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腮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CT检查对腮腺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腮腺区肿瘤的CT表现,着重观察病挛位置,边缘,密度,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结果腮腺良性肿瘤9例,CT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周围侵犯;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肉瘤和肉瘤样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 分析10例食管癌肉瘤和肉瘤样癌患者的X线、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食管钡餐检查表现为食管腔内充盈缺损.病理表现为癌与肉瘤两种成分同时存在.结论 食管癌肉瘤是同一肿瘤中既有癌又有肉瘤成分的复合肿瘤,食管肉瘤样癌本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当食管吞钡见腔内充盈缺损,且病变段有梭形扩张时,应考虑本病可能.两者手术切除预后较好,区分两者实用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3.
食管中段粘膜下神经鞘瘤一例夏伟郭庆弟周实患者女,49岁。15个月前始出现吞咽梗阻感,随后间断反复发作,未予以重视。近半个月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进食时剑突后灼痛,恶心、呕吐,只能进流质。在当地医院钡餐检查示“食管中段癌”,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体格...  相似文献   
24.
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因右髋部酸痛并放射至右大腿外侧疼痛1个月入院。入院1个月前腰椎X光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达20×109/L,在外院经抗炎治疗无效,疼痛逐渐加剧,收住我院骨外科。体检:T36.2℃,P78次/分,R22次/分,BP14/10kPa。右髋关节、右膝关节被动活动无明显受限,主动屈髋及被动伸髋时酸痛加重。右后腰部轻度酸痛,无红肿,脊柱无畸形及叩痛,腹部无明显肿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8×109/L,余均在正常范围。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示右侧腰大肌明显肿胀,腰椎骨质未见明显破坏或增生(见图1)。CT扫描示右侧腰大肌内见4cm×5cm×1…  相似文献   
25.
目的提高对贲门息肉X线诊断水平和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贲门息肉的临床资料、X线检查方法和X线表现。结果10例贲门息肉中,X线表现为贲门区结节状充盈缺损8例,其中位于贲门处5例(前壁2例,后壁3例),位于胃底近贲门处3例(前壁2例,后壁1例),病灶直径0.4~2.5cm。贲门狭窄、变形2例。结论应用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连续小口吞服稀钡剂,多体位点片或多体位采集后摄影有助于提高贲门息肉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26.
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提高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血管成像表现。结果4例CT平扫均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增粗,3例腔内密度增高,1例腔内等密度,密度与同层面主动脉密度相仿,CT血管成像均示肠系膜上静脉内充盈缺损,静脉壁环形强化。1例门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同时见广泛充盈缺损。3例伴发肠梗阻。结论肠系膜上静脉CT血管成像对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对于怀疑本病的患者应及早行CT血管成像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7.
506例鼻咽癌放疗前CT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咽旁隙浸润程度与淋巴结转移、颈动脉鞘胺浸及颅底骨质破坏的关系。方法:对506例鼻咽癌放疗前CT图像分析,采用Sham等三线法将咽旁间隙浸润程度分为:“0”、“I”、“Ⅱ”、“Ⅲ”(无、轻、中、重)4级。结果:咽癌间隙受侵413例(81.62%)、颈淋巴结转移305例(60.27%)、颈动脉鞘受累242例(47.82%)、颅底骨质破坏115例(22.72%)。结论:颈淋巴结转移与咽旁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总结眼眶炎性假瘤临床和CT扫描特点,提高该病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观察确诊的眼眶炎性假瘤4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 42例中,主要表现为突眼(占73.8%)及眼球运动障碍(占52,4%),其次为眼缘触及肿块(占40.5%);其中单眼发病33例,双侧发病9例。CT分型:浅层巩膜型2例,浸润型4例,肿块型13例,肌炎型11例,泪腺型12例。结论 CT扫描能明确眼眶炎性假瘤的部位及侵犯范围,其分型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贲门息肉的临床X线资料及部分治疗后复查结果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1989~1998年13例有完整X线检查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贲门息肉,分析其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并探讨其病因及发病率。结果13例中,胃肠钡餐示贲门狭窄、变形3例,贲门区结节状充盈缺损10例,其中炎性息肉10例。4例行内镜摘除后3例复发,1例恶变。结论贲门息肉主要与炎症有关,且内镜摘除后,易复发及恶变。故应定期X线钡餐或内镜检查随访。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CT及MRI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主要影像表现有:CT见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状、沙粒状、条状高密度钙化影,有蝶窦壁骨质破坏;MRI窦腔内团块T1WI、T2WI信号减低,T1WI信号减低甚至低于T1MI Ga-DTPA增强无强化。结论 CT、MRI检查是诊断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