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目的]了解初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的行为和意向。[方法]对2009年4月—5月产后首次来医院检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母乳喂养状况、影响因素、母乳喂养行为意向。[结果]调查总人数73例,其中母乳喂养38例,占52.1%;非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35例,占47.9%。母乳喂养行为受下奶时间,泌乳量,喂奶次数、时间,母乳喂养行为意向等因素影响。[结论]母乳喂养率偏低,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5%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母乳喂养的行为意向对喂养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艾滋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知识、态度现况,并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知识知晓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2009年4~12月在河南省部分地区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的基本治疗知识、抗病毒服药依从性知识、态度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疗服药依从性相关知识知晓的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共202名,问卷有效率100%;患者年龄(45.3±8.0)岁,男性52.7%,女性47.3%。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知识正答率范围5.9%~84.2%,能够正确回答服药依从性标准者130人,正答率为64.36%。另外,92.0%的患者认为服药依从性重要;74.3%的患者认为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持护理宣讲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知识、在县医院治疗是患者获得服药依从性知识的有益因素(P均<0.05)。结论河南省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的知识、态度都有待提高,借助护理宣讲方式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知识教育,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是有效且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随访延髓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扩散特征的变化,及其损伤程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例延髓梗死患者,在梗死后1个月或6个月内进行3~5次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梗死灶及同侧中脑大脑脚、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分数的相对值(rFA),同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并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分析rFA值的变化以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结果 2例患者运动功能受累较轻,恢复良好,梗死区及同侧中脑大脑脚、内囊后肢rFA值轻度降低,皮质脊髓束无受压、中断表现;1例患者运动功能受损严重且恢复缓慢,梗死区及同侧中脑大脑脚、内囊后肢rFA值明显降低,皮质脊髓束大部分中断、纤维束数量减少。结论延髓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以及继发逆行性变性均与患者运动功能受累和恢复有关,可为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咽旁间隙原发肿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区域病变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肿瘤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良性肿瘤27例,包括15例神经源性肿瘤(11例神经鞘瘤,4例副神经节瘤),6例多形性腺瘤,3例纤维血管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鳃裂囊肿,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恶性肿瘤15例,包括1例恶性神经鞘瘤,6例恶性间叶组织肿瘤(3例软骨肉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3例腺样囊性癌,1例淋巴瘤,1例鳞状细胞癌,1例浸润性腺癌,1例肌上皮癌,1例粘液表皮样癌。咽旁间隙肿瘤分为神经源性、涎腺来源、间叶组织来源及其它组织来源;良性肿瘤边缘多光滑,与周围分界清楚;恶性肿瘤信号多不均匀,边界不规则,向周围浸润生长。多数肿瘤有其各自的MRI表现特点。结论咽旁间隙肿瘤病理种类多样,了解此间隙肿瘤的MRI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并发脑梗死的MRI特点及其与交通动脉开放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7月期间的30例CEA术后并发脑梗死MRI特点,包括新发脑梗死的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等特点。新发梗死灶根据发生部位及血供特点分为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梗死与非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梗死,后者分为手术对侧前循环及后循环新发梗死。依据DSA和脑超声多普勒观察记录非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梗死相应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状态,分析梗死灶来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术前有无临床症状、有无新发梗死灶以及斑块表面形态,对术后新发梗死灶个数的相关性。结果 30例中新发梗死灶共计125个,除1例为片状梗死灶外,其余均为小圆点状或小斑片状梗死灶。30例中,手术侧与非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梗死均为21例(70. 0%,30);非手术侧前循环新发梗死16例(76. 2%,21),后循环新发梗死13例(61. 9%,21),并且有9例(42. 9%,21)无手术侧颈动脉区梗死而直接引起非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梗死。非手术侧前循环新发梗死16例中,13例发现前交通动脉开放,3例无前交通动脉开放;后循环新发梗死13例中,5例发现相应后交通动脉开放,余8例未发现相应后交通动脉开放。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术前有无临床症状、有无新发梗死灶以及斑块的形态与术后新发脑梗死数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 0. 05)。结论 CEA术后新发脑梗死病灶小、数量少、分布广、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CEA术后梗死灶既分布在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也分布于wilis环开放或不开放的非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提示其形成机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8.
1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动态脑电图观察卢洁1李青2毛振帮1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南昌,330006)1神经内科,2肾脏内科肾功能不全的动态脑电图(AEEG)观察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1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动态监测的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长期生存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经典分子标记物异柠檬酸脱氢酶1/2基因(IDH1/2)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92例生存期达3年以上的原发性GBM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分子标记物IDH1/2是否突变,总体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进行手术治疗的新诊断GBM患者共368例,术后至少存活3年的GBM患者共92例(25%),平均 (45.6±2.8) 岁,KPS评分为(80±10)分.约1/2患者手术切除达到了T2/Flair像异常信号的全切除甚至脑叶的扩大切除(局限在非功能区的脑叶肿瘤),对于部分部位深在或者功能区、危险部位的肿瘤至少做到T1增强像的全切除.OS为3~8年,中位OS为54.6个月;1、3、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9.5%、56.3%和48.2%.92例长期生存的GBM患者有84例肿瘤标本符合检测要求,其中IDH1/2突变型(IDH1/2+)有16例(16/84,19.0%),IDH1/2野生型有(IDH1/2-)68例(68/84, 81.0%),但是在IDH1/2+组及IDH1/2-组之间OS和PF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手术切除是患者长期生存的必要条件,IDH1/2突变作为经典预后指标,在长期生存的GBM患者中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110.
袁冰  方媛媛  马明  赵祥虎  卢洁  郑增宾  孙武东  林萍  穆烁  林强 《重庆医学》2021,50(18):3110-3113,3119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在女性轻中度盆底器官脱垂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60例轻中度盆底器官脱垂妇女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等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呼吸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盆底肌肌电值、腹横肌平均厚度、盆底肌肌力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盆底肌肌电值、腹横肌平均厚度和盆底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训练可减轻盆底器官脱垂、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