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及内皮素受体A型(EDNRA)基因与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aSAH共60例,详细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预后标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进行评分.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对EDNRA基因3个多态位点(rs5335、rs6842241、rs6841581位点)及eNOS基因2个多态位点(G-894T、T-786C位点)进行研究,分析上述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预后病例中的分布.结果 预后良好38例(63.3%),预后差者22例(36.7%).预后良好组与预后差组EDNRA与eNO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组病例中,eNOS及EDNR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aSAH的预后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明确骶棘韧带MRI最佳扫描平面角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1)正常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8具,观察骶棘韧带起止点及其形态特点;(2)利用36例正常人骨盆CT数据,测量骶棘韧带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冠状面的角度;(3)对10名志愿者进行3D MRI扫描,记录骶棘韧带角度并与CT数据对比;比较斜冠状面与常规3个面的显像效果。 结果 (1)骶棘韧带起于骶尾部连接至坐骨棘。(2)骶棘韧带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冠状面的角度CT数据测量结果为(61.32±8.71)°, 在双侧及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MRI测量结果为(57.53±2.12)°。CT数据与MRI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斜冠状面的成像优于常规扫描(P <0.05)。 结论 骶棘韧带MRI扫描在(60.0±5.0)°斜冠状面上显像较好,是常规扫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酯及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男性高血压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江阴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男性高血压患者160例(高血压分级为1~2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奥美沙坦酯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各80例。奥美沙坦酯组给予奥美沙坦酯20 mg/d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口服,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性功能和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的变化。性功能评定按照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勃起功能、性交满意度、达到高潮能力、性欲、总体满意度分值评价男性性功能。结果 奥美沙坦酯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各有5例患者因血压持续不达标而退出。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2、0.811,P>0.05)。治疗前两组勃起功能、性交满意度、达到高潮能力、性欲、总体满意度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性交满意度、达到高潮能力、总体满意度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勃起功能、性欲评分均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治疗后勃起功能、性欲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870);两组治疗后E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7,P=0.094)。奥美沙坦酯组治疗后ED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0,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后ED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1,P=0.094)。治疗前两组睾酮、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睾酮水平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治疗后睾酮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沙坦酯能提高男性高血压患者睾酮水平,改善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5(AQP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RD)的遗传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5月在解放军306医院呼吸科获得诊断的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220例,男142例,女78例,年龄37~101(74.0±10.0)岁,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且年龄、性别与COPD患者相匹配的285例健康人群列入对照组,男183例,女102例,年龄44~97(72.5±8.6)岁.将COPD组分为4个亚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 <70%,第1秒用力呼气肺容积占计值百分比(FEV1%)≥80%为轻度组;50%≤FEV1%<80%为中度组;30%≤FEV1<50%为重度组;FEV1≤30%为极重度组,将轻度与中度合并为轻-中度组,重度与极重度合并为重度-极重度组.搜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SNaPshot法检测AQP5基因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SNP)位点(rs3736309,rs296754和rs296759)的基因型分布.采用x2检验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数比(OR)及95%可信区间(CI).比较AQP5 3个tSNP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健康对照组和COPD患者间的差异,以明确AQP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罹患COPD的相关性.比较轻-中度与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AQP5基因多态性的差异,以进一步明确AQP5基因多态性与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AQP5基因rs3736309、rs296754和rs296759位点基因型分布在COPD患者与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但在COPD患者中,rs3736309在轻-中度与重度-极重度患者中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s3736309多态性位点可能与COPD患者气道阻塞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AQP5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易感性无关,但与COPD的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应用蛋白质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筛选硝酸羟胺(HAN)中毒小鼠血清差异蛋白,为研究其中毒损伤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实验动物为ICR小鼠,雄性,体质量为19~23 g,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染毒组(n=8),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染毒组小鼠腹腔注射HAN(亚致死剂量LD20=158 mg/kg).染毒24 h后取血,采用弱阳离子蛋白质芯片CM10及SELDI-TOF-MS技术对血清样品进行蛋白质谱分析,得出差异蛋白分子量,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统计,登录相关数据库搜索分子量接近的血清差异蛋白.结果 染毒后,动物出现流涎、紫绀、呼吸困难、肌肉颤动、屏息症状,提示缺氧缺血严重.经蛋白质谱仪分析,获得4种血清差异蛋白,并检索得到相关血清蛋白.结论 实验获得了HAN染毒小鼠血清差异蛋白,该差异蛋白有可能参与了HAN中毒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6.
李欣红  冯凯 《现代保健》2013,(12):25-26
目的:探讨运用升板止血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经验。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氨肽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随访1年时,治疗组基本治愈37.50%,对照组基本治愈21.05%,提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较好,在症状控制、远期疗效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改善明显,远期疗效优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方法,并检测hUCMSC的表面标志。方法 分离脐带华通胶(Wharton's jelly),将其剪碎后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获得hUCMSC,生长至一定密度后进行传代,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hUCMSC表面标志。结果 由人脐带华通胶可方便、有效地获得hUCMSC,其体外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并可稳定增殖和传代。hUCMSC表面标志CD29、CD44、CD105高表达,而表面标志CD45、CD34、HLA-DR、HLA-G、CD80、CD86不表达。结论 利用人脐带华通胶组织块培养可有效获得hUCMSC,为组织工程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8.
北京大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借助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契机,充分发挥北大医学特色,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顶层设计,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公共卫生、药学、医学技术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贯彻落实医教协同精神,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TBL联合CBL和PBL在肝胆外科见习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64名首次到西南医院肝胆科见习的七年制(本科阶段)医学生为教学对象,分为TBL+CBL组、TBL+PBL组、PBL+CBL组及TBL+CBL+PBL组,每组16人。各组分别给予相对应的辅助教学措施。其中,针对TBL+CBL+PBL组,授课前将典型患者资料下发给学生,同时提供参考资料名称和预习问题;授课时,先解析学生资料查询结果以及预习问题,再进行测验,结合测验重点讲解理论知识难点和盲点等,之后对病例进行分解讨论,以及纠正与补充学生认知错误和不足等。教学结束后,各组学生均接受理论考试及教学和自我认可度问卷调查。应用SPSS 18.0统计考评数据,组间结果比较行方差分析或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TBL+CBL组、TBL+PBL组、PBL+CBL组及TBL+CBL+PBL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5.313±8.260)、(74.875±9.818)、(77.125±9.667)和(82.000±6.491)分。TBL+CBL+PBL组学生平均成绩高于TBL+CBL组和TBL+PBL组(P<0.05)。TBL+CBL+PBL组中原成绩较差学生的平均成绩[(74.000±1.414),n=4]高于PBL+CBL组原成绩较差学生[(66.000±0.817),n=4;t=0.356,P=0.000]。问卷结果显示,TBL+CBL+PBL组学生对自身的见习兴趣度、利用工具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均优于其他三组学生(P<0.05)。结论 TBL联合CBL和PBL教学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尤其能帮助原学习较差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兴趣。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将体外由CD+34细胞分化而来的初始T细胞与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共孵育,观察初始T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 传3代以上的MSC与脐血CD+34细胞分化的初始 T细胞共孵育1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D+8细胞明显增加[共孵育组(35.9±6.3)%,单纯初始T细胞培养组(18.4±4.5)%],且CD+8 CD+3细胞明显增加[共孵育组(27.6±2.8)%,单纯初始 T细胞培养组(15.2±3.1)%]。结论 骨髓MSC在体外与异基因初始 T淋巴细胞共孵育使CD+8初始T细胞表达增加,这种变化可能与其诱导免疫耐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