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31.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中重度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13年5月间临床确诊的1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中重度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切脾组)11例,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B组(非切脾组)7例,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分别对比两组间术前与术后7 d、30 d血小板和肝功能,围手术期体温以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统计两组间相关手术后并发症包括门静脉血栓、胸腹腔积液、切口感染、腹腔出血、围手术期病死率、有无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 d、30 d血小板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0 d,A组的血小板比B组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两组间肝功能(血清胆红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11);两组术中出血量以及相关手术后并发症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87)。结论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近期临床效果可靠,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合并中重度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背景: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而与少突胶质细胞有关的脱髓鞘反应却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病理反应。目的:探讨电针刺激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百会”“风府”和双侧“肾俞”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周龄清洁级APP/PS1转基因雄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40只随机分为电针穴位组(n=20)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n=20),另以同鼠龄的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20)。电针穴位组小鼠电针“百会”“风府”和双侧“肾俞”穴位16周后(每天20 min,每周6 d),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齿状回β-淀粉样蛋白老年斑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检测海马齿状回Brd U/Neu N和Brd U/GALC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海马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stin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GALC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海马Notch1和Hes1的m 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1)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齿状回β-淀粉样蛋白老年斑明显增多(P&...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胸椎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后冠状面失代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月在我科行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7例胸椎单发半椎体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末次随访时是否出现冠状面失代偿分为失代偿组(n=7)和对照组(无任何继发畸形,n=50)。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Risser征、主弯Cobb角、近端固定椎(UIV)倾角、UIV偏距、远端固定椎(LIV)倾角、LIV偏距以及LIV椎间盘开角等,并通过多因素分析以上指标与术后冠状面失代偿发生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法计算相关指标的阈值。结果:失代偿组男4例、女3例,年龄4~14岁(11.1±3.5岁),其中1例10岁、6例10~14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17岁(10.2±3.6岁),其中26例10岁、17例10~14岁、7例14~18岁。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697),年龄段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32),失代偿组10~14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失代偿组患者Risser征0~2级6例,3~6级1例;对照组0~2级20例,3~5级30例,失代偿组Risser征0~2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组患者术前UIV倾角与LIV倾角分别为29.5°±10.4°和22.1°±11.8°,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3.2°±6.4°和14.9°±7.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值1.401)、Risser征(OR值0.357)、术前UIV倾角(OR值1.230)、术前LIV倾角(OR值1.309)与术后冠状面失代偿发生显著性相关(P0.05);术前UIV倾角的阈值为19.2°,术前LIV倾角的阈值为17.6°。结论:10~14岁、且Risser征0~2级的胸椎半椎体畸形患者术后易出现冠状面失代偿;术前UIV倾角≥19.2°、LIV倾角≥17.6°是术后冠状面失代偿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