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颈椎小关节关节面的三维解剖学形态,探讨其临床意义,并为颈椎小关节界面撑开器的制作提供详细、可靠的数据。[方法]选择近1年在本院影像科螺旋CT室行颈部或甲状腺检查的人员,CT图像显示无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肿瘤、感染及明显骨质增生的样本,选取120例,三维重建后在横轴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对小关节面进行测量。[结果]颈椎小关节面间隙、横径、上下径均依颈椎节段向下逐渐增大,C5~7节段相比颈椎其他节段在横径和上下径上均表现为男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合横径、上下径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颈椎越靠近胸椎变异性越小,男女差异越小。[结论]颈椎间小关节关节面的间隙宽度、各径线长度在诸节段及男、女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形联合应用前方钛网支撑治疗100°度以上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采用经后凸顶椎全脊柱截骨矫形内固定、前方钛网植骨支撑治疗18例重度胸腰段角状后凸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16 ~34岁,平均22.4岁.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122°(102°~ 175°),其中先天性脊柱后凸8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6例,陈旧创伤性后凸2例,神经纤维瘤病性后凸2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截骨部位均位于胸腰段后凸顶点.[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 h(3.5 ~5.5 h),术中平均出血量2020ml(1 200~4500ml),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28°(5°~51°),平均矫正率77%.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11 ~33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平均33°,平均丢失4°,X线显示截骨部位骨性融合.术中2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血压(—)过性下降.3例术后出现双下肢不全瘫痪,其中1例因截骨近端固定不稳再次翻修手术后恢复,2例保守治疗后恢复.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16例.[结论]全脊柱截骨术联合应用前方钛网支撑治疗100°度以上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矫形效果良好,可避免脊柱过度短缩造成脊髓折皱,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因畸形严重仍存在神经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43.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影像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测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面的形态及其三维空间角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正常人行颈椎CT检查,螺旋CT三维重建后在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上观察颈椎关节突关节面形态特点,并测量关节面的曲度、关节突关节角。结果:横轴面,C3上关节面及C7的下关节面直面形多见。C3、C4、C5Ⅱ型关节面曲度比较无显著差异,C5~C7关节突关节面曲度逐渐变小(P<0.05)。C3-C4、C4-C5、C5-C6、C6-C7、C7-T1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91.98°±9.92°、96.64°±9.01°、99.46°±7.66°、94.20°±8.72°、94.83°±10.88°,C4-C5、C5-C6夹角较大(P<0.05)。冠状面,C6/7节段椭圆形多见,C2/3、C3/4节段圆形多见。矢状面,下颈椎C3~C7关节突关节倾角分别为52.09°±6.28°、48.14°±4.75°、45.81°±4.07°、55.65°±4.15°、58.32°±5.77°,C3、C6、C7与C5关节突关节倾角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常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在诸节段及横轴面、冠状面不尽相同。横轴面上,C3~C7的上关节面的方向逐渐从朝向正中矢状面转向外侧,渐渐与胸椎的小关节相适应,矢状面上,C3~C7的关节倾角均为锐角,且以C5为中心分布。  相似文献   
44.
在脊柱截骨矫形术中,后路截骨应用最为普遍,可应用于多种常见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如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以及严重的后凸畸形等。本文就近年来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腹部超声检查特点和技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利用不同超声检查方法,观察腹部各脏器移位及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肝脏、胆囊、胰腺、脾脏位置和形态变化明显,结构无明显变化;肾脏形态及位置变异很大,部分患者合并畸形。【结论】严重脊柱畸形患者多伴有腹部脏器移位及形态的变化,掌握其腹部超声检查特点和技巧,能缩短检查时间,减轻病人痛苦,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6.
重度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重度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65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1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0例,其它类型脊柱侧凸18例。术前侧凸Cobb角82°~171°,平均108°,其中32例合并后凸,后凸Cobb角60°~108°,平均81.8°。冠状面C7垂线偏移骶中线21~62mm,平均29.7mm。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最大肺活量平均为正常值的52%。术前均进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根据患者的畸形部位、程度和特点选择包括一期或分期前路松解、半椎体切除、椎体截骨、后路松解、内固定、融合术等进行矫正。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死亡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矫正36°~102°,平均53°(49.1%),后凸矫正31°~68°,平均47°(58.4%),C7垂线偏移平均矫正21.2mm。随访12~72个月,平均32个月,侧凸和后凸平均丢失分别为12°和8°,无假关节形成。最后随访时81%的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详细全面的术前检查和适当的手术方法选择是重度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关键,术中和术后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获得手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7.
彭宁  姬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3-74,76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和医疗制度改革的纵深推进,宁夏乡镇卫生院受人才奇缺、资金不足、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诸多因素影响,和全国乡镇卫生院的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如何加快发展我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在椎体成形后老年骨质疏松椎体的终板应力分布作用.方法 4具新鲜老年性骨质疏松胸腰段脊柱标本(T12~L4).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椎体成形组.在终板中心,按顺时钟座标方向,距离皮质骨7mm,取9个点,用直径2.3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mm/s的速度,下压3mm.终板不同位点的最大压缩力及刚度分布差异,2组内椎体终板在相同点最大压缩力及刚度进行比较.结果 最大压缩力时位移,正常对照组1.33±0.44mm,在椎体成形组1.51±0.48mm,在终板中心0点区域最小,成形组终板各点区域最大压缩力、刚度比较中存在差异;2组对应点最大压缩力在6点、7点没有差别,其他各点对应均有差别.结论 老年性椎体终板在中心区域其力学最低点.成形后终板在中心区域抗压缩力和刚度明显增强,在后侧和后外测成为最薄弱地方,中心最强.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经体外细胞毒性测试初步筛选一类新型的聚醚型聚氨酯作为可注射型人工髓核材料。方法设置5个实验组:即样品1、2、3组为加入不同配比催化剂合成的软硬段配比不同的聚醚型聚氨酯;样品4组是不加催化剂,在37℃下经缓慢聚合而成的聚醚型聚氨酯;样品5组为单体有毒基团完全反应的聚醚型聚氨酯。另设1个对照组为不含材料浸提液的培养基。称取每组实验材料各0.6mg,经消毒后分别制成浸提液,经稀释50%后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分别培养至第3天、4天、5天,使用3-(4,5-二甲基- 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唑(MTT)比色法比较材料组与对照组间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得的490nm处的O D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来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样品4组和样品5组与对照组相比,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细胞毒性分级属于0~1级;样品1~3组与对照组L 929细胞相对增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毒性1~2级,但细胞形态正常。结论未加催化剂的体内聚合聚氨酯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具有作为髓核替代材料的应用潜力。加入催化剂后快速聚合的材料毒性有待进一步测试。  相似文献   
50.
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术(ACDF)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坚强固定和脊柱融合后存在诸多并发症,如继发邻近节段退变,导致症状复发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理念逐渐转移到非融合技术上,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