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者应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抢救急性重症中毒,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19~49岁,平均29.2岁。全部患者均系口服中毒,服药量每片剂量×100~350片:其中巴比妥类15例,三环类抗抑郁药6例,卡马西平1例;服毒量为40~350ml:有机磷4例。  相似文献   
12.
急性酒精中毒是常见的内科急诊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有效地清除体内酒精是抢救重度酒精中毒的关键。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血液透析介入治疗31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以死亡患者42例为死亡组,继续存活患者98例为对照组,2组行对比分析。结果死亡患者中死于脑血管疾病15例占36%,心血管疾病11例占26%,感染6例占14%。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年龄大,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较多,经济状况差,进入透析时Ccr更低,营养不良较严重,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更多。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高龄、糖尿病、经济原因、营养不良、低Ccr、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过多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肾脏替代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积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人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中的蛋白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HE、PAS、PASM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对56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肾活检组织进行观察,并经计算机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参照1982年WHO关于肾小球病理学分类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重度系膜组织增生组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较轻、中度系膜组织增生组明显升高(P均<0.05);三组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差别;有肾间质病变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91.13±42.52) ml/min,无肾间质病变CCr为(122.82±36.59)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尿α-1微球蛋白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MsPGN切片中TSP-1均有阳性表达,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肾小球系膜区、部分毛细血管襻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随增生程度明显增加(P<0.05).在无明显病变的肾间质中未见TSP-1表达,随着病变程度加重,TSP-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在炎症浸润及纤维化显著的间质区亦可见表达增强(P<0.01).光镜观察是否存在肾小球袢内微血栓,MsPGN伴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微血栓(MsPGN+ T)组TS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 MsPGN时病理改变和临床指标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CCr有一定关系,TSP-1蛋白在肾小球与肾小管表达均显著增高,病理改变有血栓时则更明显,提示该因子在MsPGN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肾替代治疗患者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卫刚  张苗  卢景奎 《现代医学》2011,39(4):419-423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6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退出腹膜透析转向血液透析的患者设为转换组,继续行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行对比分析。结果:17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有23例(13.1%)改为血液透析治疗,其中7例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6例为透析不充分,5例为腹透管功能障碍,3例为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其他2例。与对照组相比,转换组患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较多,开始透析时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更低,营养不良及贫血程度较严重(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早期肾脏替代治疗,规范患者操作程序,改善患者贫血及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技术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与常用手术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的三种常用手术方式的优劣.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自2003年07月至2007年12月之间所有的54例动静脉内痿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三种常用内瘘手术方式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提示;腕部挠动脉-头静脉改良侧侧吻合法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术式.结论:腕部桡动脉-头静脉改良侧侧吻合法为首选动静脉内瘘术式,该术式极大满足了血液透析对血流量的要求,同时保护了桡动脉的连续性,为内瘘一旦失功后的重建提供了备选桡动脉的余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调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易致低血压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分别接受常规透析(透析液钠浓度为138mmol/L)和可调钠透析(透析液钠浓度采用先上升后下降型曲线),观察透析中血压及其它并发症的变化情况。结果可调钠透析和常规透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是19.3%和58.0%,发生低血压17例次(19.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肌痉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也显著降低。结论可调钠透析可以防治透析中的低血压,并降低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是肾衰、严重心肌瓣膜病变等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内科综合治疗很难改善 ,作者运用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HD)对 5 1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 6 8次有针对性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5 1例患者均符合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标准[1] ,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均为Ⅳ级。其中男 38例 ,女13例 ,年龄 2 6~ 6 6岁 ,平均 46 7岁。所有患者分别合并严重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病因分类 :慢性肾衰 41例 ,风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桡动脉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拮抗剂gremlin表达与血管钙化的关系。 方法 40例CKD5期患者为试验组,于行首次动静脉内瘘术时取桡动脉标本;38例单纯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对照组,取其脾小梁动脉标本。用钙盐特异性染色法(von Kossa)对动脉进行钙化染色;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gremlin、BMP-2、-7的表达,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3者浓度;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IPP6.0)对组织切片进行半定量化图像分析;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试验组12例(30%)钙盐染色显著阳性,位于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层,而对照组无显著钙盐染色。试验组钙盐染色显著阳性的桡动脉均有gremlin、BMP-2显著表达,位于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层,且2者的表达量与钙盐染色程度均呈正相关。试验组BMP-7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gremlin、BMP-2均可能参与了CKD5期患者桡动脉平滑肌细胞向成骨样细胞表型转化这一过程,而BMP-7可能阻止此过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