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摘 要:[目的] 探讨颗粒细胞瘤(GC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行增殖活性检测。[方法] 对20例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组织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GCT主要表现为真皮、皮下或黏膜下孤立性无痛性结节,女性多见。组织病理示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条索状排列,瘤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呈嗜伊红细颗粒状。免疫组化示NSE、S-100强阳性,CD68也呈阳性,而EMA、CK(AE1/AE3)、SMA、Des及calretinin均为阴性。20例GCT中16例为良性,4例具有细胞不典型性。良性GCT中2例呈膨胀性生长,余15例GCT均呈浸润性生长。不典型性GCT中可见部分区域肿瘤细胞Ki-67染色阳性。随访18例中复发3例,其中2例为不典型者复发,1例不典型GCT复发后转为恶性。[结论]GCT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需结合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诊断。因多数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切除不完整可能复发,且少数具有潜在恶性,术后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诊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RT-PCR技术检测98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并与常规RT-PCR、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阳性率为38.8%(38/98),常规RT-PCRCEAmRNA检测阳性率为52.0%(51/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腹腔冲洗液CEAmRNA浓度术前为犤172.11±63.07(范围0~5.623×106)犦拷贝(copies)/ml,术后为犤606.32±76.21(范围2.564×102~4.677×107)犦copies/ml,术后显著高于术前(P<0.01)。肿瘤侵犯浆膜,病期Ⅲ、Ⅳ期,细胞学检查及RT-PCRCEAmRNA阳性者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而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组之间的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PLC(-)PCR(-)组、PLC(-)PCR( )组和PLC( )PCR( )组3组间腹腔冲洗液CEAmRNA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本研究将判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CEAmRNA界值初步定为21.73copies/ml。结论实时RT-PCR定量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EAmRNA,是诊断腹腔游离癌细胞快速、敏感、可行的方法,有望成为术中腹腔化疗个  相似文献   
83.
连续性空肠间置在胃次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胃次全切除术时采用连续性空肠间置完成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远端胃癌患者34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16例,B组18例。胃次全切除后,A组行残胃与空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端侧吻合,再行空肠侧侧吻合,将胃空肠吻合的输入袢空肠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的输出袢空肠分别结扎阻断,形成完整的连续性间置空肠代胃。B组行Billroth Ⅱ式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Visiek分级指数、血浆白蛋白水平、每餐进食量和体重,并用胃镜检查残胃和吻合口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年观察,Visiek分级指数两组比较,u=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所有患者平均每日进食量均在术前水平的85%以上,B组只有14人达到该水平。两组手术前后体重减少值比较,t=-2.1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变化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5);A组在1年后显著增加,与术前相比(t=-2.1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年胃镜复查,A组残胃未发现胆汁反流,吻合口通畅,吻合口黏膜和间置空肠无充血、水肿,而B组发现残胃内胆汁潴留11例(61.1%),吻合口炎症13例(72.2%),吻合口溃疡2例(11.1%)。结论 连续性空肠间置能够恢复消化道生理通道并避免反流性胃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为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于上腹部作小切口,再行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3例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腔内管型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该组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 h,出血量60~400 ml,术后24 h~5 d肛门恢复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5 d,平均12 d.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22例1个月至4年,脾功能亢进基本纠正、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小肠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肠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程长,反复出血是小肠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出血呈间歇性,自限性,多为黑便和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术前血管造影15例中发现病变12例,可疑病变1例,2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经术中触摸,透照,美蓝等方法发现病变,7例经术中内镜检查确诊。结论:血管造影是有效的检查方法,透照检查应列为术为常规,注射美蓝简便有效,术中内窥镜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老年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74例老年胃肠外科病人,随机分为人参皂甙组和对照组,人参皂甙组采用手术前人参皂甙胶囊口服,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观察手术后疲劳指数、首次下床时间、手术前后血白细胞总数、中性分类、血白蛋白、血糖、以及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人参皂甙组的手术后疲劳指数,手术后1周~手术前的血白细胞计数之差、手术后3日~手术前的白蛋白、血糖之差,手术后一周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手术前口服人参皂甙胶囊有助于降低手术后应激反应,减轻手术后疲劳,促进老年胃肠外科病人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大鼠严重腹腔感染时血清白蛋白和白介素-6变化的影响。方式:结扎大鼠盲肠并穿孔制作腹腔感染模型,造模前7日和造模后96小时灌药组每日以30mg/kg剂量灌入人参皂甙溶液人参皂甙溶液,空白组灌以等量生理盐水。结果:血清白蛋白在造模后48小时和96小时均较造模前明显下降,但灌药组在造模后的血清白蛋白的下降明显少于空白组;血清白介素-6在造模后48小时和96小时较造模前明显升高,但灌药组在造模后升高不明显。血清白蛋白的下降与白介素-6的升高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人参皂甙可以减轻大鼠腹腔感染所致的血清白蛋白的降低及白介素-6的升高,提示人参皂甙可能减轻炎症反应。血清白蛋白下降与白介素-6的升高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8.
c—erbB—2蛋白在乳癌患者中过度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erbB-2蛋白过度表达在乳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9例乳癌细胞c-erbB-2蛋白的过度表达并与乳癌其他预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erbB-2总阳性率为39.5%,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孕激素受体水平、年龄、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与雌激素水平呈负相关,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正相关。结论:c-erbB-2可提示乳癌患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9.
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10月至2001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Brunner腺瘤5例,间质瘤4例,平滑肌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1例。上腹部不适(64%)、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50%)和腹痛(20%)为本组患者的主要表现。本组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检查,仅发现1例十二指肠球部肿瘤;5例行十二指肠镜检查,4例发现肿瘤;9例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8例明确见到肠腔内占位性病变;3例予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均发现病灶;2例行B超、CT检查,1例提示十二指肠肿瘤;11例患者(79%)术前经检查获确诊。全组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围手术期死亡1例;13例术后获2~11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上腹部不适或上消化道出血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及十二指肠镜检查是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0.
肾上腺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之一,但由于其位置隐蔽,且转移肿瘤多无特殊症状,导致早期不易被发现。本文将我院诊治的一组肾上腺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借以探讨本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