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2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经脐入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 8例胆囊结石患者行经脐入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取脐部A、B、C点3个5 mm切口,在腹腔镜直视下电凝切开胆囊底,用胆道镜取出结石,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胆囊.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第1、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80及120min,最短为65min,平均114min.未放置引流管,无出血及胆漏,1例患者术后3 d右侧腹疼痛,经消炎后缓解.平均术后5 d出院.术后2周复查.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B超胆囊无结石,胆汁透声好.结论 经脐入路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虽操作难度较常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稍大,但切口隐蔽,愈后疤痕不明显,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2.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叫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recur rentaphthousulcer ,RAU) ,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 ,其病因复杂 ,至今未明确。本文从细胞免疫的角度出发 ,研究了RAU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能力和分泌与创伤愈合有关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淋巴细胞表面IL 2R表达等几种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 ,对RAU发病的免疫机理作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的RAU患者 30人 ,其中男 2 7人 ,女 3人 ,年龄为 2 8~ 6 9岁。所有患者均为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 ,发作间隔时间 1~ 2个…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活化的淋巴细胞胸膜腹腔内输液治疗晚期癌性胸腹水的效果,为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分离晚期癌症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制备单核细胞来源的DC(MoDC)和IL-2活性的淋巴细胞。用患者胸腹腔积液中分离的肿瘤细胞制备冻融抗原致敏MoDC后,联合IL-2活化的淋巴细胞给患者胸腹腔输注,X线或B超监测免疫治疗后胸腹腔积液的变化,FACS分析治疗前后胸腹水中淋巴细胞表面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肿瘤抗原MoDC联合IL-2活化的淋巴细胞胸瘤腔输液后,胸腹水中表达IL-2R的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表达IL-10R的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光镜下可见较多的DC对淋巴细胞黏附及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免疫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6.9%,部分结解率53.1%,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DDP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的MoDC联合IL-2活化的淋巴细胞胸腹腔内输注能显著地促进胸腹水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提高了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地治疗癌性胸腹水,其机制与肿瘤抗原致敏的MoDC对肿瘤抗原的有效提呈和IL-2活化的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4.
我院自 1 981年 1月~ 1 996年 1月共收初治急性白血病 1 48例 ,经化疗及中药治疗 ,完全缓解率达 6 7.2 %。现对其中长期存活 5年以上者 3 0例进行分析如下。一般资料3 0例住院急性白血病病人 ,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确诊 ,其生存时间自确诊之日起至 1 996年1月或死亡时止。其中男性 1 2例 ,女性 1 8例 ;年龄1 4~ 6 6岁 ;分型属 M1者 1例 ,M2 者 5例 ,M3 者1 0例 ,M5者 5例 ,M6者 2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例 ;血象血色素 <6 0 g/ L者 9例 ,≥ 6 0 g/ L者2 1例 ;血小板 <6 0× 1 0 9/ L者 1 6例 ,≥ 6 0× 1 0 9/ L者 1 4例 ;白细胞…  相似文献   
95.
鼻咽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南方高发 ,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但鼻咽癌在放射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较多副作用。为了配合放射治疗能顺利完成 ,我科 1997年 12月~ 1999年 12月采用清热解毒中药液冲洗鼻咽部 ,经临床应用观察 ,获得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0 0例鼻咽癌患者用中药液 ,10 0例鼻咽癌患者用 0 9%生理盐水。1 2 投药方法。选择在本科治疗有病理确诊的首次治疗的鼻咽癌。实验组 (放射治疗 中药液鼻咽冲洗 ) ,对照组 (放射治疗 0 9%生理盐水鼻咽冲洗 ) ,放射治疗采用同一机器 (Co6 0 - 1.2 5mr)按…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低含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肿瘤细胞裂解物(TCL)对树突状细胞抗肺癌作用的影响。方法 反复冻融的方法制备Lewis肺癌细胞TCL。Western blot检测TCL中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0 nmol/L甘草酸(GA)抑制Lewis肺癌细胞中HMGB1的表达,进而制备低含量HMGB1的TCL(LH-TCL)。用未处理的Lewis肺癌细胞制备正常含量HMGB1的TCL(NH-TCL)。分为不同剂量NH-TCL负载DC组、LH-TCL负载DC组及PBS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表面CD11b、CD11c、CD86表达或细胞凋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DC细胞IL-12分泌情况。分为NH-TCL刺激DC活化的脾细胞组、LH-TCL刺激DC活化的脾细胞组及PBS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脾细胞TNF-β的分泌。分为NH-TCL刺激DC活化的脾细胞组、LH-TCL刺激DC活化的脾细胞组及PBS对照组,并设5∶1、10∶1、20∶1三个效靶比进行体外杀伤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小鼠...  相似文献   
97.
氨基酸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而人体不能全部合成[1].如果人体缺乏或减少其中某一种,人体的正常生命代谢就会受到障碍,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或生命活动终止[2].老年人容易出现各种营养不良,如果不能在短期、足量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所缺乏的氨基酸进行补充,会影响手术后的康复.但目前对老年人在围手术期特异性氨基酸的变化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采用前瞻和随机的研究方法,对于高龄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氨基酸的变化,相对应的补充干预对预后和免疫学等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8.
p53基因突变是人类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化〔1〕,已有实验证明p53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的腺瘤癌变有关,而且与肿瘤的进展有关〔2〕。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肿瘤组织中p53基因表达情况,以探讨p53基因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1材料...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恶性肿瘤的变异,作者对85例小细胞肺癌死亡病例的尸检、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其中男性61例(72%),女性24例(28%),死亡时平均年龄59.7±1.2岁(36~88岁)。未治疗者28例(33%),单用系统化疗者14例(16%),单用放疗者20例(24%),化疗加放疗者20例(24%)。研究表明,小细胞肺癌转移分布可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而变化。单用系统化疗者,软脑膜转移率明显高,肺内其它部位转移亦常见,而较少转移到肾上腺和胰腺。单用放疗者易更广泛地转移到肾上腺、胰腺、结肠和大脑白质。  相似文献   
100.
我科自1989年11月至1993年5月应用锥颅碎吸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取得了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6例,男56例,女20例.年龄35—82岁,平均56.3岁。有高血压病史71例,无高血压病史5例。CT证实皮质下出血27例,内囊及中央区出血27例,其中破入侧脑室5例.血肿量30—160ml,平均54.7ml.临床分期:Ⅰ—Ⅱ期6例,Ⅲ—Ⅳ期52例,Ⅴ期17例。发病距手术时间为5—72h,平均36.2h。手术方法:同陈牺光方法,根据C7定位,经皮锥颅钻孔,穿刺成功后将碎吸管置入血肿腔内进行碎吸,一般吸出40%—70%即可放置引流管.结果:术后意识恢复54例.经术后康复治疗,完全恢复日常生活5例,部分恢复日常生活或独立进行家庭生活15例。需人帮助,可柱杖行走34例.术后死亡者22例.2 讨论①本法系采用局麻替全麻,锥颅碎吸具有简易,快速,安全的优点,从而扩大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适应证.②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