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2003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采用中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皮肤缺损32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手术技巧和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缝线锚钉修复22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16~51岁,平均35.5岁.对手术时间、锚钉置入位置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对末次随访时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获平均24.1个月(12~35个月)随访.其中1例患者出现钉尾刺激症状,无异物反应、跟腱再断裂等发生;平均手术时间35.5 mim,术中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22例患者共置入缝线锚钉27枚,其中2枚(7.4%)置入过浅,1枚(3.7%)置偏.Arner-Lindholm标准评价功能:优1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5.5%.随访过程中患者对工作及生活满意,X线均未见锚钉移位.结论 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操作简捷、固定确实、疗效优良、并发症低,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国人上胸椎椎板的解剖学参数,探讨对国人进行上胸椎后路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具国人成人尸体T1~T4标本,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与上胸椎椎板螺钉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参数,包括椎板上、中、下部分的厚度和椎板高度、椎板钉道长度、椎板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结果:20具成人女性尸体T4椎板中部分厚度、T1~T4椎板轴线与矢状面轴线的夹角与男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94±0.13)mm,(6.00±0.22)mm,t=1.609,P=0.112;46.00°±1.10°,46.50°±1.10°,t=1.955,P=0.054;46.30°±0.80°,46.60°±1.10°,t=1.383,P=0.171;45.40°±1.40°,45.30°±1.40°,t=0.404,P=0.688;45.20°±1.40°,45.30°±1.40°,t=0.410,P=0.683]。成人女性尸体T1~T3椎板中部分厚度小于男性[(5.86±0.10)mm,(5.93±0.18)mm,t=2.083,P=0.040;(5.88±0.11)mm,(5.97±0.20)mm,t=2.581,P=0.012;(5.90±0.09)mm,(6.00±0.19)mm,t=2.885,P=0.006];T1~T4椎板上部分厚度、椎板下部分厚度、椎板高度、椎板钉道长度均小于男性[椎板上部分厚度:(5.39±0.12)mm,(5.51±0.13)mm,t=4.202,P=0.000;(5.43±0.09)mm,(5.52±0.11)mm,t=4.184,P=0.000;(5.43±0.10)mm,(5.53±0.10)mm,t=4.279,P=0.000;(5.41±0.08)mm,(5.53±0.07)mm,t=7.557,P=0.000;椎板下部分厚度:(5.43±0.12)mm,(5.55±0.12)mm,t=4.513,P=0.000;(5.43±0.07)mm,(5.57±0.10)mm,t=7.068,P=0.000;(5.44±0.08)mm,(5.57±0.11)mm,t=6.182,P=0.000;(5.44±0.07)mm,(5.58±0.09)mm,t=7.353,P=0.000;椎板高度:(16.86±0.50)mm,(18.64±0.71)mm,t=13.028,P=0.000;(16.89±0.62)mm,(19.22±0.76)mm,t=15.150,P=0.000;(17.22±0.52)mm,(20.09±0.92)mm,t=17.179,P=0.000;(17.45±0.59)mm,(21.10±0.95)mm,t=14.976,P=0.000;椎板钉道长度:(29.23±1.24)mm,(31.43±2.01)mm,t=5.898,P=0.000;(29.77±1.48)mm,(31.29±2.44)mm,t=3.358,P=0.000;(29.58±1.50)mm,(30.68±2.25)mm,t=2.590,P=0.000;(29.94±1.48)mm,(30.69±2.05)mm,t=1.873,P=0.000]。结论:对国人进行上胸椎后路椎板螺钉固定在解剖学上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可以作为下颈椎后路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地塞米松对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和疼痛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单侧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分为2组,每组50例:其中地塞米松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72.30±7.02)岁,术前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71.30±6.08)岁,相应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滴。观察记录术后2、4、6、8、12、24、36、48 h时休息时和屈膝45°时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0~24 h和24~48 h发生呕吐情况、使用止吐药及阿片类药情况。并记录术后患者药物副作用及并发症。结果:1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休息时疼痛VAS评分地塞米松组术后8、24、48 h时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屈膝45°时VAS评分地塞米松组术后8、48 h时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地塞米松组休息时和屈膝45°时VAS评分总体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术后0~24 h、24~48 h阿片类药用量及总阿片类药用量地塞米松组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0~24 h和24~48 h发生恶心呕吐比例,术后0~24 h要求使用止吐药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止吐药用量地塞米松组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截止末次随访,两组患者未出现术后感染、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全身应用地塞米松可有效减少TKA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临床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排尿困难是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盆底电生物反馈法被用于治疗排尿困难,且逐渐得到临床推广。但是,中老年患者仅用单一的物理或药物方法治疗排尿困难的效果常并不理想。目的 探讨盆底电生物反馈法治疗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困难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困难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膀胱训练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电生物反馈法治疗。采用自主排尿试验测定留置导尿时间和自主排尿成功率。治疗前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包括膀胱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结果 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治疗组留置导尿时间为(24.5±3.9)d,短于对照组的(45.6±5.5)d(t=19.950,P<0.001)。治疗组37例(92.5%)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对照组28例(66.7%)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其中13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症状。治疗组恢复自主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8.329,P=0.004)。治疗后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小于对照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小于治疗前,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 盆底电生物反馈法可有效改善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骨模块中不同剂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锚钉的稳定性,分析锚钉稳定性与PMMA剂量间的相关关系,并寻找最佳PMMA骨水泥注射剂量。方法:将36个骨质疏松骨模块随机分为A至F 6个实验组,A组为空白组,直接拧入锚钉;B组至F组注射器推杆精确分别向钉道内直接注入0.5、1.0、1.5、2.0、2.5 mL PMMA骨水泥,待骨水泥硬化后进行X线检查,观察螺钉周围骨水泥的分布情况;随后进行力学实验,测量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并观察模块的破坏情况。结果:A组至F组的Fmax分别为(145.50±23.82)N(、188.67±34.90)N、( 234.00±21.14)N、( 296.80±18.55)N、( 445.00±33.72)N和(458.60±25.54)N,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143.020,P <0.001)。PMMA剂量为0~2 mL,Fmax与PMMA剂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 =0.948,P <0.05)。锚钉拔出后各组模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从A组到E组,模块的破坏程度逐渐加重,E组和F组中模块的破坏相差无几。结论:PMMA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骨模块中锚钉的稳定性,在0~2.0 mL中,锚钉的稳定性随PMMA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临床上推荐PMMA的剂量为2.0 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术与膀胱冲洗法在防治脊髓损伤后患者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膀胱冲洗法,治疗组采用间歇性导尿术。记录两组治疗15、30天期间的尿路感染率,并作细菌培养及鉴定,分析两组产生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情况。结果 30天后,治疗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尿培养细菌种类显示,治疗30天后,间歇性导尿法增加了外源性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源性感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建议早期、全程采用间歇性导尿术。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常导致患者脊柱进行性畸形及一些列严重并发症,其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末,椎弓根螺钉被应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以来,经椎弓根固定技术已成为脊柱外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内固定技术之一[1]。椎弓根是三柱理论中较强的固定点,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强大的把持力和三维控制力,能提高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固定和融合节段,并  相似文献   
20.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并发大出血中的技术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1998年3月至2008年2月9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保守组53例,其中男43例,女10例;年龄27~61岁,平均(37.2±5.7)岁;以大量输血、补液为主。栓塞组39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26~62岁,平均(35.3±9.5)岁;在上述基础治疗上加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对两组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和存活率进行比较,并记录栓塞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栓塞组患者在术后2h内出血得到控制,33例均一次性止血成功,术中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脏器等损伤,术后3例发生下肢麻木,5例发生臀部红肿。栓塞组在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和存活率等指标上均优于保守组。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一种早期、迅速、有效的急救止血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