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后老年女性患者疼痛、肺功能及活动能力和影像学结果的改善情况。方法选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63~87岁,平均71.3岁。均为单椎体骨折,共21个骨折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骨折复位情况,分别测量手术前后、随访期间肺功能(VC、FVC、MVV、TLC、FEV1.0)、局部后凸角及椎体前缘、中部及后缘高度,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所得数据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1例手术顺利完成。肺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患者肺功能指标进一步提高,肺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前缘、中部的高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的变化有正相关性。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患者疼痛显著缓解,脊柱矢状面排列改善,同时VC、FVC、MVV、TLC、FEV1.0亦有显著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术后3个月,患者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102.
膝关节骨折术后注射玻璃酸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内骨折多由高能损伤和直接暴力引起。这些膝关节周围的骨折可造成关节软骨破坏、关节腔积血、膝周软组织损伤,若治疗不当极易造成膝关节粘连和僵硬,造成患者生活及工作上的极大困难。笔者自2003年8月~2006年12月,对膝关节内骨折患者,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7例,男69例,女28例;年龄18~72岁,平均38.4岁。全部为关节内骨折,其中,股骨髁间骨折37例,股骨内外髁骨折26例,胫骨平台骨折34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伤后1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异丙酚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I组单用1%异丙酚血浆靶控,Ⅱ组在输入异丙酚1min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观察两组孕妇镇痛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和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及异丙酚总用量。结果两组孕妇药物不良反应比较P〈0.01,诱导时间I组明显缩短(P〈0.01),唤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I组明显增加(P〈0.01)。Ⅱ组比I组效果好。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轻,唤醒时间短,为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应用阶梯治疗方案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方法对24例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应用阶梯手术治疗方案进行矫形。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18岁。术前主侧凸Cobb角128.8°±19.4°(93°~165°),后凸Cobb角108.8°±36.5°(36°-170°)。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功能障碍,NFVC%为62.0%±13.4%(29.0%~85.4%),FEVI%为63.9%±12.2%(32.3%-83.1%)。第一阶段于主弯上下方行双切口,应用后路双棒内撑开方法进行矫形;相隔4.4个月(2.8—6.5个月)后,第二阶段应用后路截骨行再次矫形。评估2次术后侧凸及后凸Cobb角矫正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与第二阶段术前肺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外观畸形明显改善。第一阶段手术治疗后,测量术后主侧凸Cobb角为76.9°±18.2°(43°-110°),矫形率40.6%.后凸Cobb角为62.3°±20.9°(19°-110°),矫形率41.3%。其肺功能也有所改善,第二阶段手术前复查肺功能显示FVC%为72.1%±10.8%(57.3%-103.8%),FEVI%为79.6%±12.6%(58.3%-121.0%)。第二阶段术后测量主侧凸Cobb角为44.5°±10.1°(21°-60°),后凸Cobb角为30.9°±9.7°(10°-46°)。综合统计2次手术矫形效果,主侧凸矫正率为65.6%,后凸矫正率为70.1%。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9.2个月(3—24个月),最终侧凸矫形率为63.5%,后凸矫形率为67.0%。其中1例患者在第二阶段术后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患者出现左下肢根性疼痛及麻木,1例出现第一阶段术后断钉,无严重神经及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采用阶梯手术治疗方案,可安全、有效地进行侧弯及后凸矫形,同时可避免严重神经及脏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对在内镜检查前应用丙泊酚等麻醉镇静药的研究,对这种新的胃镜检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在胃镜检查前根据情况给予病人静脉推注阿托品或芬太尼,然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检查过程中记录病人反应、血压、心率、遗忘程度和血氧变化。结果:检查后舒适满意220例(100%),对检查过程遗忘220例(100%)。血压下降163例(74.1%);血压上升44例(20%);血压基本没变13例(5.9%);脉氧下降24例(10.9%),检查结束后患者苏醒时间0~9分钟,平均(4.8±2.10)分钟。结论在胃镜检查中适量应用麻醉镇静药物是安全的,能使病人无痛苦、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发生严重冠状面失衡进行再次手术翻修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21年8月手术治疗的7例脊柱侧凸矫形术后严重冠状面失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本次手术年龄21.3±7.5岁(14~32岁)。随访16.3±4.2个月(12~25个月)。统计初次手术年龄、既往手术次数、本次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固定节段。在本次手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胸弯及腰弯Cobb角、最下固定椎倾斜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冠状面骨盆倾斜角等,计算CBD的矫正率。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使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记录本次手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及转归情况。结果:初次手术年龄8.86±4.14岁(3~15岁);手术次数5.29±3.55次(2~13次);本次手术时间为346.14±64.65min,术中出血量1342.86±687.65ml;6例患者行不对称性PSO截骨,1例患者行多节段Ponte截骨、延长内固定融合节段。术前CBD为77.23±33.28mm,...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变频振动对尾吊大鼠失重性骨质疏松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且技术已经成熟的鼠尾悬吊动物模型模拟失重环境,应用电磁振动台将振动强度为0.5 g(g为加速度)在不同频率45 Hz、90 Hz、变频(5~90Hz)振动应力作用于3月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对照组(非鼠尾悬吊组);45 Hz组、90 Hz组、变频(5~90 Hz)组,鼠尾悬吊非振动组,每次振动1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休息间隔为2天,共4周。所有对照组不进行振动治疗,但置于与振动治疗组相同噪音环境下。实验后用Micro-CT测量股骨远端骨量、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血生化指标以及Elisa试剂盒测定骨钙素。结果振动刺激对失重性骨质疏松骨微结构的恢复及骨密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变频振动对骨微结构的恢复及增加骨密度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固定频率振动。结论对尾吊大鼠28天的不同频率振动刺激使松质骨骨矿物质以及空间上的结构进行了重构,导致尾吊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骨量的增加,骨密度的提高,对失重性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为临床上防治微重力环境下骨丢失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根据伤后颈脊髓MRI不同表现对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CSCIWFD)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疗效差异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6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颈椎MRI提示有颈髓受压伴髓内高信号且有神经症状者建议手术,对颈髓无压迫伴或不伴髓内高信号者建议非手术治疗。按治疗建议和患者选择分为3组:建议手术且患者接受手术组(A组,39例),建议手术但患者拒绝手术组(B组,11例),非手术治疗组(C组,6例)。神经功能评估按ASIA分级,对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88个月。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改善情况A组好于B组,C组神经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颈髓MRI表现是中老年CSCIWFD患者是否手术的重要参考依据。颈髓受压或颈髓接触伴髓内高信号,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如颈髓无压迫、无明显失稳,即使有神经症状且髓内有高信号,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颈部旋转时对椎动脉的血流影响,以及和眩晕的关系。方法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19例颈性眩晕患者,在颈中立位、左、右旋45°位动态下分别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观察椎动脉走形,并测量管径及血流像素值。结果在头颈部旋转时,同侧椎动脉成曲迂、变宽,血流像素值增加,对侧椎动脉成拉长、变细,血流像素值减少。结论MRA动态观察可以对椎动脉血流进行有效的观察,在颈部旋转时,也可引起椎动脉的血流同时下降,从而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诱发眩晕。  相似文献   
110.
背景人工髓核椎间盘成形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相比,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也较小.目的观察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的恢复及腰椎活动度改善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对象2002-01/2003-1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人工髓核置换术33例,男21例,女12例.方法患者均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X射线观察椎间隙高度和形态.随访8个月.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恢复情况(分为优、良、进步、差)进行腰椎功能测评.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患者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优29例,良好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97%(32/33).术后3个月X射线片显示29例保持正常形态和高度,3例未达到正常的高度,但较术前有增高,未发现邻近椎间隙退行性变加重.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恢复脊柱节段的运动,减少邻近椎间隙和关节突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