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超声造影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经CT及其临床诊断的肝脓肿患者11例,12个病灶,均经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超声造影开始时间、达峰时间等. 结果 11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均能清晰显示快速增强,4个病灶呈蜂窝状强化,7个病灶呈厚壁环状强化;1个病灶虽呈蜂窝状改变但分隔处为等增强.12个病灶内部均可见多发或单发的片状无增强区域,即液化坏死区. 结论 超声造影能反映肝脓肿的病变特征,提高了对肝脓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232.
目的 比较晚期血吸虫病(晚血)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的评价方法,为准确评价晚血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年湖南省晚血救助病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GBD)通用症状法、增加晚血常见症状后的改良GBD法和基于患者生命质量评价的生命质量法,计算晚血患者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结果 GBD通用症状法计算得出湖南省晚血患者YLDs为673.94 人·年,人均YLDs为0.181人·年,YLDs率为10.61人·年/10万人;改良GBD法计算得出晚血患者YLDs为728.77人·年,人均YLDs为0.196人·年,YLDs率为11.48人·年/10万人;生命质量法计算得出晚血患者YLDs为1 761.99人·年,人均YLDs为0.474人·年,YLDs率为27.75人·年/10万人。改良GBD法计算所得湖南省晚血患者YLDs较GBD通用症状法高8.14%,生命质量法计算所得YLDs是GBD通用症状法的2.61倍。在纳入计算的各种主要晚血症状中,按照对晚血疾病负担贡献的高低排序,依次为腹水、中度贫血、重度贫血、腹泻和便血。结论 与GBD通用症状法、改良GBD法相比,生命质量法能更全面地评估晚血患者的YLDs。  相似文献   
233.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疗法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增殖的影响。方法:7d龄健康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激光穴位照射组、缺血缺氧激光非穴位照射组。制备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激光穴位照射组选择“百会”和“大椎”穴位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激光非穴位照射组选择腹部非穴位部位进行激光照射,常规饲养22d后处死,处死前经腹腔注射5-溴-2-脱氧脲嘧啶(BrdU)标记增殖细胞。取左侧脑做组织切片,HE、Nissl染色以及采用抗BrdU抗体和神经上皮蛋白(Nestin)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激光穴位照射组与其他组比较海马神经元胞体内尼氏体丢失较少,神经元坏死减轻,海马齿状回BrdU标记的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加,海马CA1区Nestin免疫阳性细胞数增高。结论:激光穴位照射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促进了海马神经元的增殖。  相似文献   
234.
目的 建立旋覆花水提物的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特征图谱,同时建立水提物中6种成分(绿原酸、咖啡酸、异槲皮苷、1,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旋覆花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评价11批旋覆花药材水提物的相似性。方法 (1)采用HF254型薄层层析硅胶板、正丁醇‐丙酮‐吡啶‐水‐冰醋酸(1∶5∶3∶1∶10μL)为展开剂,在365 nm波长下检视喷洒10%硫酸‐乙醇前、后的色谱斑点,建立TLC特征图谱。(2)采用Sino‐Chrom ODS‐BP(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5%磷酸溶液‐乙腈的梯度洗脱程序,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5 nm,建立HPLC特征图谱。(3)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条件与(2)相同,但检测波长分别为203 nm(旋覆花内酯)、256 nm(异槲皮苷)和327 nm(咖啡酸、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结果 (1)喷洒显色剂前、后的TLC图谱均显示出良好的特征性。(2)HPLC特征图谱显示含有28个共有峰,指认出10个峰(绿原酸...  相似文献   
235.
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12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PC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C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112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9.46%,其中肿瘤≥3cm者和〈3cm者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1),并且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PCNA可反映乳腺癌癌细胞增殖活性并估测预后。  相似文献   
236.
目的 分析我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特征,为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制定消除阶段钉螺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5—2021年全国钉螺调查基本信息,对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21年,全国每年均有新发和复现钉螺环境报告,其中2016、2021年新发和复现钉螺面积均较高,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县(市、区)数也以2016、2021年居多。2015—2021年,全国累计新发钉螺面积4 586.30 hm2,分布于除福建省、云南省外的其他10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其中96.80%分布于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安徽省、湖南省和湖北省;累计复现钉螺面积21 023.90 hm2,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均有分布,其中97.67%分布于以湖沼型流行区和山丘型流行区为主的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江苏省、云南省和安徽省。2015—2021年,全国15.08%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报告新发钉螺环境,78.75%的新发钉螺面积分布于11个流行县(市、区),其中湖南省澧县累计新发钉螺面积...  相似文献   
237.
目的 构建龙眼肉化学成分库,联合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龙眼肉治疗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归纳整理近年来关于龙眼肉药效化学成分的文献并构建成分库,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龙眼肉中活性成分,利用OMIM、DrugBank、GeneCards等数据库收集贫血病症的靶点基因,筛选成分与疾病之间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建立“龙眼肉-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GO富集以及KEGG分析。结果 共收集化合物256种,包括12种糖类、27种多酚类、147种挥发性成分、2种甾醇类、12种有机酸、13种脂类、11种核苷类、29种氨基酸类、3种其他类有机成分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筛选后获得活性成分32个;交集靶点24个,TOP1、TERT、MPO、PARP1等可能为关键靶点;生物功能87个,涉及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细胞因子活性等;通路15个,癌症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碱基切除修复系统等可能为关键通路。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龙眼肉化学成分库,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龙眼肉治疗贫血的潜在活性成分、靶点信息和作用机制,为龙眼肉的药理药效研究与资源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8.
冯婷 《医疗装备》2023,(1):37-41
目的 检测医用导电膏的黏稠度。方法 参考凝乳计检测食品性能参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搭建测试平台获取医用导电膏的黏稠度。结果 测试获取参数,计算得到医用导电膏的黏稠度,并进行了多次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稳定地检测医用导电膏的黏稠度。  相似文献   
239.
目的 探讨Bayes判别分析用于瘢痕妊娠患者(CSP)结扎子宫动脉风险预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73例未结扎与87例结扎子宫动脉的CSP患者,纳入手术有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差异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预测结扎子宫动脉的价值,将选取变量带入Bayes判别模型中得到判别函数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 最终纳入判别方程的变量为:孕囊与瘢痕关系(a1),子宫瘢痕处肌层厚度(a2),瘢痕血流(a3),建立的Bayes判别函数:Y1=-7.138+3.259×a1+2.879×a2+0.035×a3;Y2=-7.239+5.169×a1+1.732×a2+2.166×a3;当Y1>Y2时归为不结扎子宫动脉;当Y1相似文献   
240.
【目的】 探讨出版深度融合下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发展路径,为全面促进新媒体编辑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 运用文献调查、概念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演绎等方法,从概念界定、职业认同演进、政策激励、评价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新媒体编辑自我提升等方面研究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发展途径。【结果】 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职业认同及发展可通过以下路径得以实现:定义新媒体编辑,界定岗位职责和工作对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标准谋求政策确认,使新媒体编辑职业得到认同;通过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业绩评价体系改革、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有效衔接,以及“三个坚守”与“三个突破”自我素质提升等全方位、多途径地推动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职业发展。【结论】 受传统出版思维的局限,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作为出版融合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职业,其职业概念和定位尚未明确,地位和待遇与其他编辑不平等,这不利于国家出版融合战略的实施。目前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职业逐渐得到认同,但其职业发展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