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1.
近年来,学者们对α-L-岩藻糖苷酶(AFU)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AFU在PHC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增高,AFU作为PHC早期诊断的又一肿瘤标志物而倍受重视。血清铁蛋白(SF)也可作为肿瘤标志物以协助诊断,在PHC患者,血清SF可显著升高,而且与病情进展有关,在AFP阴性的PHC患者中也有较高阳性率。现对三种肿瘤标志物在PHC中进行测定,探讨单独检测和联检对PHC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术后发生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6)在积液腔低位安置留置针接负压引流器,试验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将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注入积液腔,比较2组患者的引流时间、总引流量、皮下积液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有4例、对照组有3例失访,共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分析。试验组患者的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短,总引流量较对照组少,皮下积液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发热、积液区皮肤红肿和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疗效确切,能缩短引流时间,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及鉴定芍药甘草汤主要成分在正常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探究PCOS对芍药甘草汤代谢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PCOS组,利用来曲唑溶液灌胃21 d制备PCOS大鼠模型,观察动情周期;采用UHPLC-QTRAP-MS/MS技术并结合Light Sight 2. 3软件对芍药甘草汤主要成分在正常及PCOS大鼠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与鉴定,流动相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 3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结果:药物代谢主要发生Ⅰ相及Ⅱ相反应,正常组大鼠尿液中共检测到代谢物27个,PCOS组大鼠尿液中共检测到代谢物34个;正常组大鼠粪便样品中共检测到代谢物29个,PCOS组大鼠粪便样品中共检测到代谢物27个。结论:PCOS大鼠尿液中代谢产物比正常大鼠更具多样性,PCOS疾病状态可能会影响芍药甘草汤有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孕妇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整个妊娠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对130例妇女分别在孕前、孕10~14周、孕20~24周、孕30~34周及孕37~41周检测血液D-二聚体水平。结果妊娠妇女在整个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进行性增加,孕20周起各组与孕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孕妇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孕期D-二聚体的检测对诊断和预防妊高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办法。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模拟脂血标本(分成A、B、C、D、E5组)聚乙二醇(PEG)处理前、后生化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A组血清处理前结果比较,C组GLU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D组除K~+、Na~+、Cl~-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E组所有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⑵经10%PEG处理后结果与A组血清处理前比较,除K~+、Na~+、Cl~-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经5%、40%PEG处理后检测结果与A组血清处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0%PEG处理后检测结果与A组血清处理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⑶C组GLU指标、D组、E组所有指标经20%PEG处理前后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指标、C组除GLU外其他指标经20%PEG处理前后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经20%PEG处理后结果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脂血浓度等于1%时,即对GLU的检测造成影响,当脂血浓度等于2%时,除对K~+、Na~+、Cl~-的影响较少外,对其他指标均造成显著性影响;当脂血浓度达到5%时,对所有指标均有影响。20%PEG能消除脂血标本的影响,简便易行,便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脂肪酶(ATGL)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135例,健康对照者50例,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将CHD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TGL、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ATGL、1,25(OH)2D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NF-α、IL-6、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按临床类型分组:AMI组ATGL、1,25(OH)2D3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和UAP组,TNF-α、IL-6、IL-10水平高于SAP组、UAP组(P0.05);UAP组ATGL、1,25(OH)2D3水平低于SAP组,TNF-α、IL-10高于SAP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CHD组血清ATGL水平与TG、LDL-C、LP(a)、TNF-α、IL-6、IL-10呈负相关(r=-0.289、-0.227、-0.359、-0.243、-0.205、-0.337,P0.05),与年龄、HDL-C、1,25(OH)2D3呈正相关(r=0.267、0.356、0.229,P0.05)。结论 CHD患者ATGL含量随炎症因子升高而下降,在CHD进展中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作为提示CHD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C)、淀粉样蛋白 A(SAA)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malb<25 mg/L)、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alb 25~300 mg/L),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CysC 和尿 malb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 SAA 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DM 患者2组 CysC、SAA、malb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升高;DM 患者两组 GLU、HbA1C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M 患者血清 CysC 与SAA 水平随着尿 malb 的增加而升高。血清 CysC、SAA 和 malb 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 DN 肾损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患者维生素D治疗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等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在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肾内科住院病情稳定的非透析CKD3~5期[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期]患者66例,平均年龄53.4岁(22~76岁)。所有患者给予临床常规骨化三醇治疗,治疗剂量参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治疗标准,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0、60、90d时血清中25(OH)D,FGF-23,PTH,钙(Ca),磷(P)等水平。结果 CKD3~5期患者服用骨化三醇治疗后,血清FGF-23、25(OH)D、Ca水平明显升高,治疗30、60、90d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90d时与治疗30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d时与治疗60d时比较,CKD5期患者25(OH)D水平和CKD3~5期患者C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KD3~5期患者FGF-23水平,CKD3~4期患者25(OH)D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清PTH、P水平明显降低,治疗30、60、90d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90d时与治疗30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d时与治疗60d时比较,CKD3~4期患者PTH和CKD3~5期患者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KD5期患者PTH水平无明显变化。CKD3~5期患者治疗前后影响血清FGF-23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logFGF-23与P、logPTH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5;r=0.815,P0.05),与GFR呈负相关(r=-0.765,P0.05),与C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KD3~5期患者骨化三醇治疗可以补充体内维生素D,刺激血清FGF-23水平升高,有助于降低CKD3~5期患者血清PTH、P水平,升高Ca水平,减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纠正Ca、P矿物质代谢紊乱,降低CKD3~5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缓CKD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核受体作为炎症性肠疾病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炎症性肠疾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炎症和肠黏膜损伤有关。核受体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包括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CAR)等。近年深入研究发现,核受体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信号通路、调节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及代谢酶的表达减轻肠道炎症,并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在炎症性肠疾病肠道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综述核受体PXR、FXR和CAR对炎症性肠疾病肠道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以核受体为靶点的炎症性肠疾病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Alutard(R))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对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伴轻-中度哮喘患者37例,进行SIT3年.SIT采用以浓度、剂量逐渐递增的皮下注射方法,从100SQ-U 0.2 ml/次/周的初始量至100 000 SQ-U1.0ml/次/6周的维持剂量.应用UniCAP system免疫荧光法和瑞氏染色法分别测定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lgE)、总IgE(total IgE,tlgE)、IgG、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和外周血嗜酸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j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年后上述各种参数、肺功能指标、症状评分和皮肤反应指数(skin index,SI)的变化.结果 经过3年SIT后,患者血清ECP水平和血Eos计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SIT后IL-4和IL-5降至正常水平,而IgG和IFN-γ分泌增加;血清tlgE水平降至正常,slgE有所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临床完全控制率64.86%,良好控制率35.14%;所有患者肺功能指标和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62.12%的患者不用任何药物,78.4%的患者SI明显降低.3年SIT后无新的过敏症状的发生.结论 坚持长期SIT能明显缓解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抑制Eos的聚集,降低血清ECP水平,增强对变应原的耐受性,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细胞Th1和Th2分泌的平衡,以维持长期、稳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