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0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23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105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607篇
预防医学   29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23篇
  4篇
中国医学   269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21.
艾滋病目前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逐渐增加,人们对艾滋病问题也日益关注,个别个体由于种种原因对艾滋病过分恐惧,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我们称之为艾滋病恐惧症,这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1]。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与CA125水平在诊断胃癌腹膜转移中的灵敏度。方法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程序(TRA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6例胃癌腹腔灌洗液中的端粒酶活性,同时对其行腹腔灌洗液CA125水平检测。结果46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为47.8%,PT1—2、PT3和PT4胃癌分别为0、55.6%和92.3%;浆膜未受累、受累面积〈10cm^2、10—20cm^2和〉20cm^2患者,分别为5.3%、25.0%、76.9%和100.0%;无肉眼可见腹膜转移(P0)患者为42.9%;肉眼可见腹膜转移(P1—3)患者为100.0%。而46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CA125阳性率为34.8%,PT1—2、PT3、PT4胃癌分别为20.0%、33.3%、53.8%;浆膜未受累、受累面积〈10cm^2、10—20cm^2和〉20cm^2患者,分别为10.5%、25.0%、38.5%和80.0%;P0患者为28.6%,P1-3患者为100.0%。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阳性率较CA125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与胃癌腹膜转移呈正相关,其活性测定可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建立TAT-EGFP融合蛋白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试验方法,探讨该融合蛋白经过胎盘屏障后在小鼠体内跨越各种生物膜转导及分布情况.方法:将重组表达栽体pET32-TAT-EGFP转化E ColiBL21,得到稳定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注入孕鼠腹腔内,注射后第3天分别取母鼠和仔鼠组织,并做快速冷冻切片,观察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结果:成功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3的TAT-EGFP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在小鼠不同组织细胞内分布,在小肠上皮分布最为明显, 并能透过胎盘及血脑屏障.结论:TAT介导的EGFP可在小鼠体内广泛跨膜转导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大分子活性物质进入细胞及其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E2F1对XRCC1启动子的调节作用及其意义.方法:PCR扩增XRCC1启动子序列克隆至pGL3-Basic荧光报告载体上,与E2F1或突变的E2F1(132E)表达载体分别同时转染Sao2细胞;从基因Bank中调取XRCC1启动子序列和E2F结合位点序列分析其相关性;设计引物逐渐从5'端删除与E2F结合位点相关的序列,将PCR产物分别克隆至pGL3-Basic荧光报告载体上,转染至Sao2细胞.细胞裂解后与β-gal反应液一同保温,570 nm处读取吸光度值.结果:XRCC1与E2F1共转染后,可以诱导XRCC1荧光强度的增加;XRCC1启动子序列5'端-819~-803与E2F结合位点相关,删除5'端序列使荧光强度减少.结论:E2F1作用于XRCC1启动子序列,上调XRCC1转录.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测量腭咽部骨性解剖学数据,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手术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参考临床头影测量参数,取50例干性成人颅骨对腭咽部进行相关解剖数据测量,所有数据采用Stata 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硬腭长:39.05±1.97mm;腭骨长:12.17±0.83mm;腭大孔间距:29.28±3.23mm;后鼻棘到鼻咽顶壁间距24.77±2.47mm,后鼻棘到鼻咽后壁间距29.98±2.33mm。结论:测量值与头影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OSAHS诊断及治疗中常规进行头影测量是安全有效的;联合采用硬腭缩短软腭前移手术时于软、硬腭交界处作倒U形切口时距腭中缝不宜超过15mm,术中腭骨咬除时从中线向外最多不宜超过15mm。  相似文献   
126.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抢救重度青鱼胆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者,女,78岁,2006年4月5日入院,入院前1周。生食青鱼胆,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尿少、排尿困难,入院前3天化验血肌酐增高,转氨酶升高,并呈进行性增高趋势。既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病史近1年。入院时查体:T36.2℃,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神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血清淋巴细胞总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进行测定,并根据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将淋巴细胞总数分为3类,以对应不同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范围。建立两者间的回归方程,同时绘制ROC曲线,总结三种用外周血淋巴细胞预测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方法。结果经决策树分析,对应3类淋巴细胞界值数的CD4 T淋巴细胞预测数分别为62个/μl、177个/μl和354个/μl;经相关性分析,非线性回归二者间相关系数为0·635,直线相关性回归二者间相关系数为0·607;经ROC曲线分析,针对CD4 T淋巴细胞数<50个/μl、100个/μl、200个/μl、350个/μl求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830、0·816和0·780。结论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作为患者CD4 T淋巴细胞数的替代指标,对资源有限地区评估疾病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8.
循环热低渗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循环热低渗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8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例,对照组11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排尽胸腔积液后,两组均行40mg/m2的顺铂胸腔内灌注化疗,治疗组予以循环热低渗化疗,对照组予以单次性注射化疗,必要时1个月内重复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呼吸困难状况、Karnofsky评分、胸腔积液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均治疗了1次,对照组11例中有6例进行了2次治疗。治疗组病人呼吸困难状况和Karnofsky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胸腔内化疗后1个月,治疗组胸腔积液的治疗有效率85.71%,对照组66.6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腔内化疗后2个月,治疗组胸腔积液的治疗有效率保持在85.71%,对照组下降至1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病人均出现较明显的恶心和呕吐反应。结论循环热低渗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优于单次性胸腔内化疗,疗效持久,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9.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仍是目前艾滋病治疗的最佳方法,近年来一些ART新药应用于临床,新的ART方案在探索研究中,并取得进展。但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文中就初始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和方案选择、药物副作用及耐药问题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0.
基因因素可影响宿主对HIV的易感性以及艾滋病(AIDS)进程。近来,有研究指出:CCL3L1趋化因子基因拷贝数在基因水平上对HIV感染及艾滋病进程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同一人种中,CCL3L1基因拷贝数低者,HIV_1易感性显著增高,艾滋病进程加快。这项研究提出了一项新的影响HIV_1易感性的重要基因决定因素,并进一步强调了趋化因子系统在HIV感染过程中的重要性———即可以抑制HIV侵入细胞又可以调节抗病毒免疫应答[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