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扩大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大经蝶入路切除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扩大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其中侵袭单侧海绵窦者14例(4例微腺瘤).侵袭双侧者8例。结果 肿瘤全切13例,7例近全切.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出现脑神经损伤,无死亡。结论 扩大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对双侧海绵窦侵袭病人优点更明显。  相似文献   
92.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 1998年起开始应用各种锁孔入路治疗不同颅内肿瘤 ,疗效确实、满意。本组共研究 82例病人 ,包括颅内各部位肿瘤 ,其中胶质瘤 19例 ,脑膜瘤 10例 ,动脉瘤 2 4例 ,垂体瘤14例 ,神经鞘瘤 8例 ,其他 7例。男 5 0例 ,女 32例 ,年龄 9~ 72岁 ,平均 4 0 7岁。采用眶上眉弓入路 2 4例 ,翼点入路 2 0例 ,颞下入路 15例 ,枕下入路 8例 ,眉间入路 5例 ,纵裂入路 3例 ,其他入路 7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技术 ,37例病人术中需要神经内镜辅助。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仔细讨论 ,结合病史、临床检查和诊断性影像的检查结果制定精确的…  相似文献   
93.
恶性胶质瘤DNA拓扑异构酶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DNA拓扑异构酶(TopoII)在恶性胶质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发与20例复发恶性胶质瘤术后标本中DNA拓扑异构酶进行测定,对照研究。结果20例复发恶性胶质瘤中DNA拓扑异构酶的表达量较20例原发者明显减少(P<0.05)。结论恶性胶质瘤在治疗过程中获得多药耐药性可能是由于DNA拓扑异构酶数量的减少或活性降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94.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锁孔手术(keyhole approach)是微侵袭(minimally invasive)外科的标志性手术,1991年起开始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我院从2001年4月起应用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垂体瘤,疗效满意,初步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 (TopoII)与人脑胶质瘤的发病年龄、性别 ,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恶性程度、复发及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 30例新鲜胶质瘤组织及 5例正常脑组织中DNATopoII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5例正常脑组织中TopoII低水平表达。TopoII在不同性别 ,年龄、肿瘤大小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低度恶性组与中高度恶性组TopoII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 19 35%± 18 2 1% )和 ( 45 92 %± 15 11%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中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6例原发性胶质瘤与 5例复发性胶质瘤中TopoII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 56 96 %± 14 92 % )和( 2 7 6 9%± 17 75%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DNA拓扑异构酶II的表达量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 ,复发性胶质瘤的DNATopoII表达量下降。结论 TopoII与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可作为恶性程度较客观的指标 ;TopoII催化反应活性的降低或(和 )数量的减少是肿瘤多药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
第四脑室输出道疏通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方法。方法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经MRI确诊。小范围后颅窝减压 C1后弓切除,纵形切开硬膜,显微镜下分离小脑扁桃体与脑干的粘连,切除小脑扁桃体下疝,探察脊髓中央管开口,发现有隔膜或活瓣形成并切开,探察第四脑室侧孔及中脑导水管,使第四脑室脑脊液循环通畅。结果第四脑室输出道疏通术共计97例,术中显微镜下发现脊髓中央管开口有隔膜或活瓣形成,手术切除脊髓中央管口隔膜或活瓣,并探察第四脑室正中孔及两侧外侧孔,恢复第四脑室脑脊液循环,原位缝合硬膜。术后随访48例,平均1.3年,MRI检查示所有患者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均消失,并存脊髓空洞明显缩小和消失。结论第四脑室输出道疏通术能够改善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患者的术后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7.
脊髓肠源性囊肿非常少见,国外曾报道占椎管内肿瘤的 0.4%。我科 1990~ 1998年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髓肠源性囊肿 12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 8例,女 4例,年龄 2~ 35岁,平均 16岁。病程 1个月~ 2年。临床表现:有根性疼痛的 10例,肢体活动障碍 7例,感觉障碍 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 4例,截瘫表现 2例。突出表现是脊髓压迫症。大部分病人首发症状是根性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再出现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全部病人均经 MR检查明确诊断,其中颈椎 2例、胸椎 8例、腰椎 2例。病变大小为直径 1.5~ 4.5cm…  相似文献   
98.
后颅窝内容物内减压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1月到2007年11月,作者对10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行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中央管隔膜切除,使后颅窝内容积扩大,恢复脑脊液循环通畅,后颅窝骨瓣复位,称之为后颅窝内容物内减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临床分析.方法 将40例经手术切除后组织细胞学确诊,且术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患者(采取患者自愿原则)为A组,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125 Ⅰ粒子置入胶质瘤内,做肿瘤间质内放疗,同时配合直线粒子加速器放疗.B组以胶质瘤术后采用直线粒子加速器放疗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客观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毒性反应,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 6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两组为57.0%比32.6%和20.5%比12.5% (P <0.05),中位生存时间两组为8.0比4.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两组为8.5比5.5个月(P<0.05).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脑恶性胶质瘤有疗效肯定,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技术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436例的临床资料,10年间对手术步骤进行部分改进,手术方式逐渐由外减压到内减压。采用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价疗效,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对脊髓空洞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感觉障碍明显改善371例;运动障碍改善312例,加重4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后枕部头痛30例,脑神经损伤2例,硬脑膜外囊肿37例,脑脊液漏40例,颅内感染51例,切口脂肪液化45例。170例经头颈部MRI检查显示:脊髓空洞均缩小。随访120例,时间0.5~6.5年,平均2年。末次随访KPS和ADL分值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升高(均P0.01);脊髓空洞缩小及消失率为83.4%。结论颅后窝减压术技术的改进对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