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青年肺癌患者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提高对青年肺癌的认识并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2012年山东省胸科医院48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首诊为肺结核的年龄≤40岁的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23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确诊15例,胸腔镜活检确诊5例,浅表淋巴结活检确诊2例,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确诊2例,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1例.结论 青年肺癌容易误诊为肺结核,应予以重视,应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浅表淋巴结活检等检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比较超高分辨率CT(UHRCT)靶扫描与常规CT靶重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分析这两种方法对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筛查疑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20例。本组患者CT扫描均发现有肺内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患者行常规CT扫描,然后进行靶重建和UHRCT靶扫描,共计结节灶120个。由2名副高级以上诊断医师阅片,分析上述两种CT成像技术所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征象(结节边缘、增粗肺纹理、结节内实性成分、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分别定性诊断癌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腺癌(IAC),最终根据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成像技术对肺腺癌分期诊断的正确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结节边缘清晰,UHRCT靶扫描为71个(78.0%),CT靶重建为56个(61.5%)(χ 2=5.863,P=0.015)。肺纹理增粗,UHRCT靶扫描为60个(65.9%),CT靶重建为45个(49.5%)(χ 2=5.065,P=0.024)。结节内实性成分,UHRCT靶扫描为66个(72.5%),CT靶重建为50个(54.9%)(χ 2=6.086,P=0.014)。毛刺征UHRCT靶扫描为34个(37.4%),CT靶重建为29个(31.9%)(χ 2=0.319,P=0.572)。空泡征UHRCT靶扫描为22个(24.2%),CT靶重建为18个(19.8%)(χ 2=0.513,P=0.474)。支气管征UHRCT靶扫描为28个(30.8%),CT靶重建为26个(28.6%)(χ 2=0.105,P=0.746)。胸膜牵拉征UHRCT靶扫描为30个(33.0%),CT靶重建为21个(23.1%)(χ 2=2.207,P=0.137)。常规CT靶重建诊断与病理符合数为75个(82.4%),不符合数为16个(17.6%)。UHRCT靶扫描检查与病理符合数为86个(94.5%),不符合数为5个(5.5%)(χ 2=6.513, P=0.011)。 结论 UHRCT靶扫描较常规CT靶重建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更清楚,有助于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结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HiSpeed DX/i螺旋CT机,对25例疑结肠疾病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三维重建(3D)和CT仿真内窥镜(CTVE)显示。结果CT横断面图像和三种后处理图像在显示结肠的解剖及病变方面相互弥补。结论螺旋CT多种图像重建后处理技术能从不同方面反映结肠病变,有利于对疾病的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34.
过去,肺栓塞被认为是少见病。但近年来发现,肺栓塞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位居第三位的致死性病变,受到各国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5.
64层CT不同角度MPR图像诊断腰椎弓峡部裂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64层CT不同角度MPR图像诊断腰椎弓峡部裂的价值。方法利用64层CT扫描的50例腰椎弓峡部裂病例的各向同性扫描的容积数据,采用不同角度的多平面重组(MPR)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对照分析:利用MPR模拟出四种扫描模式:①常规的椎间盘扫描方式的断面图像;②腰椎横断面图像;③沿椎弓峡部方向的斜横断位(椎弓反角度扫描)图像;④沿腰椎长轴的矢状断面图像。分析四种方法的峡部裂隙检出率、峡部裂断端错位检出率、碎骨片检出率、假关节形成检出率。结果峡部裂隙检出率以矢状位MPR图像、斜横断位MPR(100%)最高(u=8.51,P<0.05);峡部裂断端错位检出率以矢状位MPR图像(90%)最高(u=4.18,P<0.05);碎骨片检出率以斜横断MPR(28%)和矢状位MPR图像(20%)最高(u=2.08,P<0.05);假关节形成检出率以斜横断MPR(18%)最高(u=2.237,P<0.05)。结论64层CT MPR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平面分析椎弓峡部裂的各种征象,对于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颅内结核核磁共振影像表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420例颅内结核患者的MRI资料并随访患者的预后。42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男220例,女200例,年龄8~83岁,中位年龄28.5岁。根据MRI影像表现分型,420例中脑膜结核93例,脑实质结核192例,混合型颅内结核82例。头颅MRI无异常31例,表现为小片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22例。本研究结果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脑膜结核的MRI表现为脑膜渗出增厚强化,继发性改变包括脑积水、脑血管炎、脑梗死和颅神经受累。脑实质结核包括脑实质结核瘤、结核脓肿和结核性脑炎,脑实质结核瘤表现为实性结节影,在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中心出现干酪坏死后表现为T2WI低信号,干酪坏死液化时在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干酪坏死时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节,伴干酪坏死时为环形强化结节;结核脓肿表现为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伴扩散受限加重的脓液;结核性脑炎表现为脑回样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混合型颅内结核同时具有脑膜结核和脑实质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脑膜结核型入院及出院时的Barthel评分分别为(53±30)和(61±28)分,脑实质结核型分别为(77±29)和(81±26)分,混合型颅内结核分别为(58±29)和(66±28)分,脑膜结核型及混合型颅内结核入院及出院时的Barthel评分均明显低于脑实质结核型(P<0.001)。近期(出院时)预后不良(Barthel评分≤60分)的患者151例,远期(随访至少12个月)预后不良的患者71例中死亡35例,遗留功能障碍者36例。脑膜结核型近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50.5%(47/93),远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25.8%(24/93),病死率为15.1%(14/93);脑实质结核型近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23.4%(45/192),远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12.5%(24/192),病死率为5.7%(11/192);混合型颅内结核近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47.6%(39/82),远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20.7%(17/82),病死率为7.3%(6/82)。脑膜结核型及混合型颅内结核患者近期预后及远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脑实质结核型(均P<0.001),脑膜结核型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脑实质结核型(P=0.009)。环池脑膜受累82例,脑积水59例,脑梗死4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池脑膜受累(OR=2.339,95%CI为1.355~4.037,P=0.002)、脑积水(OR=3.896,95%CI为2.077~7.308,P<0.001)、脑梗死(OR=3.282,95%CI为1.615~6.670,P=0.001)是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积水(OR=4.458,95%CI为2.341~8.492,P<0.001)和脑梗死(OR=2.456,95%CI为1.179~5.114,P=0.016)是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结核影像学分型与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相关。脑实质结核患者较脑膜结核或混合型颅内结核患者临床症状轻,预后好;脑积水和脑梗死是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积水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早期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与胸膜转移瘤(MPD)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两种疾病的首诊准确率。方法 选取72例行HRCT检查的胸膜病变患者(MPM组41例,MPD组31例),并通过病理学确诊。比较两组HRCT特征,分类变量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定量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MPD组血清癌胚抗原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PM组以胸膜单侧受累多见,胸膜增厚多呈弥漫、环形及肿块样,可伴胸膜钙化斑及叶间胸腔积液,增强扫描胸膜及淋巴结多呈均匀强化(P均<0.05),MPD组以胸膜双侧受累多见,胸膜增厚多呈局限性及结节样,胸膜钙化斑罕见,增强扫描胸膜及淋巴结多呈不均匀强化(P均<0.05)。结论 MPM组与MPD组在胸膜受累范围、胸膜增厚形态、胸膜钙化斑、淋巴结肿大及强化特征存在差异,HRCT有助于两种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小儿麻疹肺炎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麻疹肺炎的患儿47例,所有患儿均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图像特点。结果 CT表现为肺过度充气19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47例,并间质网织结节影31例,结节影大小、密度及分布不甚均匀,以中内带肺野明显,并气胸3例,皮下、纵膈气肿1例。结论低剂量螺旋CT可应用于小儿麻疹肺炎的诊断,以肺过度充气和间质纹理增多、小结节影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利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PH组150例,根据PH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3个亚组(各50例),应用TDI测算三尖瓣3个瓣环处及右室侧壁中部室壁运动速度指标包括等容收缩波正向峰值速度(IVC)、收缩期s波峰值速度(s’)、舒张早期e波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a波峰值速度(a’)以及s、e、a波速度-时间积分(VTIs、VTIe、VTIa);获得三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PH组不同取样点间比较:三尖瓣3个瓣环处的TDI速度指标均表现为前瓣高于后瓣、后瓣高于隔瓣(P<0.001);前瓣IVC、s’、VTIs高于右室侧壁中部同一指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点比较,PH组前瓣a’、VTIa升高,VTIe、e'/a'下降,三尖瓣血流E/A下降(P<0.05),IVC、s’、VTI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VC、s'和VTIs在轻度组升高、重度组降低,e’在重度组降低,VTIe在中度组和重度组降低,a’、VTIa在轻度组和中度组升高,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e’/a’、E/A均下降(P<0.05).PH组前瓣e'/a’与E/A相关性良好(r=0.382,P <0.001).e'/a'<l的发生率(42.9%)高于E/A<1的发生率(15.2%)(x2 =21.55,P<0.001).结论 PH导致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轻度PH即开始出现舒张功能降低,重度PH收缩功能降低.三尖瓣前瓣TDI速度指标能敏感、准确地反映PH患者右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