卓炜  周芳坚 《癌症》2009,28(5):559-560
膀胱肾源性腺瘤是发生于膀胱的一类罕见良性肿瘤.自1949年至今中国大陆仅有3例报道。2007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膀胱肾源性腺瘤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22岁,女性,因排血尿4天入院。患者入院前4天起开始排肉眼血尿,为全程性无痛肉眼血尿,伴有血块。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既往月经规则。无尿路感染史,无膀胱内手术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6.
保留肾脏的肾癌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治性肾切除(RN)一直为肾癌的标准术式。但对双侧肾癌、对侧肾有病变或代偿功能不全等难予施行RN及偶发性小肿瘤,近些年有报道采用保留肾脏的手术,包括肾部分切除、肿瘤剜除术及离体肾手术。本文对保留肾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对保留肾手术的争议等作了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87.
保留肾脏的肾癌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治性肾切除(RN)一直为肾癌的标准术式,但对双侧肾癌、对侧肾有病变或代偿功能不全等难予施行RN及偶发性小肿瘤,近些年来报道采用保留肾脏的手术,包括肾部分切除,肿瘤剜除术及离体肾手术。本文对保留肾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对保留肾手术的争议等作了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88.
该文报告了1979~1995年间肾移植术后14例死亡病例资料,其中各种不同病因的感染见于10例病人,占71.4%。其中肺部感染6例,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颅内感染1例,因而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它原因为:2例多器官衰竭,1例慢性排异、左心衰,1例血管吻合口出血,对上述死亡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表现多样,超过半数患者无原发症状[1]。自1906年首例阴道转移的肾癌病例报道以来,罕有报道。这类患者的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19个月[2]。我院2014年1月收治1例阴道转移性肾癌,靶向治疗后无瘤生存达23月余,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用中药制剂——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9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手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丝裂霉素(MMC)、沙培林、艾迪注射液进行膀胱灌注,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 95例患者随访14~57个月(平均37.1个月),共有30例出现肿瘤复发(Ta9例,T121例;G114例,G29例,G37例),肿瘤复发率为31.6%。MMC组、沙培林组和艾迪注射液组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8.5%、28.1%和16.7%。MMC组及艾迪注射液组与沙培林组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迪注射液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MMC组(P〈0.05)。MMC组、沙培林组和艾迪注射液组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者分别为7例(21.2%)、3例(9.4%)和0例。结论中药制剂——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